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花青竹简《尚书》

清华竹简

清华竹简是2008年7月清华大学收藏的一批竹简。经碳14测定,清华竹简为战国中晚期文物,书写风格以楚为主。竹简数量约2500枚(含少量残破),在迄今发现的竹简中较多。

清华竹简在秦以前就埋在地下,没有受到“焚书坑儒”的影响,所以能最大程度地展现先秦古籍的原貌,研究它们有助于了解中国文化最初的面貌和发展。

第一系列

2010、12年,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竹书(一)出版,2010、15年,第一批成果正式发布,包括、尹专利、程等9篇文献,其中、尹专利描述夏末商初,、包勋、属于商代晚期,、黄门、姬宫属于商代历史事件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认为,第一批文献有五大学术贡献:重现《尚书》及类似古籍,澄清学术史上一些长期争论的问题,发现以前不为人知的周代诗,还原楚国历史地理,为古文字特别是楚文字研究提供珍贵资料。

第二系列

2011,1年2月,清华大学战国楚竹书(二)出版,其中收录了一部失传2300多年的历史著作。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将其命名为“系年”。署年竹简138。全篇共分23章,记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战国初期的历史。很多事件是传世文献中没有的,可能对《左传》、《国语》、《史记》有修订作用。

第三系列

2012 12 2月《清华大学战国楚竹书(三)》出版,* * *收录6种8种文献。

《傅说传》由三篇组成:短文长约45cm,三篇24篇。《傅说传》是《尚书》的一部分。然而,它与东晋胡美提出的古代儒家文本《尚书》中的傅说生平完全不同。清华竹简《生平》的出现与清华大学战国楚竹书第一辑尹专利的出现有所不同。

周公秦舞:简长45cm,带***17枚。这是一组音乐诗,由十首颂诗组成。这是一首结构类似于《大武》的音乐诗,内容是周公重返政坛,做了国王。

《瑞傅亮》:简长44.7厘米,暂定28件。劝谏诗是讽刺时政的政治诗。

《良臣》:简长约32.8 cm,有***11件。《简》写的很连贯,主要描写了黄帝的良臣,甚至春秋时期著名的君主。

恭喜:是一篇带有浓厚巫术色彩的简文,记录了一些古老的巫术咒语,比如遇到火灾、溺水时嘴里说些什么咒语。

汤里红鲤之家:简长45cm,有***15枚。简的显著特征是它具有强烈的巫术色彩。

第四系列

2065438+2004年10月7日,65438+2004年,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竹书(四)出版,整理出三份文献,分别是卜筮、占卜、算卦。

其中计算器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是最古老的计算器,可以计算乘除和平方根,填补了我国先秦数学文献的空白。

第五系列

2015年4月9日,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竹书(五)出版,* * *整理战国楚竹书六则。

《冯旭志》的文字和体例与西周时期的文献和碑刻非常接近。武王在位时间短,登基时似乎更具备大规模分封的客观条件。的礼物可以分为四类:玉器,筷子,车马,易推荐。其中,青铜礼器的名称尤为珍贵,可以对照青铜器铭文进行深入研究。

“厚父”的叙述与大颇为相似,体现了周初重德的思想,符合当时的文献,其民本思想似乎较周初有所发展。

《命训》、《杜训》、《常训》是整篇杂文,非常引人注目,其中所反映的天人思想,东周以后曾经有过。

《唐仔唐球》和《唐仔石门》都记载了伊尹的事迹,但主体还是记载文字,应该更接近道家文学,与《红鸽》不同,后者更接近小说家。思想的反映,可能与早期道家君主南下的技巧有关。

《殷问余散手》符合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特点。

第六系列

2016年4月16日,清华大学(地)藏战国楚竹书出版,整理出五部文献,记载了春秋时期郑、齐、秦、楚的历史。

《郑夫人武纪简》中,提到了郑国的郑庄公。根据现有文献推测,吴公大概在继位之初就居住在卫国。

《郑文公问太伯》记载了郑国人太伯劝谏文公的话。学界普遍认为,郑桓公早逝,郭征的东移实际上是从二代君主郑武公开始的,而《郑文公问太伯》则明确记载郑桓公早已“接诏”“受诏”,开始了东移开疆的进程。在他看来,这份记录揭示了两周前郑开国的真实面目,也将为春秋早期历史研究带来新的突破。

