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一支笔?

一、为什么要写好笔?

写好中国汉字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么难。书圣王羲之在《比兴论》中说:“有意味的学者,两个月就能看出他的成功,有自然精神的人,百日就能知道他的书。”由此可见,在中国写汉字的关键在于你是否“守意”。中国人一定要写好中国汉字,这是一个中国人最起码的要求。如果一个人很漂亮,外表大方,对人有礼貌,但是写字像螃蟹爬,他在你心目中的印象是什么?时代的潮流,中国人写不好中国汉字的现象不允许再存在了。有鉴于此,为了帮助你快速提高汉字书写水平,我愿与你进行如下交流:

(a)反映中国人民的需要。汉字、中医、京剧、国画、武术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独创,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汉字是这些国粹中最基本的。一个中国人不能读、写或写好汉字,至少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遗憾。认真说,民族特色不突出,民族性不强。中国从唐朝开始实行科举,到清朝已经1000多年了。科举主要考什么?写作是第一步,把写作当成一篇文章。字再好,也没用。1000多年的科举考试,形成了我们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就是把字当作知识和学问的象征。古人往往以文字的好坏来判断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和修养水平。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样看人不一定准确,但不可否认,这样看人有时是有道理的。今天,至少可以说汉字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知识和教育水平。写作有时候可以创造机会,为一个人的发展铺平道路。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举两个例子,首先举一个外国人的例子。众所周知,日本有个首相叫田中角荣,过去是个普通工人。他一度失业,找不到工作。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家著名的大公司想招聘一名职员。他很高兴来到这家公司,交了申请,填了简历,回家听新闻。这个时候公司就很尴尬了,因为应聘者近千人,千里挑一,用什么标准来选拔这个员工呢?日本没有像中国那样完整的文件系统。你是怎么来的?你什么时候入团,入党,甚至偷过别人的手表?别说65,438+0,000人,就算是几万人也能分出三六个。但日本也有其文化传统,直接受中国文化影响,与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日本人也非常重视汉字的书写。我们称之为书法,他们称之为书法。这时公司的人事部门提出了一个最优的用人标准。同等条件下,看谁的汉字写得好。这时,大家打开近1000份简历,对比了一下,终于找到了一个优秀的人。他的字写得工整,风格鲜明,在中国书法中颇有古风,因此被选为公司职员。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田中角荣。后来他在这个位置上继续发展,最后成为国家元首。一个外国人可以通过汉字为自己的发展铺平道路,那么对于母语为汉语的中国人来说,把汉字写好就更加重要了。我在一本书法杂志上看到一个故事,一个中国企业经营者曾经和一个国学水平很高的韩国商人交谈,那个韩国商人风度十足。起初,双方通过翻译用自己的母语谈生意。聊了一会儿,翻译们临时紧急,出去了。过了一会儿,韩国人突然用英语提问,以示他精通多国语言。巧合的是,这位中国人是英语专业毕业生,他用比韩国人更流利的英语回答。韩国人感到惊讶和敬畏。用英语聊了一会儿,韩国人就占不住先机了。过了一会儿,韩国人在纸上写了两行汉字,问了一个问题。中国在纸上写了几行字,回答了他的问题。当韩国人看到中国人刚健有力的汉字时,他被深深地打动了。他敬了一支烟,称赞他写得一手好字。最后,生意谈成了。一个中国人连自己的民族文化都掌握不好,对外国人来说是个笑话。只有掌握了中国文化的基本东西,外国人才能受到尊重。

(2)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大概需要16年,这期间写作必不可少。汉字在你的求学过程中扮演着非常特殊的角色。现在除了师范院校,很少有学校要考写作,而随着电脑的普及,开始写作的时间就更少了,这就让一部分学生误以为写得对就可以了,写得好就没必要了。其实不是的。作为学生,你应该写得好。考试分数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老师评判分数好不好。可以说100%的老师都喜欢写得好的学生,都喜欢看字迹工整规范的卷子。一篇论文,尤其是文科论文,比如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等。,给老师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卷。字迹好,让老师看起来容易辨认,对读者也有好处。字迹潦草,可辨认性差,老师看起来很难,很累很烦,对老师的第一印象不好。比如老师看语文卷子,评作文分数。作文的评分标准很难统一。同样一篇作文,被不同的老师批改,很正常。中国老师特别偏爱写得好的学生。在相同的主题、题材、语言、结构下,对于字迹工整漂亮的作文,语文老师很可能会给稍高一点的分数,这很正常。况且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我们生存的基本功。语文的基础是读、说、写,写包括写好字、文章。

