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的艺术风格
透过吴晗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比如他的历史人物画和笔触,就能表现出他务实的本性,不张扬,不马虎,就像他做人的风格。他成名很早,至今仍保持着优雅的朴素,严谨,处处显示着他对生活的乐观和热情。
历史人物画是他创作的主体。这类题材往往取材于古代文学,尤其是诗歌。比如《橘颂》、《诗经》中的木瓜、唐代的琵琶、晋代《神仙传》中的女娲炼石图等等。吴晗有很好的文学修养,善于从中提取绘画元素,使他的作品富有创意,具有很高的群众感。他的作品把人物、故事、情节交代得清清楚楚,同时又用简洁的笔触,用韵脚支配色彩,最大限度地让绘画空间从有限到无限。画面的形、色、韵的对比和节奏,没有具体的形象描述,只有以韵为主的色彩空间的体积的扩张和收缩。比如他给钟馗画了一系列表情各异的画,衬托出钟馗打鬼控鬼界的力量。中国大多数画家笔下的钟馗,严肃、不苟言笑,让鬼神闻风丧胆,也让普通人尤其是小孩子敬而远之。吴晗画的钟馗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他的人物,这不仅是一种紧密而准确的现实主义风格,而且使钟馗在大多数时候都是微笑的。做坏事的人从他的画中退缩,但做好事的人有勇气。如《钟馗太阳下的音乐》中,钟馗的快乐和骄傲以轻松的画风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纸上,在完成画面的色彩、构图、细节上既大气又细致,宏观和微观把握得当。他对历史人物的透彻理解也说明吴晗有深厚的文学功底。
吴晗的《东丽采菊》有一幅书法题词作为陶渊明衬托的版本:“盖屋在人情,无车马。问你能做什么,你的心远没有自我偏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越来越好了,鸟也回来了。这里面有真意,我都忘了想说什么了。”在这样一种非常自然坦率的意境中,陶渊明感受到了某种人生境界。但是,这样一种非常微妙的境界,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所以“欲辩而忘说”。脱离特定图片的孤立钢笔和墨迹的值等于零。吴晗生动地展示了他的性格和风度。在这幅画中,陶渊明的孤傲清高在他仰望天空的一瞬间变得清晰。此时此刻,世俗人之间的烦恼与他无关,他的眼里只有他最爱的菊花。这位田园诗人的魅力,在一幅简单的素描中不言而喻。诗人心灵的敏感、细腻、博大、自由,难以表达,却能在画中听出来。用山水渲染来衬托陶渊明的版本,更是别具特色,大气十足:这幅画的山水透视、明暗关系、色彩变化等方面都吸收了西洋画的表现手法,使画面一角的人物更加丰富多彩。看似风景,实则衬托人。用黑色墨水作为基底渲染,作为树叶或阴影,然后逐层加深,最后用血红色覆盖。树的比例几乎占了所有的图片,但并不是一棵完整的树。一朵花里的世界,一棵树上的天堂。画的并不饱满,但心里的喜悦已经完全蔓延渗透到心里。只有此刻在东里采菊,才是最绚烂的时刻。他没有说什么,但世界上生活的幸福、美好和多样性在吴晗的笔墨之间巧妙地展示出来。这种泼洒在画室里的激情,看似一棵树,实则是陶渊明心境的写照,是吴晗本人对生活的热爱,是画家热血沸腾的写照。复杂的、千变万化的、稍纵即逝的事物,经过吴晗的艺术情怀和激情的融化,智慧的提炼,铸造成永恒的、本质的存在,这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吴晗的一些水墨画标新立异,色彩大胆艳丽。如《东丽采菊》的叶子以大块的红色为代表,而《夫人图》、《诗经·葛覃》、《赤壁之战》、《一个人在春天》则以暖色为主,用笔大胆细腻。看图像人。吴晗的作品严谨而优雅,他对生活的热爱和随和无处不在。用色和用墨以块和大款为主,既有力又随性。吴晗的大胆和温和在这幅画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鼻烟。
吴晗先生首先从漫画书和插图开始。曾任《哈哈画报》主编,长期在出版社从事美术创作。作品被《少年科学》等多家儿童杂志连载。凭借勤奋和理解,吴晗成为了著名的漫画家。他是儿童题材和塑造儿童形象的大师,人物塑造非常细腻。如果你增加一笔,你会得到更多,但如果你减少一笔,你会得到更少。他创作的连环画编织了许多人童年的快乐,连接着经久不衰的新情感,包含了许多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段,他创作的《小游击队刘晓萌》细致刻画了青年英雄刘晓萌的思想性格,既不清高,也不概念化,是一个成功的范例。《鼻烟》在第二届全国漫画评比中获得二等奖。这一系列的画作充满了童话般的梦境,色彩斑斓,童趣盎然。吴晗借鉴了动画片的一些手法,略加夸张,让孩子们的表情更丰富,动作更活泼。他以娴熟而朴实的笔墨,勾勒出孩子们不同的心境,展示他们的喜怒哀乐,揭示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吴晗线条淡雅明快的色彩中领略中国传统绘画的无穷魅力和美感。白水海滩