《子产》是一篇“论文”,讲的是郭征朝臣的道德修养和施政成就。整篇文章可以分为十个小小节,从圣人如何惠民,如何勉励自己,从而达到君民互信,到财产如何掌权,如何“扶牧”。文章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体现出浓厚的儒家氛围。可见孔子称子产为“古代爱情的遗产”也确实有出处。

《管仲》是一篇关于治国之道的论文,与齐国历史有关。全文以齐桓公与管仲问答的形式,共有12组问答。

《紫衣》描述了秦楚的历史,讲述了秦晋美食的故事。战后,秦穆公吸取了教训。为了对抗晋国,他转而寻求与南方的楚国结盟,释放了长期被囚禁在秦国的楚国重要官员沈克,并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将他送回楚国,以示对楚王的恩情。

简文描述了穆公送行时的种种情节。穆公和子怡的外交辞令多以诗词、比喻的形式表达了秦楚同心协力的意愿。这些语言也有很高的文学价值。[3]

第七系列

2065438+2007年4月23日上午,清华竹简研究团队也发布了清华竹简第七次编纂报告。《清华竹简》第七辑共四篇,均为传世文献所未知,记录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前三章主要记录了晋国的历史。《晋书·晋文公》和《玉子》都以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为主角,记录了重耳早年被流放,借助秦国的力量回国,以及重耳回国后整顿内政,一战称雄的历史。晋国召公之后,公族衰落,国民政府落入刘清之手。《赵简子》是范显子和程颢劝诫赵简子的散文,其中也提到了君主以俭得政,以奢失政的道理。

龚玥的故事是这一系列文章中最重要的一篇。全篇***75简,**共分十一章。详细描述了越王勾践战败后共同生活十年,实行良农、诚信、招贤、精兵、民的“五策”,重新崛起,最终灭吴的经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认为,这四篇短文丰富了古代史料,有助于探讨春秋战国时期史书的编纂与发展。其中,《龚玥奇石》和《国语》中的武玉和于越都以勾践为题材,整体结构相似,但叙述过程细致,表达的主题不同,这一方面说明他们有着相同的历史渊源,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流传过程中的变化趋势。

此外,传世文献中对“五策”的描述与本文相似,说明这些治国方略和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八系列

201165438+10月17,纪念清华竹简入藏十周年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保护中心成立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清华大学战国竹简成果同时发布。

清华大学* * *所藏战国楚竹书收录了战国时期的八篇佚文,分别是:取命、民族之政、民族之位、治国之道、心为道、人情之道、八气五味五祭归五行、于霞殷周之治。

其中《明寿》为西周文献,应算是《尚书》中失传已久的(今《尚书》中的为伪古文),书序中的“伯”“伯”二字在此。根据该书的序言,这篇文章是在周穆王命令伯通为仆人时写的,而《史记·周本纪》则被认为是周穆王即位初期写的。根据揭示“她”和当时国王身份的线索,研究者推测“她”应该是夷王、周王,文中的周天子是孝的君主。这篇文章记载,周天子命伯带着出纳王彦掌管监牢,并教育伯服从王娇、康民的命令。天子命出纳接我的命令,配合几内亚及几内亚以外小国负责帝国事务的官员,警告他们勤政霸民,不可偷懒酗酒。由此可见该书规格之高。这是一种“书”文献,对研究西周历史和《尚书》传播有重要意义。

除了取命之外,《民族之政》、《民族之位》、《治国之道》、《心即心之意》、《天下之道》、《八气五味五祭归五行》、《于霞、殷、周之治》等一系列文献都富含治国思想,其中很多至今仍颇有启发意义。

第九系列

2019 165438+10月22日,清华大学战国楚竹书成果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主楼后厅举行。?