二、钢笔写作的入门方法

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先生曾教导后辈:“字写得清楚,容易辨认;文笔优美,人们喜欢看。”这告诉我们,我国的汉字是实用的,也是艺术的。一般来说,过去大家写的钢笔字只能叫书写,不能叫书法。近几十年来,一些有识之士将中国古代毛笔书法的精髓与实用的钢笔书写相结合,开创了钢笔书法的新天地,成为硬笔书法的一种,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喜爱。既然笔字叫艺术,就应该有进入艺术大门的方法。这里我就介绍几种钢笔字入门的方法。

(一)出自名著。有人说,学做初学者不是没有道理的。发帖前要先选好帖子。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岗位?书法界有句话叫:“取法则得;如果你走法律这条路,你就会得到它。“意思是,学习优秀作品,可以达到中等水平;如果你在教室里学习,你只能达到较低的水平。那最好的作品是什么?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爸爸的字写得很好,我爸爸的字在他们企业和单位都是一流的;有些同学可能也会说,我是从老师的话里学的。你爸爸的字,你老师的字,大概真的很好,可以称之为一面之秀,十里之才,百里之才。可放在更大的范围内,在全市、全省、全国的范围内,恐怕就不算了,达不到人才千里、万里。我们学写字,一定要向家里的名人学习,向家里的一流书法家的作品学习。目前书店里有很多这样的作品,你可以选择其中一本。

(2)用正楷填写。基础不好的初学者,先学流畅工整的楷书,最好不要先学气势很强的行书和草书,这需要很深的功力,初学者很难驾驭。行书和草书来源于正楷,正楷就是正楷。一般来说,如果你有一定的楷书基础,经过一段时间的行书练习,行书就可以写得差不多了。没见过楷书写得好,行书写得差的。所以就楷书和行书的互动来说,行书的影响要比行书好。有人把行书比作站立,把行书比作行走,把草书比作奔跑。先学会站再学会走和跑不难,但先学会走和跑就容易摔跤了。

没有正楷基础,直接写行书很容易:一是自己的行书写得不好,但自己认为写得好。第二,感觉自己的行书写得不好,却找不出原因。这是因为我心里没底,这个底是楷书,这也是他们大多数人至今写不好行书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也要客观承认,确实有少部分人没有正式学过楷书,一开始就学了行书。如今,他们的行书也写得很好。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学习行书的方法,但这种情况是个别的,不应该普遍推广,因为它的成功率低,而楷书到行书的练习方法成功率高。这就像从高一跳到高三,但不适合大部分学生,会失败。

有些人持这种观点。我认为用印刷体书写太慢了。主要是想进一步提高行书水平。我只需要写行书。当然这个文笔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我们必须看到,单纯通过写行书来提高行书水平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往往会导致进度缓慢。只有适当练习行书,才能快速提高行书。

(3)来自某岗位。古人说“论语半知天下”,可见精读的重要性。书法有其独特性,不同于文学和绘画。文学概论,不能只学一篇,至少要学几十篇、几百篇范文;初学者要临摹画,不能只临摹一幅画。而书法的入门只能配一本字帖,一本只有几百字甚至几十个十字的字帖。这是因为这本字帖里的字几乎总结了所有字帖里字的结构规律和用笔方法。记住,新手要一心一意,看门,不能朝三暮四。有些人今天练这个帖,明天又跟着练另一个帖,往往写出来的字不伦不类,风格不统一,不好看。

(四)从数字。说要从字帖进入,并不是说翻开字帖,从第一个字写到最后一个字,就比全面出击好。应选择一些关键的、有代表性的词语进行临时研究。一个正楷字帖通常有几千字甚至更多。我们可以选择一两百个有代表性的词。比如“走”选几个字,“牵手”选几个字,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各选几个字。学好这几个词后,你就可以举一反三了,即使你没有练习。

(5)从大字进入。初学的时候要写大一点的字。一切都一样。一放大就看清楚了,更容易看到断层。练字最好用场格,不要用小格。写毛笔字也是如此。首先,用大写字母写大字。这样既能帮助你发现临时写的不足,也方便老师检查。

(6)从形状到。新手要忠于原帖,随其形,跟风,跟风。越喜欢越好。不要凭主观意愿任意修正,追求精神上的相似。其实“形不存在,神也不会附。”一上手就求神,永远得不到神。所以有人总结说,先和字帖结合,练到一定程度再和字帖分离,是练字的捷径。

