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点临近
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真正的技术专家,世界领先的发明家,以13荣誉博士和三次总统奖入选国家发明名人堂,被媒体誉为“托马斯·爱迪生的合法接班人”。
关于这本书
《奇点临近》这本书是近十年最热的商业畅销书之一,也是商界必读的经典。总的来说,《奇点临近》记录的不是文科生对技术世界的幻想,而是一个世界级技术专家对未来的洞察。读这本书可以帮助你更早的理清人类科技的发展,了解人类未来会转向哪个岔路口,启发你更深入的思考当下和自己。
核心内容
《奇点临近》这本书告诉我们,在未来,人类技术进步的速度将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这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状态,甚至技术将帮助人类在1000年内占领宇宙。
我今天给你们读的是奇点临近。这本书还有一个副标题:2045年,计算机智能超越人类的时候。这本书中文版约40万字。我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告诉你这本书的精髓:技术进步让人类离奇点越来越远。
《奇点临近》这本书是近十年最热的商业畅销书之一,也是商界必读的经典。总的来说,《奇点临近》这本书告诉我们,未来人类技术进步的速度将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这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状态,甚至技术将帮助人类在1000年内占领宇宙。
美国从来不缺少未来派的书籍,也孕育了一批以预言未来而闻名的未来派大师。然而,未来学畅销书的作者大多不懂技术,但《奇点临近》的作者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就不一样了。他是世界上主要的发明家。入选国家发明名人堂,国家科学技术奖章获得者,13荣誉博士,三次总统奖。他被媒体誉为“托马斯·爱迪生的合法继承人”。
所以《奇点临近》这本书记录的不是文科生对技术世界的幻想,而是一个世界级技术专家对未来的洞察。读这本书可以帮助你更早的理清人类科技的发展,了解人类未来会转向哪个岔路口,启发你更深入的思考当下和自己。
具体来说,这本书告诉我们以下三点:第一,摩尔定律将使技术呈指数级增长,人类将在2045年达到奇点;第二,人类在生理层面只是一套算法,未来会被更高级的算法智能所取代;第三,人类到达奇点后,算法智能高度发达,我们可以快速统治整个宇宙。
第一部分
我们一个一个来看。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摩尔定律将使技术呈指数级增长,人类将在2045年达到奇点。奇点这个词可以说是《奇点临近》这本书的书名。找出这个单词的意思,你就知道这本书在说什么了。但是,在解释奇点的概念之前,我们需要先说一个词,摩尔定律。
众所周知,计算机领域有一个著名的定律叫做摩尔定律。这个摩尔定律有很多版本。起初,它说每24个月,计算机集成电路上的元件将增加一倍,计算能力将增加一倍,价格将下降一半。当然后来说是18月和12月,也没有统一说法。但是,不管摩尔定律是几个月,大家对* * *的认识都差不多,也就是说,在摩尔定律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会越来越快。而且这个速度不是线性的,是指数级的,很神奇。
你可能会问,技术的指数级增长有什么了不起的?你没整天听到那个吗?要知道,这将影响人类的未来。用本书作者库兹韦尔的话说,这是一种撕裂历史的力量。为什么?想一想,什么是指数增长?今年是去年的两倍,明年的四倍,后年的八倍,后年的十六倍。以这样的增长速度,结果非常非常惊人。再过二三十年,就是几千万倍,甚至十亿倍。
这还不够令人震惊。举个例子吧。我们在小学数学课上学了一个故事。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据说有一位印度总理发明了象棋。国王很高兴,想奖励他。总理说,我什么都不要。请给我棋盘里的一些食物。第一格放一粒小麦,第二格放两粒小麦,第三格放四粒小麦,第四格放八粒小麦,每次都是前一格的两倍。国王说,那好,太简单了。结果如何呢?最后,把历史上人类生产的粮食全部加起来,也不够这个总理吃的。我们都可以算出这个数学算法,就是从2的1次方,加上2的2次方和3次方,到2的63次方,但是谁也没想到会是这么大的数字。也就是说,指数增长是非常混乱的。
还有一个经济学术语叫荷塘效应,意思是在一个池塘里,如果荷叶每天比前一天翻一倍,到30天的时候,整个池塘就会被覆盖,里面的鱼虾完全无法呼吸,已经造成了生态灾难。但是到了第二十九天,我们还是没有发现危机的来临。为什么?因为第29天,荷叶只盖了半个池塘。你会觉得没什么,明天再钓就来不及了。结果,第二天池塘就彻底完工了。这就是摩尔定律指数增长的破坏力。
