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黑帮文化看起来很帅,从古惑仔到说事的人?
无论是《如龙》系列中所谓“黑手党传奇”的主角卡祖玛·基尤,还是《GTA》系列中最常见的跑龙套兄弟,相信大家对游戏中的黑帮题材都不会陌生。与电影和文学作品相比,电子游戏有着独特的优势。借助虚拟世界中强烈的代入感,玩家可以体验到现实生活中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
虽然GTA6作为行业龙头还很遥远,但今天我们不妨来聊聊游戏背后的黑帮文化。
简单来说,黑帮题材的吸引力源于两样东西,分别是“枕头”和“拳头”,也就是“性与暴力”。这种吸引与个人的品味和喜好关系不大,主要是人的本能欲望驱使的。但是在很多黑帮题材的作品中,所谓的性和暴力只是表面的噱头,黑帮文化本身包含的东西和价值观要复杂得多,所以首先要讨论黑帮文化。
首先,明确歹徒是一种界限模糊的存在。歹徒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依附于社会环境的存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社会环境所诞生的黑帮文化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混混的界限很模糊,一直没有统一鲜明的形象。
从这些广为人知的黑帮形象中,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黑帮文化的差异性和复杂性,而这种差异性也反映了黑帮扎根的社会环境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比如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黑人帮派的种族阶级矛盾。在日本黑帮中,无论是举世闻名的山口组,还是各具特色的暴民,都可以追溯到战败对日本社会的影响,以及日本传统的武士道文化。在马龙·白兰度主演的经典电影《教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欧洲贵族阶级文化对黑手党的影响。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黑帮是一个时代社会文明的投影,是人们认识历史和自我的特殊视角。这种认识赋予了黑帮文化一定的积极价值和意义,而这种认识和价值离不开众多创作者对黑帮文化的相继打磨。
刚才龙亚谈到了帮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对帮派更积极的认识。除了这些,帮派也有其相对明确统一的特点,对帮派的认识也更接近现实。黑帮在文明社会的教育中是一种与道德相悖的存在,但如前所述,黑帮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环境中也有很大的不同。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灰色是很多事物的底色。
中国黑帮的起源大多可以追溯到黑社会的建立,与之相关的洪门、青帮如今也成为众多文艺作品的主要对象。三合会又称“天地会”,是清初成立的反清组织,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头号黑帮。但是,当人们以世界的眼光来看待当时的三合会时,他们绝对没有违背道德。在一些当代影视作品中,黑社会甚至被刻画成侠义之举和民族英雄。
所以,帮派并不是绝对违背道德。毕竟,道德总是随着人们的立场和对龙牙的理解而变化的。更恰当的说法应该是“帮派是与法治对立而存在的”,可以对应从古至今各种地域文化背景下诞生的帮派。在这一点上,可能有人会说,日本黑帮有了公认的合法地位,这似乎并不与法治对立。在这里,我们应该多谈谈。日本黑帮的合法地位直接关系到武士阶层的灭亡,但合法存在并不意味着杀人不违法。
日本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这里有太多的灰色产业,比如性交易、赌博等,而这些灰色产业的存在与日本特殊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日本土地资源短缺,人口众多,以二三产业为主,城市负担难以缓解,市民生活空间局促,就业压力极大。此外,日本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先吃了原子弹,再熬过经济危机,身处太平洋地震带,自然灾害频发,导致日本民众有强烈的情绪宣泄需求。色情赌博灰色产业的存在一方面给日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也缓解了一些就业压力,同时也为国民情绪提供了一个发泄的途径,所以这些灰色产业才大行其道。
