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端午节是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每到端午节,大家都吃粽子,赛龙舟。但是你知道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吗?来和我一起看看吧!

端午节的习俗:

?龙舟赛?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代,因楚人不忍与贤臣屈原分离,死于江中,许多人划船追赶相救。他们争先恐后地追赶,直到洞庭湖消失。之后,我会在每年的五月五日划龙舟来纪念它。人们用龙舟驱散河里的鱼,以免吃掉屈原的尸体。比赛的习惯盛行于吴越和楚国。

?吃布朗?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的另一个传统习俗。粽子,又称“角粟”、“筒粽子”。历史悠久,花样繁多。在端午节的早上,家家户户都吃粽子来纪念屈原。一般都是前一天包粽子,晚上煮,早上吃。

?戴香包?

孩子们在端午节佩戴香囊,据说有避邪、驱除瘟疫的意思(古代人们认为自己的病是妖魔鬼怪所致),其实是用于内头的装饰。香囊内含朱砂、雄黄、香药,用绸布包裹,香气四溢,再用五色丝线系成绳,做成各种形状的细绳,各种形状,小巧可爱。

?挂ai?

民间有句谚语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扫庭院,把菖蒲和艾条放在门眉里,挂在堂屋里。菖蒲、艾叶、刘桦、大蒜、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仁、艾虎。它被制成花环和装饰品,美丽芬芳,妇女们竞相佩戴以驱邪。端午节也是自古流传下来的“养生节”。这一天,人们扫院,挂艾叶,挂菖蒲,洒雄黄酒,饮雄黄酒,搅浊,除腐,杀菌,防病。

?挂着荷包和五颜六色的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人以五彩帛缚臂,名为长命帛,一名续命帛,一名令兵战,一名令五色帛,一名令诸索战兵鬼,使人不至得病。”

在中国古代,五色被尊崇,被视为吉祥的颜色。所以在节日的凌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在孩子的手腕、脚踝、脖子上系上五色线。绑线时,禁止小孩说话。五色线不能随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扔进河里。

?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死各种毒物。因此,在端午节期间,陕西人会将雄黄浸泡在酒中,并将雄黄酒抹在孩子的耳朵、鼻子、额头、手腕和脚踝上。据说这种做法可以让蚊子、蛇、蝎子、蜈蚣、壁虎、蜘蛛远离身体。

?吃五毒饼画五毒图?

五毒指的是蟾蜍、蛇、蜈蚣、蝎子和壁虎。人们在这一天将五种毒虫印在饼上,如果当天食用,可以避免这些毒虫带来的瘟疫。

五毒地图就是让虫子看到就以为是同类,直接走掉,再也不要靠近这一家。

端午节有二十多种名称,如端午、端阳、崇武节、崇武节、当五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长节、普杰节、龙舟节、玉兰节、屈原节、午时节、女儿节、迪拉节、诗人节、龙舟节、午时节、元宵节、五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