人类技术一直在加速进步。库兹韦尔说,今天的每14年相当于过去100年的技术进步,未来7年相当于我们的14年,未来3.5年相当于那7年。总有一天,我们人类一秒钟的科技进步和对文明的贡献会超过之前一万年。所以,如果明白了指数增长如此可怕,就知道这个指数很可能会颠覆历史,我们今天看到的历史和未来是完全不一样的,就像我们今天看到古人常常觉得不可理喻一样。不幸的是,甚至许多科学家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库兹韦尔说,普通技术人员沉浸在自己的研究领域,看到技术进步有很多客观的制约因素,比如资金不足、无法应用,或者有一些几十年都无法突破的障碍,所以他们认为不可能像摩尔定律那样奇幻,今年两次,明年四次,后年八次。但是库兹韦尔说,如果你看一个具体的细节,技术的增长确实很慢,但是如果我们看整个人类,它是非常快的。几十年前大家都不用网络,几年前大家都没有手机上网,但是今天这些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更何况摩尔定律在今天已经维持了40年。不断有人说摩尔定律是暂时现象,总有一天会停止。无数媒体宣称摩尔定律已经破产,但直到今天,技术进步基本保持了摩尔定律的速度。那么你可能会问,证明摩尔定律确实存在。和奇点有什么关系?那我们来说说什么是奇点。
奇点原本是一个数学术语。我们都知道做数学的时候,做除法的时候,除数不可能等于0。这是一条铁律。如果除数等于0,就不能算。10÷0是多少?普通的小学数学老师会告诉我们,除以0是没有意义的。那么在这个毫无意义的时刻,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奇点,因为我们不明白那个规律。一旦进入这个点,所有的数学规则都会被颠覆。物理学中也有奇点,比如黑洞。如果我们不能理解黑洞,我们知道它的引力大到连光都无法逃脱。我们无法想象黑洞内部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所以我们说黑洞是我们物理世界的奇点。所以很明显,奇点指的是一个非常极限的状态。库兹韦尔怎么样?他将奇点的概念引入技术。他用奇点来指我们人类的科技,在摩尔定律的控制下,保持指数增长,达到某个极限的情况。
库兹韦尔认为,人类正朝着奇点的方向加速前进。这就是《奇点临近》这本书书名的含义。根据库兹韦尔对技术进化速度的理解,他预测到2045年,人类技术将突破到一个新的高度,即达到奇点,届时人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二部分
这是本书的第一点。人类正在走向奇点。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人类在生理层面只是一套算法,未来会被更高级的算法智能所取代。现在各大媒体经常讨论一个问题,人工智能会取代谁?这件事,其实取决于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什么时候能超越人类。我们刚刚讨论了摩尔定律。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越来越高,但什么时候能超越人类,除了自身的进步速度,还要看人脑有多强大。对人脑的科学研究还不够透彻,所以人脑的极限现在还不好计算,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个大概的估计。
科学家已经知道,人的视神经每秒大约可以处理10000000次视频信号,那么人的视神经的重量是多少?0.02克,相当于大脑重量的七分之一。这样大概可以算出整个大脑的计算总量,每秒可以处理信息10的14次方。你可能会说人脑有一些比视觉更高级的功能,可能比这个计算量更大。好吧,我们把它乘以1000倍,也就是10的17次方。充其量这个计算能力就够了。那么今天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如何呢?达到了10的15次方。10的这个15次方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顶级计算机几乎是人脑计算能力的百分之一,但是它有摩尔定律,所以今年是百分之一,明年可能是五十分之一,后年是二十五分之一。最多再过七八年,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就和人脑完全一致了。
而且别忘了,这个摩尔定律也说价格也是每年减半。那么到2020年,一台成本为65,438美元+0,000英镑的计算机就已经超过了人类的计算能力。到2030年,相当于人类计算能力的1000倍。这也是库兹韦尔敢于大胆预言人类将在2045年到达奇点的原因。也许你会说,我们人类是有创造力的,而计算机不是。它只是我们生产并为我们服务的产品。我们可以为所欲为,所以即使它比我们的计算能力强1000倍,也不算什么。你看,我们现在数数没有计算器快,那又怎么样?它不还是我们的工具吗?所以没什么好怕的。
这种观点可能在几年前就有了,但这两年可能受到了质疑。比如从2016开始,谷歌的AlphaGo开始挑战人类棋手,从李世石到柯洁,都输了。这件事说明我们觉得创意围棋已经被电脑攻占了。
再比如,近年来,自动驾驶汽车被炒得火热。很多人认为只有人类会开汽车,计算机代替不了人。这个东西有多复杂,需要人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只能机械执行指令的汽车,计算机怎么开?但是现在一切都变了,自动驾驶汽车上路了。就连艺术创作也正在被人工智能占领。在我们每天听一本书之前,我们谈论了《未来简史》这本书。在书中,我们谈到了一个例子。说的是美国一个音乐学院的教授写了一个人工智能程序,它会在一个晚上写出5000多首古典音乐,都是模仿音乐家巴赫的风格,然后拿到音乐会上给大家听。没有人怀疑这是一个机器制造的零件。所以,你怎么能认为人类拥有机器无法替代的东西呢?