(7)从两种能力的培养。练字要注意培养两种基本能力。一个是眼力,一个是笔力。所谓眼力,就是观察人物的能力。只有准确快速地观察笔画的倾斜、长短、落寞,才能有眼力。所谓笔力,就是用手指和手腕控制笔的能力。如果你能做到心中所想,眼中所见,笔如何表现,做到心、眼、笔合一,也就是你有眼力,有笔力,这些都是在学习书本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来的。比如写“好”字,就要观察“三度”,然后再写。

(八)从气和观念上。有人说练字练字就是练气功。一开始听起来很煽情,但仔细看也有道理。练气功讲究的是气在丹田,然后向四周扩散,借助一定的动作,还要有思想的驱动。在气功中,气可以说是能发力的,而且一旦发力,往往能产生一种超越人的生理极限的力量,比如刀枪不入,破巨石。练字也要用气,要有气到笔端的思想。经过这样有意的长期训练,我们可以把气和笔联系起来,感觉笔很有力,穿透纸的背面。写字时,每一笔都要用气均匀,做到笔断气恒。你要有把每一笔每一个字都写好的想法。没有这个想法,你永远也写不好。这种想法越强烈,你的进步就越快。有些初学者不相信思想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例如,有报道称,英国一名死囚被蒙上眼睛绑在椅子上,刽子手在他手上割了一层皮,声称割了一条血管。一个滴水器被放在一边,让犯人以为滴水声就是滴水声,犯人被“将死于血”的想法杀死。

第三,模糊认识解惑

(1)片面理解“文字百日不灵”。一字百日不行这句话,确实起到了很多鼓励初学者,增强练字信心的作用。当你练习写作几天,看到毫无进展,有点气馁。这时候有人拍着你的肩膀说,老兄,文字不是一百天就能起作用的。坚持练习,你会看到效果的。如果你真的听,真的练,你真的进步了,这就是没有百日之功的文字的正面影响。

同时,无百日之功的文字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这句话含糊不清,容易让人误解。我误以为写100天的人都能写一手好字。不管你每天写多少时间,不管你每天写8小时还是8分钟;写的是否认真;不管有没有指导。根据我从事书法教学的经验,对于大多数初学者来说,100天是写不好的。因为我们不是书法学院,所以每天可以投入很多时间练习书法。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很多知识要学,每天没有太多时间专门用来练字。一般来说,写一个好字大约需要350到700天,所以没有百日之功的字应该改成没有两年之功的字。每天练习15到20分钟,坚持一两年,再加上认真的态度和引导,一般都能写得一手好字。所以,练字要靠坚持。不要以为练了100天,写不好就会被误认为不是写材料。

(2)误以为文笔好坏。我不否认人与人之间在智力等方面的先天差异,但这种差异怎么强调都不过分。马克思说,搬运工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并不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搬运工之所以成为搬运工,哲学家之所以成为哲学家,是后天的社会条件和教育造成的。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1000个孩子中最多有3个是超常的。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存在生不生的问题。有些初学者可能会问,我的朋友王新和我一样,根本没练过书法,但他的书法比我好。有什么解释?这个可以解释清楚。当然不能从出身的角度来解释。这里有一点天然成分吗?也有可能,但只能是十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后天教育条件不同。首先,很有可能你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不一样的。你朋友遇到的启蒙老师很有可能是一位书法造诣很深的老师。很有可能你的启蒙老师并不讲究写作。很有可能你同学的父母兄弟姐妹写得好,而你的亲戚写得不好。很有可能你的朋友从小就对写作感兴趣,一直感兴趣,而你也一直认为写作有好坏之分。