《第九版清华竹简报告》公布了124枚竹简,其中包括新发现的《治政之道》、《成人》、《易茗易》、《易茗二》、《祷文》等5篇文献,均为传世文献所失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成人”。通过王与成年人的问答,本文着重对先秦时期法治的概念、法律意义、司法制度和刑法原则的理解。有些句子可以和《尚书律刑》成对读,这是一部重要的法制史文献。

“成人”一文开篇就有明确的意思,说明法律是治国的纪律。得之则昌,失之则亡。本文详细阐述了司法人员应坚持公正原则,兼顾公序良俗;以案定狱,需要听取双方当事人(原告和被告)的陈述,广泛取证,核对案情的细微差别,通过参考和比较相关案例,做出最终决定。这篇文章保留了大量先秦时期的法律术语,句子倾向于仿古人,难以解读。

《治政之道》***70简,约3230字,全篇气势磅礴。说的是君主要修身养性,教导百姓,选拔人才,勤政爱民,慎用武力,亲近邻国。这篇文章既有典型的儒家思想,又有道家、墨家、法家的思想,如争寡欲、节葬节用、为四民守职等,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特点。

此外,第九版清华竹简有两篇报道《杀生》,告诫诸侯,同宗忠君,谨言慎行,不要为保宗室禁言而以武力取物;还有一个“祷文”,是祈求神社保佑的祷文。

第十系列

2020年6月20日,165438+清华大学战国楚竹书成果发布会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保护中心新址首次举行。

清华大学* * *所藏战国竹简共五种,八篇,均为前所未有的佚文。其中,最重要的是《四报》,这是继殷专利之后,清华竹简整理组再次整理出版的图书文献《诉说命运·取经》,共四篇。其他四篇中,《四季》、《四岁》、《魏星》为数理文献;《病方》是一种方剂技术文献。该丛书内容涉及天文、历法、自然等诸多方面,对先秦时代社会思想文化的认识带来了新的认识,在天文学和科技史上具有丰富的价值。

《四报》全篇共五十篇竹简,分别记载了周公旦、周公之子伯禽、周穆王蛮、赵伯虎的四篇送别文章。第一个是周公为皋陶送别而祈祷。周公细述了商纣王和周文王、武王的功绩,希望皋陶保护他做王,选贤任能,维护《周国刑法典》。这篇文章的内容与《尚书·李政》关系密切,在结构和句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第二章是初封鲁国的祷文,祈求无过,长期保护鲁国;第三篇是周穆王在田野里游泳的忏悔祷文,祈求心灵的平静;第四章是因为希望猫头鹰聚集在首公长眠的庙里,所以召唤伯虎祈求消灾,祈求国家的永恒传承的祷文。四别独立,按时间顺序排列,体现了图书文献的编纂特点。?

《四季》和《四岁》连续编号,抄于同册。《四季》详细列出了每个月的1、4、7、10、14、17、20、24、27日的星象和云、雨、风的物候,将一年分为37个时辰,其中星象分为蓝、玄、白、红四类,分别对应东方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四种大象。这篇文章的占星术语和运算变化自成体系,与《史记·天官书》等古代流传下来的天文文献大相径庭。《礼记·月令》中的物候与《代历下》、《鲁春秋》和《淮南子·天文·时泽》中的物候也有异同。《四岁》则记叙了太岁一周内十二岁之日的运行及其吉凶,是目前记载最早的文献,可与《尔雅》、《史记·天管叔》、《孔家坡汉简》、《日书》相媲美。

《行名》与《病方》同卷抄。《行名》记载了一月“六名”的具体日期、利弊及影响,其中记载的事都属于政事,包括虞雯、君民、公嗣、刁老、吴楚、毕彝。这是目前已知的第一部专门处理一月内政的先秦季节文献。《病方》收录了三种病方,前两种属于酒,最后一种是汤剂,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方剂技术文献。

