《绘本》有个大学问。

读者说

作者:陈(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师、副主编)

近年来,涌现出大量绘画书籍,其中一些绘画技巧娴熟,文字表达简洁,让人读来乐此不疲。但是,有些绘本是邋遢粗糙的,看不到应有的美。绘本和其他书籍一样,是精神食粮,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看到各种参差不齐的绘本,笔者不禁想起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的漫画家。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怀和认真,真的很感人。

一个

漫画是“图片+文字”的小开本书籍,俗称绘本。连环画虽然篇幅不大,但都是大学问,很考验艺术家的艺术功底和综合艺术素养。漫画书在中国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优秀的漫画能把深奥的道理和复杂的故事用生动的方式表达出来,具有直观性、可读性和审美性。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连环画画家,如许、薄晓淮、、、、赵宏本、、何友志、程世发、顾炳鑫、姜维朴等,他们的名字至今仍被人们铭记。他们的《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山河巨变》等漫画,有中国特色,有中国风格,有中国气派,影响了几代人。

90年代以后,由于电视、动漫、电子游戏的普及,以及文化生活方式的日益多样化,漫画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近年来,许多人再次怀念漫画,一批曾经广为流传的经典漫画被重新出版,涌现出一批“漫画迷”,漫画行业持续攀升,漫画市场呈现回暖趋势。在我看来,人们的怀旧情绪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优秀的漫画经得起推敲,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从内容上看,广为流传的优秀漫画都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宣扬正义善良的价值观,为漫画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从绘画的角度来说,优秀的连环画都借鉴了中国画的画法,以严谨的造型、生动传神的视角、创新的构图来刻画人物、动物、植物等。

传统连环画未来是否真的会回归大众无法预测,但老一辈的连环画画家们不仅留下了巨大的艺术财富,也给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

1.强烈的时代感。老一辈的漫画家跨越了两个时代,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在各自的艺术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例如,许以他的工笔人物画闻名。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响应漫画发展的需要,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创作团队,并很快成为这一领域的佼佼者。20世纪50年代,他的连环画《散打朱家庄》、《火烧赤壁》、《古城会》成为典范之作,直接影响了中国连环画创作的未来。像他这样的漫画家,对国家和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义无反顾地选择漫画。

漫画《三大朱家庄》许绘画/资料图片

2.扎实的建模功底。漫画虽然只有手掌大小,但是对造型的要求极高,非常考验画师的造型能力。但是扎实的造型功底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不断的磨练。比如女画家王叔晖,为了创作漫画《西厢记》《花木兰从军》《梁山伯与祝英台》《阳门女将》,每天都认真画画。为了让绣袍更逼真,她画了三天。她曾经说过:“你必须有一个计划,然后你才能开始画画。”又如刘继卣创作的连环画《东郭先生》和《鸡毛信》。为了画好虎、狼、羊等动物,他反复琢磨,画了上百张素描。

3.优秀的创作风格。创作优秀的漫画,必须深入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真正的行动却是打水漂,走过场。漫画是“全要素”的艺术创作,一定要捕捉生活中的艺术灵感。大家都知道何猷芝的《农村巨变》是中国连环画的一个高峰。众所周知,为了创作,他曾经去过湖南资江农村,和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在细致入微的生活体验中,他对乡村风光、生产生活用具、农民形象、性格都有了全面而充分的了解和认知。他花了三年多时间,几易其稿,以一个工匠的精神,创作了396首《山区巨变》。

4.创新的艺术勇气。漫画的读者有相当一部分是青少年和儿童,但这并不意味着漫画的创作可以草率应对。老一辈的漫画家,在创作中除了准确描写人物的动作和神态,还在画风上力求创新和变化。比如画家沈尧伊在创作大型连环画《大地红飘带》时,为了生动地呈现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宏大历史,就大胆地采用了版画的表现方式,画面效果看起来厚重,有质感,令人耳目一新。在构图上,除了传统的长方形画面外,还使用了正方形、“宽屏”等不同的构图;在人物造型上,人物塑造具有更加鲜明的个性,民族装饰的艺术风格渗透在作品中。正是因为不断的突破和创新,这部漫画成为了中国漫画的标志性作品。

目前,各种风格的艺术作品百花齐放。如果一个人对艺术没有虔诚的态度,那么艺术之路肯定不会长久。从这个意义上说,老一辈漫画家的精神和品质还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

光明日报(06月019,01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