那为什么一台看似冰冷的电脑却能代替人类做这么复杂的事情?正是由于人脑的工作方式,它本质上与计算机没有什么不同。你可能会说,我们有情感,但机器人没有。但从科学上讲,情绪无非是大脑皮层的一些电子活动。我们生气只是因为我们分泌了一点化学激素,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了一些电子活动,刺激了大脑皮层的某个区域。所以计算机模拟结束了?它也会生气,它也有情绪,它也能产生爱,它也能产生回忆。所有这些,计算机都是可以被程序模仿的,人的计算能力是你的几千倍。说白了,它完全可以模仿你,比你自己更像你。
归根结底,我们人类思维的最大优势就是所谓的自组织功能。看到双截棍就能想到周杰伦,能把不同的形象串联起来,这是其他动物过去没有的。这使我们成为万物之灵,站在地球生物链的顶端。但现在不同了。你的大脑是怎么从双截棍想到周杰伦的?现代科学可以通过核磁共振成像知道你们是怎么建立联系的,发生了什么电子活动。这很简单。只要你用一个软件模仿一下,电脑看到双节棍也能想到周杰伦,所以电脑也能利用自己的联想能力写出一首好诗,一首好歌。
AlphaGo能打败李世石,是因为它有自组织的功能。它能根据几十万盘棋总结出规则,这是理性的总结。如果它有足够的计算能力,它也能总结出一些情绪,看到什么就会生气,流泪,焦虑。自组织能力只是一种算法,不仅人类可以掌握,计算机也可以掌握。这样,人和计算机就没有区别了。每个人都是一套算法,但计算机是更高效的算法。
第三部分
这是本书的第二点。物理人类只是一套算法。最后,我们来看看。人类到达奇点后,算法智能高度发达,我们可以快速统治整个宇宙。
既然人类没有计算机那么确定,那么就有一个终极的哲学问题:人类的未来在哪里?会不会像好莱坞电影一样被机器人消灭?这是一个特别宏大的话题,要一点一点去演绎。在《奇点临近》一书中,库兹韦尔提出了独特的世界观。他认为人类历史可以分为六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信息传递效率都比前一个阶段有很大提高。
比如第一阶段是理化阶段。此时,世界毫无生气。通过物理和化学反应来交换和传递一些信息,效率太低。所以地球早期,可能要几万年,不会有大的变化。
第二阶段是生物和DNA阶段。有了生命,信息开始通过DNA传递,信息传递的效率大大提高。于是有了生命,地球变得生机勃勃,地球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说明用DNA传递信息比物理化学要快得多。
第三阶段是人脑。人的出现是很近的事,不过是5万年前的事,但是自从人出现以后,地球上的信息量空前增加,整个地球都被人类改变了。
第四个阶段是所谓的人工智能时代。今天人工智能可以打败柯洁,但是明年不可能两个柯洁一起打,后年不可能四个柯洁一起打。这就是人工智能处理信息的效率,呈指数增长。人类的大脑在几十万年里并没有太大的进化,原始人的大脑基本上和我们现代人的大脑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电脑不一样。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一台电脑占据了几个房间。今天我们有了笔记本,比当时的电脑至少强一万倍。阿波罗登月使用的电脑,计算能力只有iPhone4的千分之一。我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呈指数增长。随着这种指数增长,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工具来保持这种增长。显然,人工智能是比人脑更好的工具。
第五阶段是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文明时代。
第六个也是最后一个阶段叫做宇宙觉醒,人类的智慧将占领宇宙。
