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怎么养殖?

利用果树育种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柑橘的遗传变异,培育柑橘新品种的科学技术。对改善柑橘品种结构和布局,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逆性,延长供期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简史

人工选择促进了柑橘品种的进化和发展。中国在公元前3世纪就有了柑橘品种的记载。1178年,韩彦直的《橘录》一书记述了27个柑橘品种的性状、特征和选种方法,是最早的柑橘育种工作。计划柑橘育种始于1893,由美国的W.T.Swingle和H.S.Webber首创。一开始以抗病育种为目标,三年后致力于抗寒育种。1914美国以宽皮柑橘、甜橙和柚子为亲本,育成了许多柑橘和柚子的杂交种。与此同时,苏联还开展了以培育耐寒品种为目标的柑橘杂交育种,培育了65438+万株杂交苗和珠心苗。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除美国和苏联外,日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相继开展了柑橘杂交育种研究。1935年,美国哈桑用X射线辐照种子,首次将辐射诱变应用于柑橘育种。20世纪40年代,美国也开始了多倍体育种和珠心系选择,获得了三倍体杂种和优良新品系。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和日本相继开展了柑橘育种的生物技术研究。中国的柑橘育种始于20世纪30年代末。1939年,张文采等人从四川甜橙中选育出金城橙、先锋橙等优良品种。从65438年到0950年,中国进行了广泛的选种活动。1957,江西省新干县柑桔棉花研究所,浙江省黄岩柑桔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1962先后进行了柑桔有性杂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柑橘育种还包括辐射育种、多倍体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单位超过65,438+00个。

育种目标

柑橘育种的目标是培育优良的宽皮柑橘、甜橙、柚子和柚。* * *适用于这四种鲜销品种的优良性状是抗病、抗寒、高产、稳产、早果、外形美观、风味好,满足生产和消费的需要。高产品种要求年花量适中,花质好,座果率高,连年稳产;还要注意培育树冠紧凑、植株矮小、适宜密植、早结果、早高产、盛果期长的品种。优质主要是指外形美观,色泽鲜艳,果大,果皮光滑,茎端无颈,果顶无乳突,肉嫩渣多,汁多,酸甜可口,维生素C含量高,香气浓郁,无籽或核少。制汁用甜橙的改良品种除了高产稳产外,还要求果大皮薄,多芯汁少,风味浓郁,清香无异味,出汁率高。橘片罐头的改良品种要求果实大小均匀,囊组织饱满致密,香味浓郁,酸甜适中,糖液清澈,成品质量高。为改变目前中熟品种比例较大的品种结构,重点培育65438 10月上旬前成熟的超早熟品种和65438 10-5月成熟的晚熟品种。在北亚热带产区要重视抗寒品种的选育,要求温州蜜柑耐-13℃,橙子耐-12℃,甜橙耐-7 ~-9℃;南亚热带地区以抗黄龙病品种的选育为主,中亚热带地区以抗溃疡病品种的选育为主。

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

柑橘类果树不仅品种间容易杂交,而且种间、柑橘及其近缘属间也能杂交,其杂交一代有很大的分离。因此,杂交育种在柑橘育种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在世界柑橘杂交育种90多年的历史中,培育出了许多新品种。其中奥兰多橙柚、明尼阿波利斯橙柚、维尔库姆橙、罗宾逊橙、梅子橙、诺瓦橙、圣伯特橙等都很有名。日本晚熟品种清涧、天泉、夏县、美丰;意大利的早熟橘柚麻浦等。“1232”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以涪陵夏橙为母本,以江南柑桔和朱砂柑桔混合花粉育成的杂交种。该杂交种早果、高产、红果、优质、维生素C含量高、香气浓郁、耐贮藏、单胚。439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耐贮的新品种。这两种有性杂交已经开始生产和种植。然而,大多数柑橘品种的多胚现象是杂交育种的一大障碍。为了提高有性杂种的产量,必须选择亲本,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选择单胚品种作为母本,是获得杂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单胚品种的杂交后代都是单胚杂种,单胚杂种和多胚杂种杂交,单胚杂种和多胚杂种约占后代的一半。我国已知的单胚品种都是柚子和柑橘的品种,如京柠檬、唐桔、瓯桔、南丰唐桔、圆红柑橘、维尔金桔、克莱曼婷唐桔、自然杂交唐桔、罗浮金桔等。当单胚品种不能满足育种目标要求时,也可选择平均胚数小于5的类型或单胚多胚混合型作为母本。由于柑橘珠心胚的形成受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双重控制,当以多胚品种为母本时,可明显减少胚数,提高杂交产量,如对植株从萌芽期到终花期进行高温处理或蕾期进行γ射线辐照。此外,选择系统发育史短的品种为亲本或远缘品种间杂交,更容易获得杂种,杂种后代分离较广。

柑橘种子难以储存,容易腐烂或干燥。为了使杂交种子发芽良好,出苗均匀,播种时宜将种子从果实中取出。需要贮藏的种子先用1% 8-羟基喹啉硫酸盐浸泡,晾干后装入聚乙烯袋中,在1.5 ~ 7.5℃下可贮藏4 ~ 5个月。剥去内外种皮,或横切种子去掉靠近合点端的约一半子叶,在25 ~ 30℃下催芽2 ~ 5天。对于多胚种子,可采用人工分离培养的方法,即将种子表面消毒,无菌条件下取出胚,移植到改良的White's或MS培养基中,加入1ppm吲哚乙酸和100ppm酪蛋白水解物,使未成熟胚或小胚顺利萌发。杂柑苗期长,结果晚。为了早结果,应注意加强苗期管理,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使杂种苗尽快形成树冠,增加分枝数,加速形成达到开花结果阶段的高级分枝。到目前为止,幼苗与成年树之间还没有能为选择和淘汰幼苗提供依据的相关性,但在抗病虫害和抗寒性方面有相同的趋势,因此提前选择是可行的。近年来,纸色谱、薄层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同工酶等分析技术已被用于鉴别杂交苗和珠心苗。但是还没有进入实用阶段。

