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
建国60周年军事战争,基本打了7个胜仗。到越南,到苏联,到印度,到美国等等。
军事科技:核弹爆炸成功,火箭卫星发射,神舟六号发射,龙芯研制等等。
其余的科技:很多中国人获得了诺贝尔奖,中国科学家在一些高科技领域的研究水平领先于世界,但基础科技水平仍然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政治地位: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随着国力的增长,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高。
经济上: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全国人民逐渐富裕起来(还没完)。
社会文化:教育制度虽然不对,但比建国前高了很多倍,各种文艺水平也越来越高,逐渐在国际上站稳了脚跟。人民的教育水平普遍提高。世博会也在中国举行。
影视文化:这个不用我多说。国产影视制作水平提升显著。10年前哪里有那么多丰富的电视节目看?艺术水平也在提高。民间艺术也受到保护。
体育:中国的成就如此辉煌,已经连续几届人类奥运会排名前三,中国的优势项目称霸全人类。最近的刘翔、姚明、ice事件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全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力。逐步举办世界级重大体育赛事:奥运会、F1、亚运会等。
领土上:收复香港、澳门。
民族自信:随着国力的增长,人民越来越富裕,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讲究。但近来,极端排外的民族主义有所抬头,非理性的犬儒主义者也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不利于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我们还不能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还没有。
关于政治体制:总的来说也在进步。
总的来说,在这些方面,政治体制还很不完善,腐败严重。执政党也在争取民主。相信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会有更好的未来。
一.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1) 1965,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解码后成功合成牛胰岛素基因。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席Tisliyus对此评论道:“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因为人们可以从书中学到如何制造原子弹,却无法从书中学到如何制造胰岛素……”(2)4月1998,15,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利用基因法成功重组人胰酶。(3)1984年3月9日,中国青年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试管山羊”,1989年,“试管羊”培育成功。(4)袁隆平,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1973年世界上第一个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直到20世纪90年代,杂交水稻的影响还在继续。-基因工程(5)1980以来,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和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对牛奶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羊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使我国转基因羊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6)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成功培育出一种饲料消耗低、肉质好、抗病力强的转基因猪。基因导入总效率为2.1%,是国外的一倍多,超过国际先进水平。(7)基因药物方面,1988,我国成功研制出乙肝基因工程疫苗;1992,成功研制出合成人工干扰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药物,用于治疗甲型肝炎和丙型肝炎,部分已进入市场。
二。农业技术(8)早在1956年,广东省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我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短籼稻品种。此后,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选育和推广,1965年,我国南方基本实现了矮籼稻,亩产从200-2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9)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业科技人员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克隆了光敏核不育基因,并进一步开发出仅利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两系杂交水稻技术。在国内大面积试种中表现出高产、优质、多抗的特点,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11250公斤。(10)1995 165438+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山东大学生物系联合培育出世界首个抗大麦矮病毒转基因小麦品种。(11) 1997.今年7月,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黄大年和他的研究合作者经过多年的研究,成功地将抗除草剂基因转移到水稻中,并应用于杂交水稻。(12)1997 10年6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中心郭三堆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二价抗虫棉。(13) 1998.9月,浙江农业大学核农学研究所高教授等带领研究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培育出转基因抗螟虫水稻。此外,中国在激光育种、辐射诱变育种、航天育种等先进技术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三。工业技术(14)1956 7月,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15)1957 7月,昆明机床厂试制成功国内第一台高精度电动坐标镗床。(16) 1957 10我国第一台1150 mm初轧机由鞍钢第二初轧厂试制成功。(17)1958 6月,长春第一汽车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辆国产高级轿车。(18)1961 4月,上海江南造船厂成功制造出国内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四。通信技术-大型计算机(19)1983 12 2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出一套名为“银河”的大型计算机系统。从此,中国步入了世界发展巨型机的行列。(20)1993 10 10月,“曙光一号”大型并行计算机研制成功。-微电子技术(21)自1965研制成功第一块单片集成电路以来,先后建立了多个集成电路重点科研生产基地。