总之,性格是练出来的,先天因素的作用很小,主要是后天的教育条件和努力程度决定的。

(3)误以为只要常写就能写好。如果不搞科学种田,只靠古代经验,只靠辛勤劳动,重复祖先的耕作方法,就不会有高产田。写作也是如此。仅仅靠刻苦练习和机械重复是练不好字的。写作是有技巧和方法的。上面说的八种钢笔字入门方法,就是技巧和方法。除了这八点之外,有一个好的老师可以时不时的检查指导你也很重要。一方面,字帖本身就是一个好老师。你要把你正在学的单词的缺点和字帖进行对比。另一方面,请懂书法的老师。他能经常、客观、准确、及时地检查出你写作中的错误,并能提出改正的方法。这样可以事半功倍,让自己进步更快,防止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总之,学习钢笔书法和学习其他知识技能是一样的。首先要有一种精神,就是要有信心,有毅力,有恒心。只有通过努力,一定的时间和反复的刻苦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其次,学习书法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总的来说,包括提高书法理论知识,掌握书写技巧和技巧,培养审美能力和美感。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书法理论知识是提高书写技能和审美能力的基础,书写技能的提高有助于理解书法理论知识和培养审美能力,审美能力和美感的提高有助于理解书法理论知识和提高书写技能。所以单纯的练习写作技巧是盲目的、肤浅的,写作技巧的提高必然是缓慢的、非常有限的。书法爱好者有必要在提高书写水平的同时,学习一些书法理论,培养审美能力。根据人的认识和实践规律,学习书法必须遵循观察(认识)-书写(实践)-比较(再认识)-书写(再实践)的过程,如此循环往复,甚至永无止境。观察:它是人类认识和实践事物的开始,也是人类研究和探索任何事物的指南。学习书法也是如此。你必须先学会观察和分析汉字的笔画、结构、笔画和独特风格的特点,然后有目的地临摹,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否则,如果不了解模型人物的特点,往往会花很长时间去盲目地、被动地写,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此外,通过观察,如多看模型字帖、参观高水平的书法展、浏览名人墨迹等,通过经常观察和了解,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对书法艺术的鉴赏能力,同时也能逐步发现人物的笔画特点、结构组合规律和形体特征,为学习书法打下初步的基础。亲写:是学习书法的一个实践过程,是一个决定性的环节。学习书法一定要从临摹开始,多练习。没有捷径可走。即使有些人喜欢逛各种书画艺术展,平时也喜欢观察、分析、评论别人的书法,鉴赏能力很强,但除非练习,否则不会写出漂亮的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眼高手低。”造诣高的人经过长时间的仔细观察和练习,手眼协调非常默契。初学者往往在用眼睛看到字之后,才知道如何写好字,想象出自己的字,但是用手写字,不言而喻,和原来的示范字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和自己的想象相差甚远。这就是“眼高手低”,即手眼协调不一致。从手眼协调不一致到手眼配合默契,使用方便,需要长时间反复练习书写。所以书法学习不仅仅是书法知识的传授和理解,更是对书写的反复认真的练习。其目的是锻炼手的技能,培养手眼协调的协调能力。

四、常见问题

(一)书写的字体已经形成,可以改吗,怎么改?

答:可以改,用不了多久。很多同志认为文笔已经成型,年龄越来越大了,改不了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要知道,写一手好字并不难,也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极其勤奋好学,只要用对方法,改正旧的写作习惯。具体来说,你在练习写字的时候,一定要端正写字姿势和写字方法,这是首要条件。

下面举两个老祖宗练字的例子,现在我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谈这个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的书圣王羲之,最早是在《魏说》中学习书籍,后来看到了前代著名学者钟繇等比较著名的著作,所以改学初学。正是他,承前启后,把朴实的书法风格变成了优美流畅的现代风格,在楷、行、草书上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这是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历史性贡献。

何况初学褚遂良的颜真卿是从张旭那里学的法。他用篆书的笔法,写出了端庄威严的楷书。是他开创了二王之外的新风格。

我先学钟绍景的楷书,再学欧阳询和黄自元的楷书,学黄若舟的行书笔法。感觉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是要努力。但是不管写了多少年,都是可以改的。

有同志建议:写钢笔模仿毛笔字帖可以吗?实践证明,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

不管你多大,不管你的文笔是否成型,只要你勤奋、坚定,意识到这对你的工作和未来至关重要,你就能写好。经过一番努力,你可以写得很好。

虽然开始的太晚了,但是有很多名师是三十岁以后才开始学的。宋朝的梁浩82岁才考上进士。他念叨,“我也知道年轻人好入正题,争当老大才是成熟。”明代,李治弃官决定著书时,已经五十四岁了。他的代表作《焚书》和《藏书》完成于六十四岁和七十三岁。

成就不在于年龄,而在于雄心和毅力。

(2)从哪里开始写?