研究成果

发现了周文王的遗言

经过认真清理、保护、初步解读和研究,最终确定这批“清华竹简”为2388枚;清华竹简中发现的一些珍贵内容,在历史上早已失传。其中,整理出来的第一篇是《保训》。

宝训全篇共有11张简牍,每张22-24字,其中第二张简牍残缺不全,尚未找到,但文章基本完整。这些简牍的一个特点是,简牍的长度只有28.5厘米,字体有点特殊,很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本文记录了给儿子的遗言,其中讲述了尧舜和商始祖尚家圩的传说。文王想利用这些历史事件给太子灌输一种思想——“忠”。关于“中”的解释,学术界尚无定论。李雪芹认为《宝训》中文王流传的“宝训”确实是中道,与《论语》、《中庸》等儒家文献有一定联系,也是后世儒家道统的渊源。

王武音乐诗的首次发现

据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教授介绍,商朝时期,齐国是离商都朝戈不远的一个小国。宋朝以前,人们总以为是砍毛的时候了。宋朝以后对这个问题有争论,有吴王伐毛的说法。对于这两种说法,没有人获得足够的证据。

读了清华竹简中的一首周武王的音乐诗,我们找到了“武王伐焦论”的证据。简牍中记载在征服国家8年后回到周都,在宗庙举行“饮酒至”仪式,参加的有、周公、、、辛嘉、左、等人。在仪式上,他喝了酒,写了诗。已知作者有武王和周公。

李学勤说,这些竹简既有史料价值,也有文学意义。特别是秦以后,所有的乐府诗都已经失传了,这就更重要了。

古文《尚书》重见天日。

在100多件战国竹简中“藏”着9部古籍,其中有许多是首次为人所知。殷专利真本的发掘,意味着时隔两千多年,真正的古文《尚书》第一次被重新发现。

《尚书》位于六经之首,是夏商周时期各种重要历史文献的汇编,是研究古史最重要的依据之一。清化简牍中已发现不少《尚书》,此次发现的《金文》虽有传世之作,但语句差异甚多,甚至称谓不同,且多为《尚书》中前所未有的佚章。

除了《尚书》之外,清华竹简中还有类似于《竹书》的编年史书。从西周开始到战国初期,记载了《左传》、《春秋》、《史记》等许多历史事件。有学者指出,清华竹简《尚书》、《编年体史书》等中国古籍的发现和整理,将有可能改写中国古代史。

楚剧证明了楚国迁都的路线。

“季初降于骊山,穷矣。在乔杉面前,房子充满了波浪。逆流而上,看到了潘庚的儿子,在房山。他的女性名字是宜颜,他带路。纪廉听说他被录用了,就跟了板,生下了伯和。四处游荡,先是在景宗。窑洞村搬到景宗较晚,所以它得了疖子,水往上游流,它是妻子的,生了一个叔叔和一个美丽的季节。李不从行,魏自危,燕缚天,吴受楚,达今楚人。我疯了,我住在景宗。”

宋景,洛阳别称。因松山在东南,故称。《舒威李平列传》:“宋景创构,罗衣营,虽跨十尺,根基未立。”

景宗是松井,盘庚曾在西濠建都,西濠就是偃师,所以盘庚就在松井附近。纪廉的后代在松井迁居洛阳,娶了西昊盘庚的女儿。洛阳伊川县至今仍有著名的“景山”,是旅游胜地。宜川有一条河叫宜川河,是盘庚都城的偃师。这正符合了“溯流而上,见盘庚之子”这句话所反映的地缘关系。熊匡出生时,基连民族尚未迁徙到丹阳,熊匡之子熊逸被封到丹阳。所以楚原最初从郑州搬到洛阳,然后到丹阳。[6]

再证古籍《尚书》是伪书。

2065438+2003年6月5日,清华竹简最新研究成果在京发布,其中东晋古文《尚书》中的三篇《傅说生平》与《傅说生平》完全不同,证明东晋一学者所撰古文《尚书》为伪造品。

这次* * *公布的研究成果有八份文献,分别是的生平,周公的秦舞,的瑞,梁晨,的朱和汤家。这是清华竹简自2008年进入清华以来发表的第三批研究成果。

发现最早的十进表

据香港媒体报道,一套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竹简,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十进制计算工具,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4月24日援引中国媒体报道,这265,438+0张竹简制作于约公元前305年(战国时期),每张竹简长43.5厘米,宽65,438+0.2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