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蓝燕动漫
我想大多数人都痴迷于“归纳法”和“数理逻辑”的方法。我们不妨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看问题。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人们忽略的问题的第二个前提:不能告诉别人眼睛是什么颜色。这个条件有缺陷。如果A告诉B C眼睛是什么颜色呢?所以我觉得更准确的说法是“岛上没有居民可以讨论眼睛颜色的问题”,所以这样的前提说明这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学问题,而是有伦理性的,那就是“每个人都不能随便说别人眼睛的颜色,因为这会害死人,没有居民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所以大家一定会坚持这个规则。”
有了这样的视角,我们就假设自己是蓝眼睛的人。在游客到来之前,我可以确定有94个蓝,5个红。不清楚我是红的还是蓝的,但我更愿意相信我是蓝的,其他的都愿意相信我是蓝的。同理,假设我们是红眼人。在游客到来之前,我能确定的有95个蓝,4个红。不清楚我是红的还是蓝的,但我更愿意相信我是蓝的,其他的都愿意相信我是蓝的。那么就可以得出结论,在游客到来之前,大家都知道“这个岛上有红眼人”,但是因为第二个前提,大家都不能讨论这个事情,也就是“这个岛上有红眼人”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也不能说不可以讨论,大家更愿意相信自己是蓝眼睛,所以没有人会自杀。
那么,游客到来后,说“这个岛上有红眼人”,无异于放出一枚重磅炸弹。虽然大家都知道,但是没人敢说。原有的平衡被打破了。在居民心中,这句话无异于“你们岛上有红眼人,你们岛上应该有人自杀!”!!“五个极其聪明,严格遵守规则的红眼人,会在第五天自杀(至于为什么是第五天,前面的帖子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里就不赘述了)。
这里我要介绍一下* * *知识和公共* * *知识的概念:“* * *知识”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但是每个人都不知道别人知不知道,所以只能“知道”,没有人会去问别人,也不会去说。就像游客到来之前,大家都知道岛上有红眼人,其实没有。“公共知识”就是大家都知道“* * *有知识”,别人也知道,于是这些知识就进入了公共知识的领域,就像游客说了这句话之后。
在* * *知识向公共知识转化的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就是通过讨论和分享来传递信息。比如一只垃圾股,大家都知道它是垃圾,但是大家都不知道别人是否知道它是垃圾,所以这只股票的价格可能还是高的,因为可能会有别人来接盘。但是如果一旦大家都知道这只股票不值钱了,那么就没有人再买了,它的价格就会突然下跌。这个过程很可能是一个事件,一个报告等。这就是呐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