现在每年可以生产2.5亿个电路,增长45%。九五末集成电路量产水平为1-1.5微米,研究水平为0.8微米,在0.5-0.6微米工艺预研取得成果。-智能机器人(22)目前,我国已经研制成功的智能机器人主要有:核工业用移动机器人;爬壁机器人;在恶劣室外环境下工作的移动机器人:水下1000米和6000米无缆机器人...-激光技术(23)经过10多年的研究,我国在X射线、氧碘化学激光、自由电子激光、高功率固体钛玻璃激光、准分子激光等方面的研究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三个高能物理研究装置(24)20世纪80年代,我国相继建成了三个高能物理研究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辐射装置。-新材料技术(25)继美国、德国等少数国家之后,中国科学家研制出微合金钢。(26)我国已能拉制直径300mm、重量81kg的大直径硅单晶。实际信息编写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7)能源、陶瓷、超导等材料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四、两弹一星与空间技术——两弹一星(28)1964 10 10月16,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了全世界;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就是中国著名的“两弹”。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飞出地球,唱着《东方红》进入太空。从此,“两弹一星”被写入新中国科技史。(29)1960年,中国研制成功第一枚短程地对地导弹。——长征系列火箭(30)中国从60年代初开始发展大型运载火箭技术。1980年5月,大型运载火箭发射进入太平洋获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31)1981 9月20日,我国首次使用大型火箭将三颗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成功实现了一箭多星的壮举。(32)根据航天运输的需要,中国成功研制了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四种长征火箭。目前,中国的长征火箭家族已经发展到9个型号的火箭系列,使国外认识到中国航天的运载能力和水平,标志着中国的航天技术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人造地球卫星(33)1970 4月24日,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并成功将第一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1972年3月3日,中国发射第二颗科技实验卫星。1975 165438+10月16我国首颗返回式遥感卫星成功发射。
动词 (verb的缩写)能源技术-和平利用核能(34)19610 10月,中国成功进行了首次导弹核武器实验。(35)1971 8月,中国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36)6月1958在前苏联的帮助下,中国建成了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位于浙江省的秦山核电站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采用世界成熟、安全可靠的压水堆型,采用经过实践检验的安全设计标准。1984开工,199112竣工,首次并网发电。到目前为止,中国有两个核电站,秦山和广东大亚湾,该国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再建四个核电项目。(37)此外,我国还在研制其他几个核反应堆:1,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已成功研制出5 MW核供热堆;2.60万千瓦先进压水堆核电站AC600,目前由中国核电研究设计院研制;3、10 MW高温气冷堆实验堆研制,目前正在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进行;4.快中子增殖堆核电站预计2020年左右投入商业运行;5.自1958起,聚变堆核电站生产企业被纳入“863计划”。-其他新能源(38) MHD发电从60年代开始研究,80年代建立了三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研究基地。目前,该项目已列入“863计划”,计划在本世纪末建成2 MW燃煤MHD发电-蒸汽联合循环实验装置。(39)太阳能发电的发展始于1958。目前国内约有38家单位和高校从事光伏研发。自从1976开始地面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生产,现在地面太阳能电池的生产线或工厂有12条。(40)三北地区北部和东南沿海、海岛风力发电发展迅速。19年,三台发电机组引入山东省荣成市,形成中国第一座风力发电站。1991年与德国完成浙江嵊泗风力发电站建设,并网发电运行良好。(41)生物质能是我国政府近年来采取“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合理利用、讲求效益”的方针大力发展的农村能源,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42)在地热能方面,中国西藏已建成利用地热能发电的羊八井地热电站,发电量为27000千瓦。(43)中国在东南沿海地区建设了几个试验性潮汐电站,装机容量为40-640千瓦。
不及物动词科学考察——青藏高原科学考察(44)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在青藏高原的科学考察活动从未间断。20世纪60-70年代,中国科学院两次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和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对西藏自治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出版了46本和56本书。自1973以来,几代中国科学家先后8次考察大峡谷,对其形成历史、资源与环境、与人类和自然资源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海洋与极地科学考察(45) 1970,“向阳红5”船首次对太平洋特定海洋区域进行了综合调查,获得了海洋重力、磁力、水深、地质、水文等学科的宝贵数据。1980年5月,“向阳红5”船再次赴太平洋执行任务,为探索厄尔尼诺现象、中国海洋事业、国防建设和国际海洋合作做出了贡献。(46)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了极地考察。1984 1984 2月30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登陆乔治岛,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并于2月20日建成。1989年9月26日,中国南极中山站在南极大陆落成。(47)6月1999日,中国首次对北极进行了考察。-古生物化石考察(48) 1984-1995中国科学家在云南澄江发现大量动物群化石,揭示了生物进化的突然性,挑战了传统“渐进主义”所代表的达尔文进化论,被国际科学界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49)1997期间,中国科学家考察了贵州瓮安前寒武纪含磷地层,发现了大量微型多细胞动物和疖状胚胎化石,将动物起源时间提前了5000万年,是早期动物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夏商周断代工程(50)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项将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相结合,解决三代断代问题的大型工程。项目共设9个课题、40个专题,170位学者通过联合考察,在文字学、天文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果将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研究迈向21世纪的新起点。回顾以上方面的科技成果,难免会有纰漏。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50年只是短暂的一瞬,而中国50年的科技在谋求富国强民的过程中却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就。中国科技已经走过了50年,并将创造更加辉煌的50年。
