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外国人喜欢动画剧《彩虹小马》?
从第四季开始(也就是主要剧情和人物差不多完成的时候),MLP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一些颇有意义或者反映现实问题的内容(但对于最初的观众——2-6岁的孩子来说,还是普通动画)。
比如第五季第一、二集乌托邦式的“平等”社会(部分摘自知乎-一只猫勺-/question/24963867)中,领导小组奉命来到某地解决“友谊问题”,发现这里的小马发型一样,房子一样,表情一样,每个人都应该一样,不能穿得比别人好,吃得比别人差。不管他们做什么,都被马监视着。在国家机器的暴力镇压下,领导小组被抢走可爱标志,印上平等标志,关起来日夜广播洗脑。
这是给孩子的吗?
再比如(直接摘自Zhihu-Wuji宣彤-/question/24963867/answer/145164474):紫悦一个假期呆在图书馆看书,而她的朋友却三天不按顺序去和坏人玩了。假期后,紫悦的朋友和紊乱都有一些笑话和笑话,她不明白。她不高兴,当她让朋友们重复假期时,她仍然听不懂他们的笑话。她甚至怀疑紊乱给她的朋友们下了咒语。我不承认我嫉妒。后来她的朋友说,很抱歉我们让你觉得被孤立了,但事实是那个假期你不在,没有参与,所以你不能理解我们的玩笑。紫悦说,是我的错。朋友聚会的时候我不应该选择待在图书馆。你有权独自享受假期。她的朋友说,而且你有权利嫉妒它。你要做的就是坦白你的想法,这样你就不会一直为此不开心。(大意如此的对话)于是,紫悦和她的朋友们立刻中了一个关于无序的咒语,而不存在的无序开始恐慌。
对一个小女孩来说,这到底多大了?
第七季,制作组直接转移重心,从logo转移到剧情。第一集,长辈(父母)担心晚辈(孩子),或者说害怕孩子长大后和他们分开。大公主在这一集里有一个神奇的笑,但是我的眼泪掉了。第三集讲的是如何照顾孩子,尤其是调皮的孩子(熊海子)。这看起来不像是给2-6岁孩子看的动画。
===================================
作为总结,引用动画《小马驹》中知乎的ytytytyt有多迷人?下的回答”:
/question/24963867
小马粉丝从各种经历中反馈出来的,其实是社会对亚文化乃至个人自由和形象定义的包容性:只要不伤害他人和社会,那么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爱好和个人形象、捍卫自己免受他人恶意攻击的自由。另一方面,小马力传递的友善、忠诚、正直等各种积极乐观的正能量,可以说是对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冷嘲热讽的有力回击。在彩虹小马的世界里,没有完美的高个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思想,当然也有自己的弱点和缺陷。不同人物性格的鲜明对比在戏剧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无论是《黄昏》的严肃,阿杰的真诚,还是平齐的欢乐与超脱,都能给观众留下直接而深刻的印象,仿佛是现实中存在的某个人。
在这个很多人把善意当成软弱,用冷嘲热讽掩盖内心脆弱的时代,这样一部提倡开放包容的动画,其文化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它的意义。而且,无论从作品质量、创作氛围,还是从文化影响力的角度,我们都可以自豪地说,《友谊》是神奇的,堪称万里挑一的佳作。
================================
有关更全面的分析,请参考:
& lt什么是彩虹小马现象?它的小女孩形象是如何征服全世界大多数成年男性的?& gt/question/21148124
& lt《小马》里有几集是直接讨论成年人的实际问题>/p/4765259256?pid=97273478876。cid=0#97273478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