显然,就库兹韦尔蒂的六个阶段而言,前三个阶段我们很容易理解。毕竟已经是历史了。人工智能的第四阶段已经到来,我们已经逐渐感受到了。不难想象。第五阶段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的结合是什么意思?第六阶段,宇宙的觉醒是什么意思?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库兹韦尔认为,随着计算机能力的不断增强,到2030年将达到人类计算能力的几千倍。然后,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大脑里的数据转移到电脑里。那么我们的感受,痛苦,认知,包括我们的理性思考等等,都会在电脑里存活下来。只要这个算法继续维持下去,我们其实还活着,只是不再依赖现在的肉体。说的更直白一点,我们可以造一个更合适的身体,输入人类的算法。虽然这个人的物理外貌和原来的你完全不同,但是你的思维、意识、记忆、理解、偏好都在这个新的身体里,所以你还是你。如果这一天到来,用库兹韦尔的话说,就是奇点来临。这一天,人类的历史将被彻底改变。
很多人可能觉得不可思议。可能吗?库兹韦尔表示,基因技术、纳米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如今已经全面融合,相互融合,推动人类加速指数增长,向奇点靠拢。以纳米机器人技术为例。纳米机器人是由几个分子组成的机器人。有了纳米机器人,可以想象未来我们人类的身体会有多大的变化。比如这个人贫血,红细胞不全,携氧能力不够,所以总觉得窒息,身体很多地方输送不了养分。现在很简单了。纳米机器人很容易被输入血管。一个机器人携带八个氧分子,并把它们送到你的肺部。因此,如果我们将数百万个纳米机器人植入我们的血管,我们将不再需要红细胞和血液。
当然,你不太需要肺。肺的功能无非就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你让纳米机器人直接从外面把氧分子带进来,送到你身体的各个部位,再把二氧化碳带出来,这样就不需要呼吸了,我们的肺就成了摆设。你不需要吃饭。吃起来太麻烦了。你在胃里吃了一些东西,胃为你分解了这些东西,然后这些东西进入你的肠道。然后肠道负责吸收中间的营养,剩下的就是大便,然后排出去。这个过程效率低,容易生病。现在很简单了。纳米机器人把营养物质直接带到你需要的地方,所以你不需要再吃东西了。用库兹韦尔的话说,有了纳米机器人,人类变成了人类3.0。
如果是这样,死亡就不存在。为什么?因为你实际上相当于变成了软件,储存在电脑里,你的身体生病了,好吧,扔掉,我们只是把它换成一个人体3.0,把数据复制进去,你就是一个新的你。那么这一天什么时候会到来呢?库兹韦尔推测,2045年,当奇点到来时,我们的历史将被改写。那么如果有一天,人类通过软件实现了永生,我们就可以探索宇宙了。
怎样才能探索宇宙?库兹韦尔给了我们一个非常简单的解决方案。那时候人已经被数字化了,所有关于人的数据算法都储存在电脑里,所以星际旅行变得非常容易。让我们首先向其他星球发射纳米机器人。
我们当时的科技应该可以光速旅行。如果我们的技术可以穿越虫洞,纳米机器人到其他星球的速度甚至会超过光速。到了那里之后,纳米机器人可以不断地自我复制,复制速度是指数级的。就算它在1秒内复制自己1次,2秒变成4,3秒变成8,最多一两分钟就造出一个人体3.0。这个时候电脑会把电脑里关于你的数据以光速传送出去,在那里接收到后会输入到人体3.0,也就是说你从地球旅行到了其他星球,完成了一次星际旅行。这样,大约一千年后,我们就可以占领整个宇宙。用库兹韦尔的话来说,这是第六阶段,人类的智慧最终会唤醒宇宙,这也是人类的最终归宿。
摘要
至此,本书内容全部完成。最后,让我们回头看看。通过阅读《奇点临近》这本书,首先我们知道,由于摩尔定律,技术正在呈指数级增长,我们越来越接近技术的极限,也就是奇点。这个过程有可能在2045年实现。然后,我们发现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体会逐渐被机器取代,因为人体只是一套算法,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能力比人类的算法更强大。最后我们说了人类的归宿是自我数字化,实现人机结合。人机结合将使人类获得前所未有的星际能力,最终人类智能将占领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