演员在舞台上纵横交错,唱着玩着,动如疾风,静如止水,一招一式,曲正曲直,形成了多样的画面。舞台上人物的造型之美稍纵即逝。吴晗用最简洁的笔触捕捉到了人物瞬间的姿态,把一寸寸的美变成了永恒凝固的美。然而,吴晗的京剧人物画绝不是对舞台原型的临摹,而是画家在深入思考人物内涵后的再创造。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吴晗先生从小就喜欢京剧。小时候跟着家人,成名后依然热情不减,把梦想藏在心里。我的职业是画画,但经常和票友聚会。我还特意在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场预定了杨()的名剧《吴家坡》。吴晗将京剧与他的绘画结合在一起,这些作品都是基于中国传统戏剧人物。比如《一刀会》中的关羽,《霸王别姬》中的项羽,《马踏苗青》中的曹操,《公案》中的包拯等等。这些作品都展现了他心目中的人物形象,充满了舞台动态特征。吴晗作品中的英雄气概、鲜明的戏曲性格和生动的表现手法,都是写意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有趣之处。画中人物也讲究招式和脸谱,令人过目不忘。笔墨舒展明亮,从不拖沓,更不做作。布局落落大方,从不复杂,哗众取宠。意境清雅脱俗,古意盎然。形神兼备,古乐新境界,一幅戏剧与灵魂的画卷。此外,韩先生深谙“书画同笔”之理(《历代名画札记》),认为:“笔墨线条是中国画的生命和灵魂。”看韩国绘画用笔的线条,充满力量和弹性张力,空气浓郁,笔墨丰富,表现出深厚的笔墨功力和线条魅力。
■“铁弓边”
吴晗的父亲韩小美既是人物画画家,也是戏曲迷。当他度过他的空闲时间时,他打拍子和唱歌。吴晗从小跟随父亲学习京剧。因为没有机会去剧院,所以经常“孵化”在邻居家听收音机和留声机,模仿唱歌,所以被称为“留学生”。有时,在节日晚会上,吴晗偶尔被邀请在一两个“娃娃曲调”中客串,但他也赢得了掌声,他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希望每天都有戏唱。后来虽然从事绘画,但“唱戏”这个爱好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除了画画,他还经常参加票友的聚会,来一两个杨()派,一直沉迷于戏剧,梦想成为海上杨派的名票。
他还特意在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场预订了杨()的名剧《吴家坡》,饰演一角。70多岁的吴晗声音洪亮,字正腔圆。当他大声讲话时,他引起观众的掌声。当他走下舞台时,他听到同他一起表演的青年演员郭睿清脆地喊道:“韩老师反应真快!刚才有一句台词,一边提示单词的老师说错了。当时我很担心。还好韩老师这样站了出来。还好他没念错字,我就过来了!”光票子戏是不够的,吴晗出于对京剧的热爱,不得不诉诸笔墨。京剧画要真正画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并不容易,某种程度上比普通人物画更难画。所以,很多成功的人物画家,都可以很轻松的画出普通的人物画,但是一踏进京剧画,就有了很多瑕疵,失去了气场。画京剧需要画师对京剧人物非常熟悉,画师还要有高超的造型能力和深厚的笔墨功底。吴晗两样都有。他画京剧自然而娴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在关良、程世发、韩民、颜美华的京剧绘画中找到了自己独特的位置。吴晗画京剧,善于准确把握剧中人物的外在动作特征,并通过这些动作特征潜移默化地反映人物的心理变化。翻看他在吴晗的京剧作品集,从三岔口、空城计到霸王别姬、渔家杀...17,仿佛戏曲人物从舞台进入专辑,历历在目,难以忘怀。有一次,吴晗应邀为《新民晚报》画了一系列京剧人物。国画大师程世发看了很欣赏地对他说:“最近天天在报纸上看你的‘戏’,还挺开心的。”
(韩老师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