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之的“共和国缔造者”奖章
办报宗旨很明确:“为抗战服务,为地方教育服务,净化社会风气,宣传淳朴民风。”经过张敏之等人近1年的筹备,于4月1944日以《新闻日报》8版4版正式出版。
当时报社由于没有经济基础,没有办公场所,在金台关等地租房办报,后迁至该市西关人民印刷厂原址。
当时的《西北晨报》虽然有五六十人,但包括总编辑在内只有四个编辑,一个总编辑,两个编辑,而总编辑往往要扮演一个战地记者的角色。然而,就是这么少的四个编辑记者,却能每天按时编辑旗帜鲜明、观点新颖的日报,每天通过广播收听当天的国际国内新闻。虽然只有几十个人,但张敏之先生说他们的排版技术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他们一开始就向《华北新闻》学习活字铸版技术,即先将当天的新闻文章在活字版上进行整理、校对、定稿,然后用硬纸制成凹凸模板,再一块一块地浇铅印,避免了活字的不完整。唯一的遗憾是当时做不出图纸版,所以无法发布新闻图片。《西北早报》发行范围覆盖宝鸡“九区十县”,包括东部的武功、永寿、周至,最大发行量超过1000份。它明确宣传了抗日战争及其进展,使宝鸡人民和流亡者了解了当时的抗日形势,鼓舞了士气,让大家看到了中国的曙光和中国发展的前途和希望。但同时也引起了国民党政府的恐慌,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来编译《西北晨报》。
起初,他们想在《西北晨报》建立全国党支部,但没有得到回应。因为那时候西北晨报的编辑记者大多是河南大学的大学生,思想是进步的。大家都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没有人想加入国民党。国民党政府无能为力。最后干脆来了个“强行征召”——时任国民党第九区行政专员兼保安司令的温崇信担任主席,但办报人员没有变化,所以一直坚持办报方针。直到1948的春天,温崇信才把西北晨报还给原股东。
抗战胜利后,张敏之先生担任《西北晨报》总编辑,期间以函授方式接受了包括萧乾、徐迟在内的中国记者的指导,接受了采访该报党员生产的任务。当时在《西北晨报》任编辑、记者的和韩都是* * *党员,他们的思想是进步的。当时地下党和张敏之的联络人特别指示保护这两位同志。所以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张敏之都尽力照顾他,除了工作什么都不问。解放后,留在宝鸡,去了新华社。
宝鸡解放前夕,* * *生产党地下组织再次通过联系人交给张敏之一项重要任务:不仅要保护《西北晨报》的* * *生产党员,还要千方百计保护报社的广播、编辑、印刷设备,不让国民党破坏,保证宝鸡一解放,报纸就能顺利出版。在宝鸡即将解放的前一天,国民党宝鸡行政机关强迫张敏之和他们一起逃往西部。出于绝望,张敏之踏上了前往西方的列车。当列车到达甘肃天水北道府时,趁着车厢里的人都在午睡,张敏之悄悄独自下了火车,从甘肃沿着铁路走了七八天,露宿街头,和留守的同事们一起回宝鸡保护报纸设备,终于保证了宝鸡解放后不久的《新宝鸡报》的顺利出版,为宝鸡的解放编辑印刷了新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