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画人物?

中国画中的写意人物画技法

写意人物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写意线描、写意着色、写意。写意线描是写意人物画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可以独立运用的表现形式。写意线描侧重于写意人物画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的初步训练,主要学习用笔这门学科,同时也研究用墨的问题。写意设色是写意人物画最常见、最常用的形式,以写意线描学习为基础,但重点应放在色彩运用的话题上(包括颜料的表现、色彩运用的技巧与艺术、色彩与水墨的混合、对比与协调等。).

写意画可以从画和写开始,逐渐放下笔,进入一般的彩笔。着色方法也可以先学习浅色着色,再学习重色的表现。写意是一种比较难发挥写意人物画技术特点的形式。简笔、泼墨、泼彩、泼水等一些传统技法在写意中完全可以运用。

1。手绘线条画基础

线描是素描中常用的技法,也是最简单的方法。这是一种只用粗细不一、刚柔交替、曲度不同、虚实相对疏密对比的线条描绘形象的技法,也是中国画中最古老的技法。从Xi安半坡的彩陶上,你可以看到多变的线描鱼纹。将这些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与原始的鱼化石相比较,可以看出这些鱼纹是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的伟大创造。

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直线就是曲面的边界,独立的直线是不存在的。即使像蜘蛛丝一样细的线,在显微镜下也是圆柱体。因为万物皆有其体,有体就有面,有面就有丝的感觉。正是从这种视觉实践中,我们的祖先发现了线条,创造了线描技法。

当我们使用这种技术来素描时,我们也应该根据这一理论从物体结构中找到线条。这条线是艺术线,可粗可细,可宽可窄。兼具造型和抒情功能,表现力丰富,为中国画技术奠定了基础。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好先从断枝的大花头开始,用铅笔勾画,方便修改,然后再用墨线重新勾住定型。用毛笔重勾墨线时,要注意用笔的变化,随花叶边缘起伏,随其转动而转动,用其结构安排笔的首尾,用其动作注意笔的笔画,用其不同的肌理注意笔的轻重和顿挫。一般来说,粗线适合表现粗的东西,细线则有一种婉约细的感觉,线条挺括,线条圆润柔和,干笔湿笔,线条的疏密也能表现出不同的空间感和色彩感。线条画可以由均匀的线条组成,也可以由变化的线条组成。墨水也是如此。一幅白画可以用同样的墨色完成,也可以浓淡兼备,做到多样统一。所有这些变化都是作者出于对感情的尊重而自由安排的。熟练之后,最好直接用墨水笔素描。物体的形状、精神、运动、肌理往往会启发我们利用笔墨的变化去创造新的技法,创造出更生动的形象,这对于写意来说尤为重要。

速写不同于拍照,可以添加枝叶,以花代树,去杂草存宝石,使形象更加完美。初学者最好是就地取材,有所取舍或收获,不要事后加工,以免削弱画的生动性。

2。复制方法

半坡人创造了线描,我们要不断创造新的技法。马克思说:“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的创造不是任意的,也不是在他们所选择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在已经直接存在的、存在的和从过去继承的情况下进行的。”为了创造社会主义时代的新中国画,我们必须批判地继承已有的创作成果。文场、厚薄、快慢、高低确实有区别。

知识来自直接经验。临摹是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的有效方法。临摹方法:一个是正面,一个是背面。对仗主要用于工笔和工笔,工艺性强,笔触可仿。也可以用在写意画的学习中,只了解大意,不用用笔求雷同,因为写意画包含一定的偶然效果,即使原作者重绘手稿,也不可能一模一样。

备份的过程如下:

首先是选择好的文案。一种是根据自己喜欢的画风选择自己欣赏的画家,喜欢的作品有利于自己画风的发展。一种是根据自己的创作需要和丰富的表现手法来选择临本。一种是选择临时用书,纠正自己用笔的习惯。无论从哪个目标选择,字迹清晰的原件都是好的,至少打印出来的复印件质量更好。

其次,看图。仔细观察林本,欣赏这幅画。为此,也要阅读关于作者生平的资料,尤其是与这幅画相关的评论。注意画面的题字、书法、印章,有助于理解绘画的意义。

第三是技术分析。欣赏完绘画的意义后,再仔细考察技法的特点,考察画面效果是如何获得的,以及绘画的过程,先画什么,后画什么,从哪里开始写等等。比如,郑板桥研究徐青藤的《雪竹图》,做了分析:“断笔干笔,纯属细笔,非竹;然后用淡墨勾染,枝间叶未覆雪,而竹的组合在隐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根据技术分析,我们会考虑原作使用的设备,主要是:画的是纸还是丝,是原纸还是熟纸;用于绘画的笔的类型,是硬的、软的还是双管齐下的刷子;然后就是用水的质量,是天然水还是含胶水。工具和材料是技术的物质基础。如果工具和材料不对,就很难得到原作的效果,也很难学到技法。经过深思熟虑,至少画出质量差不多的东西。

