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上的十二平均律是什么意思?
中国明朝伟大的音乐家朱载堉(1584)是世界上第一个根据数学制定十二平均律的人。在十二平均律中,半音是十二平均律组织中最小的音高距离。两个音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半音的音称为全音。八度有十二个半音,也就是六个全音。在一个系列的基本音级中,除了E到F,B到C是半音外,其他两个相邻音之间的距离都是全音。
扩展数据:
“十二平均律”的纯四度和大三度,两个音的频率比分别接近4/3和5/4。也就是说,“十二平均律”的几个大和弦音符与自然泛音序列中的几个音符是一致的,只有细微的差别,这就为乐队中小号等键位乐器的使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为这些乐器是由自然泛音级(自然泛音序列,其频率是音高频率的整数倍,是等差数列)形成音阶的。
一个半音是十二音组织中最小的音高距离,整个音由两个半音组成。1-I分为12部分。具体来说就是1-2全音,2-3全音,3-4半音,4-5全音,5-6全音,6-7全音,7-i半音。
十二平均律在交响乐团和键盘乐器中应用广泛,钢琴也是按照十二平均律调音的,因为只有十二平均律才能轻松移调。曲调由音阶组成,音阶由声音组成。音素有绝对音高和相对音高。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声带、琴弦等。),而振动的频率(每秒振动的次数)决定了声音的绝对高度。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振动频率。人们选择一定频率的声音,形成音乐系统需要的音高。
十二平均律,简而言之,就是把半串按照几何级数平均分成十二份。一根弦的长度设为1,可以表示为(1/2) (0/12),第一品的位置为(1/2) (1/12),第二品的位置是因为这样的一组音是成比例的,旋律无论从哪里开始都是一样的。
十二平均律的半音大于五度律,小于纯律。所以用十二平均节奏来弹和弦不纯,旋律引导不够。所以在音乐的演奏中,尤其是在乐队的多声部合奏中,实际上是多重规律的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在表演过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根据十二平均律中所有半音相等的特点,也产生了“等音”。
百度百度-十二平均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