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专业就业前景有哪些基本素质?

就业难不是一个整体现象。

从我国动画专业的历史来看,最早是一些艺术院校开设这个专业。自2000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本土动漫产业的发展。2006年,动漫产业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呈现井喷式增长。面对这样的市场前景,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动画专业。据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统计,目前为止,开设动画专业的本科院校数量接近350所。全国有1 ***1100多所本科院校,也就是说,超过三分之一的本科院校开设该专业。

高校虽多,但不同高校培养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基础人才过剩,高端人才短缺,学生技能单一不能满足企业需求,都造成了部分地区动漫毕业生难的局面。

对比全国31省份本科低就业率榜单,可以明显看出各省之间低就业率专业差异显著。比如华北的北京和天津,近两年就业率低的本科专业榜单完全不同。北京有音乐学、社会学、法学等10个专业,天津有药物制剂、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历史学、针灸推拿等8个专业,就业率较低。两个地区这么近连个就业率低的专业都没有。

可见,局部并不能代表全局,某个专业在某个省份就业率低并不代表其在所有地区就业率都不好。比如31省份中,只有安徽、吉林、江西、湖北、云南将其列为低就业率专业,其在各省的排名率甚至低于英语专业。从目前的动漫产业市场来看,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创意文化产业密集的省市,人才远未饱和。关键问题是企业能否招聘到熟练的专业人员。

市场缺什么样的人才?

据悉,北京已形成六大动漫游戏产业集群,其调查报告指出,北京动漫游戏产业存在三类人才。一是高端原创人才匮乏。动漫企业的管理者大多认为企业中只有22%的创意人才可以算是创新型人才,而大部分人才(78%)属于复制或模仿型。这种人才结构导致原创产品少,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二是缺乏管理人才。与传统企业相比,动漫游戏企业有分散的个体劳动、简单的合作集体劳动和集中的社会劳动。创意人才工作独立性强,创意工作过程难以监督。这些工作特点给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带来了挑战。第三,缺乏管理人才。实践证明,市场管理人才中往往缺乏创造性人才。市场非常欢迎将自己的想法“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商业人才。

未来就业出路

《2014中国与世界动漫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动漫产业产值超过900亿元,同比增长约21.0%,产业链各环节发展程度不同。从制播市场来看,动画片产量连续三年下降(2011-2013),但动画电影和动画衍生品市场同比增长13.34%和20%。网络、手机游戏等一些与传统动漫相关的新兴产业,为动漫产业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促进了动漫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延伸。万豪卡通总裁陈雷表示,在大多数人眼里,动画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动画和漫画的统称。但广义的动画应该是动画技术的跨行业、跨平台、跨媒体应用。只要我们打开思路,动画技术这个专业是可以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比如世博会这样的展会,可以利用动画技术实现虚拟现实的形象展示;影视方面,可以利用动画技术创造特效;在医疗方面,可以利用动画技术虚拟病灶,用于宣传医疗卫生知识。在陈雷看来,“大动画”的概念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动漫不是缺乏市场,而是需要充分市场化。在文化领域交叉融合的大趋势下,行业边界不断被打破,文化产业市场也更加广阔。

目前动漫专业的学生主要从事动漫公司、游戏、电影、电视、广告制作、影视包装等行业。在未来跨文化融合的趋势下,动画毕业生势必会在其他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发展。比如在教育、建筑、设计、航空航天、医药等行业从事动画虚拟演示、特效制作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