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为人民服务
坚持以“服务居民、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以完善网络、服务群众为重点,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为总抓手,切实加强社区党建工作。
1,加强团队建设,努力实现有人管。要按照“素质过硬、业务过硬、结构良好、队伍稳定”的要求,坚持以队伍建设、教育培训、目标管理为重点,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第一,要选好党员领导班子和干部。加强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采取派出机关、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社区党组织书记。按照社区居民自治的要求,坚持民政、民政、惠民的原则,逐步推进从社区居民中选拔居委会主任,把有事业心、热爱公益事业、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人选拔到居委会主任岗位上来。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从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复员军人、离退休干部中选拔优秀分子进入社区干部队伍;推行社区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所有社区党务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必须进行在职培训和岗前认证。二是注重日常教育培训。乡镇党委和街道党工委要采取“外出观摩、在职培训、理论测试、技能拓展”等措施,切实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县委每年轮训一次社区党务工作者,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每半年至少培训一次社区党务工作者。社区党组织要坚持每月开展一次集中教育培训活动,党员干部每年集中培训不少于七天。三是强化目标责任管理。坚持将社区“三位一体”建设纳入社区党组织及其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畴,将党建工作成绩纳入绩效考核,重点考核社区党支部(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并与副科工资挂钩,严格奖惩。
2.强化服务保障,努力拓展综合功能。紧扣“文明社区、和谐家园”主题,以服务群众和居民满意为目标,以保障经费、建设阵地、提供综合服务为重点,推进社区服务标准化建设。一是构建社区资金投入机制。采取政府分级投入、社会力量共同支持的社区建设投入机制。通过市场化运作,拓展社区经济发展空间,盘活社区内置资源,发展社区集体经济,努力解决社区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参与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基础设施。从今年开始,县委将建立适合社区工作的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根据社区服务功能的拓展,逐步完善社区工作经费保障。二是加快标准化社区综合阵地建设。按照标准化社区建设要求,扎实推进“一部三室三站一处”建设,加强资金投入,确保每个社区办公用房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户外活动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委、工委要采取“争取一点钱、捆绑项目、社会力量支持”的方式,利用城市规模发展、公共设施建设、商品房建设等有利时机,盘活社区公共资源,加紧社区综合阵地建设,确保每个社区阵地功能设施和服务窗口齐全,能够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三是拓展服务功能。要不断完善社区党组织服务居民和党员的手段和领域,加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广泛开展治安警务、便民服务、帮扶扶贫等活动,通过设立综合服务窗口,为居民提供低保、司法救助、民事调解、户籍、家政服务等便捷高效的服务。
3.创新管理机制,努力提高示范水平。要围绕“五好”示范社区的要求,大力推进社区管理机制创新。一是创新社区工作机制。按照条块结合、优势互补、* *建设、* *治理、* *享受的原则,建立健全由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区内各单位党组织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大力开展“三互动五联系”活动,促进街道、驻区单位、社区之间的纵横互动、互助互济、优势互补,实现联合人、联合事、联合职能、联合活动、联合阵地,努力打造社区建设新格局。二是创新党员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加强流动党员、退休党员和社区居住党员管理的有效途径,依托社区党组织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点、退休党员活动站和社区居住党员联络处,扩大党的工作影响力和覆盖面。建立社区党员发挥作用机制,落实党员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党员奉献日、党员责任区制度,广泛开展“讲政策、劝邻里纠纷、抓计生、管社区卫生、解邻里疑难”五大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在社区发挥作用。三是创新文明社区建设机制。建立驻地单位与社区党组织协商机制,创建文明示范社区,在驻地单位推行“文明单位”制度,听取社区党组织意见;创新文明创建活动形式,广泛开展“文明楼院”、“文明社区”、“文明小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全民参与“文明社区、和谐家园”建设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