写意的创作要做到心中有数,临摹写意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着墨。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把整幅画连起来,也可以局部连起来。抄完之后对照原文校对,分析成败,总结经验。课时要求差不多,时间要长要短,要融入我。阿清诗人袁枚说:“与古人和平相处,你有很深的学术能力,落笔时有一种精神。”值得深思。

3。写意与写意色彩

除了用于写意线描的笔之外,写意着色的主要研究方向已经转移到用墨、用色和色墨结合的课题上。

中国画的笔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两个方面。笔中有墨,墨中见笔是传统绘画对笔墨的基本要求,各种笔都摆脱不了墨色的变化。改变和拥有魅力是不容易的,是随着修行和涵养的提高而提高的。有墨无笔,墨中无骨,无骨之墨易腐平,从而失去了中国画的表现力和特殊的笔法感。所以上面说的用笔问题,其实是离不开用墨这个主题的。写意人物画,虽然主题换成了水墨和色彩,其实也是一个进一步学习用笔的过程。色与墨在艺术上有很多* * *要求,比如用色在墨中,分为五色,用色要见笔,见色中骨,这是传统的用墨用色要求。中国画在形式感上的重要特征是以线条为主体的不同墨色笔触的有机、和谐、有节奏的组合。当然,作为一种色彩,还有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现代写意人物画中墨色见骨的观念在拓展和延伸,比如追求质感效果,丰富和强化了墨色的笔法感。

墨色有焦、重、浓、淡、清之分,有干、润之变,如断墨、积墨、泼墨、宿墨、粘墨等。水墨的神韵和节奏产生了雅、重、浓、滴、润等各种艺术趣味,表现了物体的一些形态和肌理、意境和意趣。用墨的诀窍是在变化中求统一,可以是各种墨色之间的对比,也可以是墨色本身的节奏感、丰富性、质感。所以用墨一般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在比较中求统一,一种是在统一中求变化。前者追求丰富性和鲜明性,后者要和谐而不单调。

最常用的着墨方法是断墨法。由于生宣纸的渗透性和斥力、含水量和书写顺序不同,深浅墨在交融或重叠时能产生复杂的艺术趣味。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明暗互破、干湿互破、水墨互破等。在此期间,含水量、速度、书写间隔时间、纸张质量和墨水质量、笔型和笔型都起着不同的作用。比如墨水含量相同,由于书写速度不同,会造成宣纸与笔接触的瞬间长短,所以宣纸上反映出来的浓淡和通透程度会因吸墨量和吸水量的不同而不同。如果两笔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同,也会因为先落下的笔痕的干湿度和浸润范围不同,在与后落下的笔的交融中产生不同的效果。羊毛和狼毛因为吸水性和排水性不同,破墨效果也不同。鲜墨、宿墨、胶墨断墨会有很不一样的效果。

鲜墨是清醒而多彩的,宿墨是古朴而苍劲的,胶墨是凝重而粗糙的。不同的纸张质量或透气性,用同样的水分和油墨颜色,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油烟墨、书画墨、松烟墨、墨胶、广告墨,在宣纸上都有不同的味道,而这些不同性质的墨,由于纸张的质地不同,会产生非常不同的效果。所以墨学的掌握需要实践和亲身经历的不断积累。

积墨法在山水画中应用广泛。所谓积墨,是指不同的墨色、不同的笔触不断重叠所产生的特殊艺术效果,给人以古朴、丰富、厚重之感。积累时每一级笔画的重叠一般是在前一级笔画干的时候进行的,笔画的重叠既要有形式感,又要有形象感。蓄墨时,湿笔比渴笔更难,因为湿笔的积累容易臃肿庸俗,不容易追求葱郁淋漓的效果;口渴的笔不仅容易松散细腻,而且失效了也容易补救。渴笔的堆积要防止松散细腻。湿渴混积是最常用的手法,达到了浑美之效。水墨堆积法一般用于人物画中画头发、粗糙的物体和衣服、老人的皮肤,以及在对比和气氛中表现一些特殊的效果。

宿墨法律。由于室温过高,宿墨通过发酵与墨水分离。这种变质的墨水可能被画家偶然发现,可以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宿墨由于胶水的部分或全部发酵和墨水颗粒的分离而沉淀,这样就会凝固在宣纸上,笔痕清晰,不易渗透或遮盖。宿墨不像新鲜的墨水一样闪亮,但它是黑暗和丰富的。在作画时,往往是因为其各种不易融合重叠的笔痕,以及偶尔渗入一些未发酵的墨水,使其着墨方法独具特色,受到历代画家的青睐。