幼苗选择

实生繁殖的柑橘群体经常发生自然变异,包括实生变异和珠心胚的有性变异两个方面。我国的柳橙、糖橙、猩红橙、奉节脐橙等优良品种(系)都是通过苗期选择获得的。柑橘种子可分为单胚和多胚,因此幼苗后代的变异与胚数密切相关。单胚品种的种子由合子胚发育而来,其后代因基因重组而分离变异。比如单胚柚品种,经过实生繁殖后有很多突变,往往会产生柑柚、柚橙等,与橙、柑自然杂交。而多胚品种的实生后代多由珠心胚发育而来,基本体现了母树的遗传性。而珠心胚苗具有复壮、无病毒和偶然变异的特点,因此在选育新品系和选育无病毒母本中应用广泛。美国培育了华盛顿脐橙、富橙、柚子、柠檬等新品系,都比老品系高产、优质、抗病。兴金早生蜜柑是20世纪80年代推广的宫川珍珠胚苗育成,树势强,产量高,早熟,鲜食加工性好。目前,珠心胚苗选择在美国、日本、苏联、意大利等国家仍是重要的育种方法。

芽选择

柑橘的芽突变频率很高。主要柑橘生产国栽培的主要品种,很多都是从芽变中选出的。其中最著名的品种有华盛顿脐橙、西班牙索尔斯蒂安娜甜橙、意大利塔鲁科和莫罗血橙、以色列沙莫提甜橙等。我国近年育成的茶山、袁弘、川红等温州蜜柑,台湾的少粒地早、新粒地早1、少粒金城0和100、普氏无核橙、晚熟香蕉橙、大春香蕉橙等都是优良的芽接品系。柑橘常见的芽变包括植株的高度、叶片的形状和大小、果实的颜色、形状、大小、成熟度、产量和品质。一般来说,恶化的多,改善的少。有早熟线、晚熟线、菱形叶线、大叶线、小叶线、柳叶线、无果线、大果线、小果线、开沟果线、平线、乳头线、红线、黄线等。,除早熟系、晚熟系、平系、红线外均为劣变。但有些芽往往以嵌合体的形式存在,其无性后代往往表现出复杂的变异和分离,必须经过纯化才能稳定突变性状,用于生产。

辐射育种

最成功的例子是美国的Hunts用热中子处理哈德逊葡萄柚的种子,培育出了无籽、深色的Starruby葡萄柚。美国的赫恩用4000 ~ 5000伦琴(R)辐照甜橙、柚子、橙子的芽。日本立川忠雄用2000 ~ 3000伦琴(R)辐照金桔、夏橙、余一橙和八朔的花粉,授粉后均结出无籽果实。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和广西广信农场也分别用γ射线辐照,获得了红橙和雪橙的少核突变体。

多倍体育种

主要致力于培育三倍体无核品种。1926年首次利用天然四倍体金豆与柠檬杂交获得三倍体柠檬金桔。在美国,二倍体无籽葡萄柚与四倍体葡萄柚杂交产生三倍体Olobranco葡萄柚。此外,中国农业科学院岩正夫和柑橘研究所利用一个单胚二倍体品种作为母本与一个二倍体父本杂交,从产生的小种子中获得三倍体植株。

现代生物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创造新品种取得了快速进展。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首次通过胚乳培养获得三倍体植株。福建农学院首次诱导出四季橙花药单倍体植株。以色列将Shamoti甜橙的原生质体培养成植株。日本、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先后通过体细胞杂交获得了四倍体杂种。

基因研究

柑橘品种高度杂合,遗传基础复杂,遗传规律研究较少。到目前为止,很少有性状是简单遗传,只有枳壳的三片复叶对柑橘的单片复叶是显性遗传:果实的苦味和麻味往往是显性遗传;控制柠檬幼叶红色的显性基因是杂合的;种子多胚性由1 ~ 2个显性基因控制。其他经济性状多为数量遗传,如果实大小、形状、颜色、品质、成熟度、抗性等。大部分柚子品种与甜橙、宽皮柑橘、柠檬的部分品种自交不亲和,所有自交不亲和品种相互杂交,后代全部自交不亲和,其中1/4 ~ 1/2杂交不亲和;自交不亲和品种与自交亲和品种杂交,其后代要么全部自交亲和,要么分离。蜜柑和其他品种的雄性不育特性可以通过杂交传递给后代。因染色体片段交换和染色体错配而无籽的品种如涪陵夏橙、柳钦光橙等,与其他品种杂交产生约一半的易位杂种后代,表现为花粉败育。幼苗期的长短因物种而异。柑橘最短,其次是柑橘、橙子、柚子,童年期短的杂交后代也短。杂种优势和近交明显下降。在柑橘中,自交和近交往往产生较弱的后代,而远缘杂交往往产生较强的后代。当葡萄柚作为亲本与其他物种杂交时,其后代生长特别快。

迄今为止,柑橘育种的主要障碍仍是苗期长、结果晚;大多数柑橘品种具有珠心胚,这使得杂交育种难以成功,并且在幼苗期难以区分有性苗和珠心苗。由于遗传基础复杂,大多数性状为数量遗传,给遗传分析带来困难。因此,柑橘遗传育种研究仍需长期努力,创造出更有效满足各种需求的优良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