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去厕所。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通常需要准备一份教案,这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然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应该怎么写教案?以下是我上厕所的小班教案,仅供参考。让我们看一看。

我想去厕所。小班教案1活动目标:

1.鼓励孩子在活动中大胆向老师表达方便的需求。

2.知道有大便就及时上厕所,养成不憋屎、不尿裤子、随地大小便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课间休息,图片。

2、表格、哭脸和笑脸标志。

活动流程:

首先,故事导入

1,讲“小刚裤子湿了”的故事。

2.集体讨论:

(1)故事里的小刚怎么了?他为什么尿裤子了?

(2)你尿过裤子吗?尿裤子是什么感觉?

3、引导孩子体验尿裤子的感觉:

(1),展示体验。

(2)让孩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总结:现在是冬天,天气很冷。如果不及时告诉老师尿裤子,会像刚才胳膊上的毛巾一样又冷又不舒服,拉进裤子里又脏又臭。

4.引导孩子谈论如果他们不得不小便该怎么办。

第二,引导孩子观看课件,激发孩子在活动中大胆表达方便的需求。

1,课件1:在蒙台梭利的自主活动中提问:孩子们在做什么?他怎么了?他是怎么做到的?

2.课件二:小组活动提问:孩子们在干什么?他怎么了?他是怎么做到的?

3.课件三:做题时提问:孩子在做什么?他怎么了?他是怎么做到的?

4.课件四:户外活动时提问:孩子们在干什么?他怎么了?他是怎么做到的?

小结:你喜欢刚才的小朋友吗?为什么?

三、熟悉孩子的如厕环境,培养孩子不随地大小便的习惯。

1,图1:卫生间内外环境——进卫生间方法简介

2.图二:厕所男女标志——区分男女厕所。

3.图三:男生女生上厕所——正确上厕所。

4.图4:清洁工打扫厕所——提醒孩子在厕所排便。

第四,判断对错

1,哭脸和笑脸的介绍形式和标志

2.引导幼儿根据图片中幼儿的表现判断对错,并粘贴在表格中适当的位置。

五、组织延伸儿童集体如厕活动:

1,学习正确的排便方法。排便后整理衣服。

2、在生活中,加强孩子如厕能力的培养。

我想去厕所。小班教案2活动目标:

1.鼓励孩子在活动中大胆向老师表达方便的需求。

2.知道有大便就及时上厕所,养成不憋屎、不尿裤子、随地大小便的习惯。

3.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4.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课间休息,图片。

2、表格、哭脸和笑脸标志。

活动流程:

首先,故事导入

1,讲“小刚裤子湿了”的故事。

2、集体讨论:(1),故事里的小刚怎么了?他为什么尿裤子了?

(2)你尿过裤子吗?尿裤子是什么感觉?

3、引导孩子体验尿裤子的感觉:(1),展示体验。

(2)让孩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总结:现在是冬天,天气很冷。如果不及时告诉老师尿裤子,会像刚才胳膊上的毛巾一样又冷又不舒服,拉进裤子里又脏又臭。

4.引导孩子谈论如果他们不得不小便该怎么办。

第二,引导孩子观看课件,激发孩子在活动中大胆表达方便的需求。

1,课件1:在蒙台梭利的自主活动中

问题:孩子们在做什么?他怎么了?他是怎么做到的?

2.课件2:在小组活动中

问题:孩子们在做什么?他怎么了?他是怎么做到的?

3.课件三:做题时

问题:孩子们在做什么?他怎么了?他是怎么做到的?

4.课件4:户外活动

问题:孩子们在做什么?他怎么了?他是怎么做到的?

小结:你喜欢刚才的小朋友吗?为什么?