泼墨法是指用随笔在宣纸上泼洒大量不均匀墨水的绘画方法。这种泼洒的笔痕和水痕,有一种自然的感觉和力度,但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是作者有意无意的产物,很容易出现既合理又意外的效果。泼墨法往往与写意联系在一起,适合追求趣味、感觉,造型上不需要严格的题材和意象。画衣着宽松的人物,活动或舞蹈中的素描人物,或风、雨、雾、夜中的人物,都有利于泼墨的发挥。

指画是以手指为笔的一种特殊的绘画表现方式。早在唐代就有“手摸素绢”的记载,但真正形成指法墨法的是清代的高。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了指法墨法。指画其实是用手指,手指本身,甚至是手掌来画的。一般来说,手的突起和皮肤是蓄水池,附着在手上的墨水沿着手指不断流向指尖,用指甲和指尖肉作画。指甲不需要太长,半厘米左右就够了。如果太长,容易使画出来的痕迹变薄,指甲和肉同时接触纸张,容易产生较厚的效果。五个手指可以分开使用,也可以连续使用,也可以两三个手指一起使用,甚至手指和手掌的关节有时也可以一起使用。为了蘸水方便,也可以用小碟子盛墨水,放在手边,蘸着蘸着用手指端着。指的是画纸不要太通透,要用豆浆纸、煮纸或熟纸或通透性相当的纸。

胶墨法是指用胶墨作画的技法。可以先在墨水中掺入胶水,使墨水变成重胶状,或者边参边随时涂墨水和胶水。宣纸上的胶墨比水和墨更难,更不均匀,正是这种特殊的性质,我们用来表达一些新的感受。胶墨画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用,比如任伯年,吴昌硕,蒲华。胶水和墨水的痕迹干燥后仍有清新润泽的感觉,被水浸润的边圈包围着透明的墨云和墨块的效果是画家常用的。

不仅有以上几种墨迹方法,新的墨迹方法也在不断被发现和试验,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总结。

色彩可分为色和色。在古代写意人物画中,色彩起着从属的作用,水墨画是最重要的,水墨画是主要的。很少用色彩,尤其是重色。近现代写意人物画开始增加色彩。

中国画中的颜料最初是直接用矿物和植物制成的,朱砂、朱砂、赭石、石青、石黄都是用矿砂制成的,而花青、藤黄、胭脂则是用植物的汁液制成的。现代使用的颜料打破了原有的框架。许多浅绿色,如群青、紫色、品红、曙红、铬黄、天蓝、猩红、柠檬黄等。已经成为经常借用的颜色,甚至一些水粉色有时也与它们混合在一起。在颜色上,矿物色和粉状色不易渗透,但容易沉淀。一般来说,植物色和非矿物色不容易渗透沉淀,但真正的矿物色有不易褪色的优点,而其他颜色在一定年限内会褪色,难以长久保存。

写意人物画的色彩有三种:原色、混色和彩墨。古画以原色为主,写意人物画也是,多为浅色。现代写意人物画使用了多种色彩,技法也有所增加。原色和墨色有着天然的联系,墨色的画面原色会显得简单、醒目、和谐。而以原色为主的画面,墨色也会有清晰明亮的效果。现代写意人物画,原色的运用仍然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对民间美术和民间工艺中原色运用的研究和吸收,使现代写意人物画的原色和色调比古代丰富得多。

现代写意人物画注重画面的色调,促进了对混色运用的研究。比如西洋画尤其是水彩、水粉画中色彩的运用,现代工艺美术的色调处理,漆画的色彩感受,对大自然中新的审美视角的追求,都是影响中国写意人物画中混色运用的重要因素。而我国对写意人物画混色研究的基本重点应该是固有色的变化,光源色的研究和利用不应该是重点。配色要多下功夫表现丰富多彩的固有色彩的变化,从色块的并置效果中寻求大统一、小对比、丰富和谐的效果。

在古代作品中,色彩一般不会打破物体原有的不同固有颜色之间的界限。在现代作品中,有的还在使用这种手法,但已经开始根据画面的需要和作者的主观感受,对画面的色彩进行总结和处理,或打破固有色彩之间的界限,或根据气氛和表现的需要,将相同的色彩合并甚至改变原有的色调。这些技法虽然超越了固有色彩的色相和界限,但仍需依赖其所代表的意象,尊重特殊意象的整体感受和印象,否则容易失去生活的专注,养成色彩上的类型化和观念化的习惯。

彩墨是中国写意的鲜明表现。由于生宣纸的渗透性,色、墨、水相互渗透的过程,会形成无限的、极其丰富的浓淡色墨。蘸技高的话,水、色、墨会在笔尾形成丰富的层次,然后再下笔。如果用好了笔尾的变化和宣纸的通透性,就会产生只有中国写意才能有的神奇效果。