回答:首先要选择自己理想的字帖,考虑是否和自己写的字体相似。选好之后,多看几遍,分析字体的要点和结构的规律。这叫“先用文字表达意思”,然后先用透明白纸描述,再抄写,把每个单词的重点部分背下来。现在书写姿势和书写的具体步骤如下:

1,坐直,肩要平,背要直,身体和头不能歪,更不能低;眼睛距离桌面约一尺,胸部距离桌子边缘约三寸。

2、用笔要直,笔尖要直,切忌向内倾斜(只要手掌平放,笔尖自然向前);食指尖端距离笔尖大约一英寸。如果笔不直或者笔尖向内倾斜,就很难写好,也很难写好。就算写字用笔,也要动右手。同时写出来的线条没有骨气和节奏感,字形也不大方。

3、笔的斜度,写大字用笔朝上,笔的斜度略大,写小字朝下,笔的斜度略小。一般坡度要在食指关节处倾斜,超过此处所写的笔画不是刚柔相济就是刚柔相济。笔的倾斜度不合适,用笔速度有限,写不出浮和神韵的字形,所以不应该在“虎口”处倾斜。

4、握笔容易,而且笔是自由的;握笔太紧,写出来的字就无法开放大方。根据中学的讲课,一个50人的班级,有45个学生握笔姿势不正确或者笔尖向内倾斜,大学也是这样。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些学生写的字不像钩,笔画都是横着堆的。

我之前说过,写字有好坏,姿势和写字有绝对的关系。就像木工锯木头,如果姿势和握锯不正确,即使“线”画直了,也要锯歪了。这和写好字是一样的。

(3)学习书法的步骤应该如何安排?

答:先说楷书的基本笔画,即点、横、竖、撇、握、举、钩、折。

一句话就像一台机器。基本笔画练好了,就相当于加工了“零件”;练好部首,就像开始“组装”;练全字形相当于进入“总装”。也就是说,先学会“分解”,再学会“连贯”。所以楷书是基础,基本笔画是基础的基础。

练习书写基本笔画时,要分门别类练习。比如练习写“三”的时候,先练三、三、三、三,以此类推,再写“连贯”,组合起来。

总则:练楷书先练基本笔画;再练一遍笔顺;第三,练习偏旁部首;四练字形结构;练习分支布局。

汉字的“点”画要加重,比如摔在地上。什么样的部位需要什么样的点,做到“意向性用笔先行”例如,按照钟绍景和欧阳询的书写方法,在短的垂直位置上书写会更有力。

(4)为什么说学汉字必须先练楷书?

答:我们都知道,孩子开始走路的时候,首先要学会站,站稳了才能学会走,等熟悉了自己的脚步,就可以快走了,然后再跑。

这和练字三部曲一样,先练模本;再练;第三,练草。历代书法家一致主张,只有把楷书练好了,基础扎实了,写行草才容易。只有练楷书,写得字,笔才不会滑,体才不会支离破碎。

(5)先学楷书要多久?

答:只要选好字帖,每天写两页,两个月就有效果了。至于练字的方法,依然是先描写,再临摹,然后通过对比找到差距。对于比较难的单词,要单独写下来,特别突破。

当你有效练习的时候,你自然会产生兴趣:越写越爱写,越看越开心!这是你成功的开始。

(6)我习惯写行书。可以再练楷书吗?

没问题,而且很快。因为你对字形的结构有一定的印象,有一定的书写基础,手指手腕有一定的素养。只要你改变方法,纠正你原来握笔、提笔的姿势,按照楷书的基本体系坚持练习,那么半年就能有效果。

(7)想把每一个字都写好,应该掌握什么?

答:首先要掌握笔法,就是该用力的笔画要用力;如果不应该使用武力,就应该进行一个轻微的过渡。比如写国、红、真、钢等词。,轻重分明,会给人美感。

一般来说,“三、一、三、三(四)”等笔画都是用笔用力,有的则略轻。但是一个字的每一笔都不能强求。比如“人、大、天”这几个字,素描要轻,画要重。反之,写一个重的小品和一个轻的小品就可以了,总之不能均匀用力。

(8)有人说,基本笔画容易练,但架子结构难写。是这样吗?

答:好像很难说。其实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正确的路径,是很容易的。

比如你先练好基本的笔画之后,你就有了基本功。我们说方法准,方式对,是指在结构上区分是单个字还是组合字。

如果是单个人物,就要掌握人物的中心和重心。比如“上、下、千、十”这几个字都是单字,所以要把握好它的重心:横画略长,竖画略短,竖画一定要居中向下(楷书)。

如果是组合字,就要区分左右结构;或上下结构;无论是左中右结构、上中下结构、半包容结构还是全包容结构。了解这六个区别,然后根据单词的定义和组织规则来掌握。这样,你就可以写出一个完美漂亮的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