三、熟悉孩子的如厕环境,培养孩子不随地大小便的习惯。

1,图1:卫生间内外环境——进卫生间方法简介

2.图二:厕所男女标志——区分男女厕所。

3.图三:男生女生上厕所——正确上厕所。

4.图4:清洁工打扫厕所——提醒孩子在厕所排便。

第四,判断对错

1,哭脸和笑脸的介绍形式和标志

2.引导幼儿根据图片中幼儿的表现判断对错,并粘贴在表格中适当的位置。

五、组织儿童集体厕所

活动扩展:

1,学习正确的排便方法。排便后整理衣服。

2、在生活中,加强孩子如厕能力的培养。

分析和思考:

由于环境的改变,有些小班的孩子变得焦虑紧张,一大便就憋着。他们不敢上厕所,不敢向老师求助,以至于小便拉裤子的现象时有发生。根据这种情况,我设计了“我要上厕所”这个活动。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启发孩子在大便时大胆表达自己的需求,养成不憋屎、不憋尿、不尿湿裤子的好习惯。

通过活动,我发现设计的活动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从客观分析,有些不合理,涉及面广,活动重点无法突出。应该解决哪些问题?其次,从整个活动设计环节来看,我设计的主旨是让孩子学会在活动中大胆表达自己的需求,这是核心环节。但在活动中,只体现在第一个环节。其他环节,比如熟悉如厕环境,区分男女厕所,占了很大比重,给人一种不分主次的感觉。第三,活动太多。在一个短暂的活动中,孩子不仅要体验尿裤子的感觉,还要学会表达自己的随意需求,熟悉环境,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每个环节的匆忙。因此,本次活动仍需从环节(体验感受-理解原因-解决问题-巩固练习)方面进行梳理,围绕目标,突出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与孩子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百科:上厕所一般分为蹲和蹲两种形式。蹲式多为亚洲式,故称亚洲式蹲式,蹲式现已成为中国的标配。

我想去厕所。小班教案3一、活动目标

1,教孩子自己上厕所,不要尿裤子。

2、教育孩子厕所人多的时候,不要争抢,学会谦虚。

二、活动准备

老师打扫这个班的厕所,供小朋友参观。

三、活动过程

1,逛厕所。

老师带孩子们参观班级活动室的厕所。让孩子知道厕所是撒尿的地方。

2.知道男厕所和女厕所。

区分小便池、小便池还是小便池,知道男生和女生小便的方式不同。男孩站着小便,用了尿壶;女生坐在马桶上或者蹲在马桶上小便。

3.参观幼儿园的公共厕所。

老师带孩子们参观了幼儿园的公共厕所,并告诉他们在户外时可以去附近的厕所。

4.让孩子知道小便时如何上厕所。

(1)带孩子回活动室,老师提问,孩子回答。玩游戏的时候想尿尿怎么办?吃饭的时候想尿尿怎么办?集体活动想尿尿怎么办?(教育孩子在集体活动前、饭前、睡前上厕所。当他们小便时,要及时上厕所。不要憋着尿尿湿了裤子。)

(2)老师让小朋友说说。

小便时厕所人太多怎么办?要尿急怎么办?(厕所里人多不冲不挤,按顺序小便。尿急的时候,可以和其他小朋友协商,让自己先用厕所。)

5.教男生上厕所。

(1)老师让男生说话;如何上厕所不把尿从尿壶里弄出来?(小便时,不要离便池太远,避免尿在便池外,也不要离便池太近,以免尿裤子。)

(2)老师还要告诉男生,穿着拉链裤小便要注意不要损伤皮肤。

6.教女生上厕所。

老师让女生讲讲怎么上厕所才不会让尿弄湿。(小便时,脱裤子坐在马桶上;蹲在马桶上小便时,用手托住裤子。)

7.请要上厕所的小朋友小便。老师观察孩子进厕所的情况,及时评估。

四。活动建议

1,在日常活动中,老师要时刻提醒孩子及时小便,上厕所的人要长期互相谦让。

2.家长要注意不要给男孩穿带拉链的裤子。女生的裤子要容易穿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