在彩墨的混合使用中,要注意几点。首先,调色板中的墨水和颜色不能过度混合。如果混合太均匀,屏幕上很容易形成暗淡的效果。如果混合太均匀,我们可以在提笔之前将它浸在水中,以再次造成笔尖墨水颜色不均匀。二、盛水笔蘸墨调色后在盘中不调和,即可以将笔直接放在纸上,边提笔边调和,同时使色、墨、水在纸上自然交融,使色、墨保持原有的亮度。第三,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对笔尾色墨成分和书写后效果的把握能力,特别是书写后由浓到淡的反复涂抹,使色墨的对比度、层次和比例在书写中产生由浓到淡的丰富自然的色墨层次。第四,白色和墨水的混合使用会形成与浅银灰色的特殊区别。如果与清新纯净的淡墨并排使用,会产生微妙的节奏感。色墨混合会增强色彩的简约感,给墨色增加层次感,轻松减少画面中的火与俗。但一幅画不宜大量使用彩墨,容易花和破。混合墨水和不协调的墨水可以结合在一起,使画面更具吸引力。在现代历史上,有许多大师在使用彩色墨水,如吴昌硕,任颐和齐白石,他们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这方面的例子,需要进一步继承和发展。

水的使用。写意人物画离不开水。水是表现笔墨和色彩特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当墨菲醒来时,它将是清晰而生动的."画面要有韵味,首先要掌握用水的技巧。用水涉及到笔尾的水量,纸和笔的种类,用笔的速度和与纸接触的时间长短,用笔的力度和方式,水本身的不同性质。比如笔尾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画面浸润的结果,同样的含水量在不同的笔速和力度下会产生不同的干湿感。同样含水量的软毛和硬毛会产生不同的笔痕是因为软毛释水慢,硬毛释水快,不同性质的纸张会直接影响水分渗透的程度。同样的含水量,由于中、侧、卧、反的用笔方法不同,会有不同的效果。比如中心顺流而下,侧锋、卧锋顺流而下,反锋会因为刷毛紧散而减少刷毛与纸张的接触面,使宣纸无法集中吸收笔端所含的水分,等等。水本身的不同性质会影响其与色墨的交融效果,如清水、混水、明矾水、胶水、酒,或单独使用,会产生不同的艺术趣味。清水是最常用的。上面说的笔墨、色彩的效果,指的是清水的作用。混合水可以使颜色稳定,明矾水可以使彩色墨水的笔痕清晰,胶水可以减缓渗透速度,使一些彩色墨水看起来像非化学的,保持湿润的感觉。酒可以加速浸润范围,也可以沉淀一些颜色和墨水。如果先有不同的水进入纸张,就会在生宣纸上形成水晕和笔痕,而且这种水痕是排他性的,以至于后面涂的颜色和墨水都不能全部覆盖。从而保留了不同程度的若隐若现的痕迹,表现出一些特殊的效果。大量清水可以部分洗去湿色和墨水的痕迹,或者直接洗入彩色墨水中产生新的水痕。

素描是中国画用笔的主要形式,也是最难素描的。单线的轮廓清晰暴露,需要比其他用笔形式更精心的设计和深厚的功力,才能使画笔精致、有力、有经验,用笔之间要有呼应,节奏、疏密、浓淡、干温。改变传统用笔方式,追求新的形式趣味,追求造型的整体节奏和整体感。这支笔既简单又复杂。素描要尽量多练,必要时可以根据需要重新组合素描,甚至可以改变物体原来的形状。注意每一个技巧的体现,笔与笔之间刚直浓淡的对比,相互的呼应和节奏,作为主体使用的笔要尽量反复考虑。主要通过素描、拓片、渗透等技法,画面可以做到实与松相结合,讲究实而不僵、松而有意的效果。

生活素描。虽然是即兴素描,但是需要在平时积累很多生活的趣味素描,毛笔素描等素描都可以。在这个素描的基础上,进行素描构思,促进想象。拖泥带水,边勾边抹,一气呵成,以求达到一种自由、生动、天衣无缝。

艺术效果。充分利用宿墨雨中见笔的表演,看似不透水。一般来说,宿墨说湿笔容易产生效果,而干笔则不明显。因此,每当宿墨作画时,他都可以使用湿笔和饱和笔。松干笔的表现能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干爽简洁是掌握干笔的关键。利用干笔产生的飞白,我们可以适当的渲染,通过细致的清理,使画作有一种松散的整体效果。打破线的常规组合,使点与线形成有机的组合格局,改变线的肌理效果,但保持传统线讲究技巧的基本特征,以丰富线的艺术趣味,提高线的表现力。各种技法的组合,干、湿、磨、点、透、染的有机结合,才能充分表现形象,线、点、面的排列在动笔前就能大致构思出来,使画面整体自然、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