所谓日本黑帮的合法性,大多是指与这些灰色产业相关的活动。除此之外,恐吓、勒索、谋杀、绑架等行为仍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日本黑帮最多只能算是一只脚游走在法治边缘,另一只脚还站在法治的对立面。
黑帮是与法治对立存在的,这种对立除了少数特殊时期,基本上代表着邪恶。“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世间的一切喧嚣都是为了利益,作恶为善永远都是为了一个“利”字,只是有些“利”落在了实处,有些“利”落在了虚处。帮派作为一个绝对的高危职业,绝对不是纯粹的利益使然。以怨报德是黑帮最明确的* * *本质,所以有时候还是觉得一起去看一些描写黑帮义气的作品。
之前我们讲过,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帮派大多是灰色的。酒里掺了水,还是酒。歹徒的复杂性使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具有正面形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歹徒是一个受欢迎的存在。逐利逐恶是黑帮文化洗不掉的污点。很多黑帮题材的娱乐作品都给观众呈现了一种仪式感的暴力美学,安排了无数扣人心弦的犯罪情节,但我相信没有人会真正参与到现实生活中黑帮逐利的漩涡中。毕竟我们知道自己不是主角,也不知道这个故事是喜剧还是悲剧,所以恶终究是恶,不能因为长得帅就被追捧。为什么很棒?美好的只是一个故事。
人们对黑帮文化的喜爱有几个明显的原因,比如对主流道德和英雄情结的反叛倾向,对禁忌事物的窥探欲,好奇心,对性和暴力的本能驱使。但这些都不是龙牙想说的。龙牙觉得他对黑帮文化的热爱有一个很特别的原因,那就是我们毕竟和他们是一类人。
帮派逐利为恶有违法治,但不违背理性。一个人为了金钱和友情去伤害别人,去享受不应得的利益,这种情况很少见。我相信大多数人在平日里都能尊重他人的利益,但如果是在利益关系上,大多数人应该还是不会去做恶意伤害他人的事情,但他们内心真正尊重的只是法律规则和自己的道德准则,而不是他人的利益。
一个人如果像疯子一样,因为钱不赚钱而不去伤害别人,就很难被人认可和理解,也不会有喜欢的想法。这种人不是混混,是变态。
“有善之心,虽善不报,无恶之意,虽恶不罚。”这是《聊斋志异·拷黄承》中的一段话,表达了蒲松龄先生的善恶观。他认为善恶的区别不在于事实本身,而在于人心。从这种善恶观出发,就能理解为什么说我们是一类人,是帮派中作恶的人。
天主教列出的七宗罪是“傲慢、嫉妒、愤怒、懒惰、贪婪、暴食和淫欲”。作为一个凡人,龙牙觉得自己接触到了一切。每个人的人生选择都不一样,所以有的人变成了好人,有的人变成了坏人。但在每个人的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不告诉别人的阴谋。无论是拔刀相助还是内盗,都免不了要先问问自己值不值得。
龙牙崇拜人性的光辉,也相信有无私无欲的善举。它只是头脑中的一个衡量标准,是大多数人和大多数事情的行为标准,而这对于龙牙来说没有什么不能忍受的,只是人之常情。有些人做好事,想得到一些表扬和礼物。好事可能会变成坏事,甚至会被人唾骂。如果这样做是对的,想想就有点难过和失望。
帮派为恶谋利的行为与普通人的内心净化并不相悖,只是在生活中有所不同,而这种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影响。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遵循主流道德的约束,善待他人。这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善良会让别人尊重和信任你,这样他们才能过得好。但是在另一种环境下,比如战争、监狱、饥荒等。,人要遵循另一套规则,所以人总是善变的。做好事的是他,做坏事的也是他。
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一对大盗邦妮和克莱德。在警方的追捕下,他们一路抢劫杀人,踏上了逃亡之旅。几年间,至少有9名警察和几名平民死在他们手里。最终,50多枪被警察击毙。
现在看来,这样丧心病狂的行为,无论从法律上还是道德上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行。然而当时美国正处于大萧条时期,无数人产生了反抗政府和富人阶层的幻想。雌雄大盗的出现,一时间成为全美无数人的偶像。他们死后,人们自发为他们哀悼,出现了万人丧礼的夸张场面。这件事后来被改编成了”。
做好事很难,做恶也没那么容易,但是人心里反复的善念和恶念真的是最便宜的东西。
我是龙亚的评论,一个已经过了30年的游戏爱好者,希望用我微薄的力量带给大家游戏之外的故事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