60年前,清远和全国一样,饱受战火摧残。在中国* * *生产党的领导下,勤劳勇敢的清远人民奋发图强,谱写了自强不息的壮丽诗篇。经过60年的努力,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1988建市以来,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党的领导下,清远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彻底改变了广东发展中“天下穷地”、“冷极”的贫穷落后面貌。
一、经济发展的巨大飞跃
解放初期,地处粤北的清远,连年战乱满目疮痍,人民生活贫困。1949年,全市GDP只有9200万元,人均GDP 61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从1978,全市生产总值增长到7.23亿元,比1949增长了3.4倍,年均增长5.3%。人均GDP增长到255元,比1949增长了1.3倍,年均增长3.0%。改革开放后,清远的经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市委、市政府更新理念,创新发展方式,提出了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产业化为核心的“三化一园”发展战略。经济突飞猛进,初步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的国民经济体系。2004年至2008年,清远GDP年均增速达25.7%,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取得了“五连冠”的辉煌成绩。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市生产总值增长32.9倍,年均增长12.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4.7倍,年均增长11.4%。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46.6亿元,比2008年的65.438+0.949增长了65.438+0.49倍,年均增长8.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205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49增长59.2倍,年均增长7.2%。2007年9月,清远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6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综合实力比较研究”百强城市名单中排名第95位,首次进入全国百强城市行列。200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到891亿元,比1.95增长656倍。截至2008年底,在全省2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清远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排名12位,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排名第5位和第9位,综合经济实力已从全省下游跃升至中游。
第二,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
194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只有962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71.5万元,粮食产量只有36万吨。第三产业结构为76: 15: 9。农业虽占绝对优势,但生产水平很低,工商业更落后。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农业经济从传统农耕向基地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2008年农林牧渔总产值达到1541亿元,粮食产量达到75.5万吨,分别比16.2倍和1.1倍。水果产量36.3万吨,水产品产量8.4万吨,分别是1952的259倍和32.6倍。交通、旅游、房地产、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在“后花园”战略的指导下,我们一直在探索旅游业发展的新路子,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温泉之乡”、“中国漂流之乡”、“中国最受欧洲人喜爱的景区”等一大批旅游品牌和称号。2008年接待国内游客144010000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2.2亿元,入境游客47.8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915000美元。200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币存款余额为6451亿元,比1.978增长61.3倍。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达到1.21亿元。
经过60年的发展,清远不仅经济总量发生了巨大变化,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第一步是从农业经济向工业化社会飞跃。2008年,全市三次产业构成为13.3: 57.5: 29.2,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53%。此外,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65438到0978,全市工业经济中,全民所有制产值占72%,集体经济产值占28%。公有经济支配着整个国家。改革开放后,各种经济成分竞相发展。2008年,公有制经济产值仅占5.9%,外资企业产值占48%,股份制经济占39.7%,其他经济占6.3%。
第三,工业生产突飞猛进
清远的工业发展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相对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曲折而壮丽的道路。1949的工业产值只有0.1100万元,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解放后,工业经济迅速发展。从1978,全市工业总产值发展到5.2亿元,剔除价格因素,比1949增长了49倍。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十六大后,市委、市政府抓住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安徽海螺集团、云南铜业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产业集聚和园区化程度不断提高,建成了中国(清远)再生资源示范基地、清远陶瓷工业城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目前,已初步形成建材、电力、机械设备、金属制品、纺织服装、鞋革、电子电器、农副产品加工、化学医药、废旧金属材料回收等十大产业体系。200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654.38+000亿元,达到654.38+065.438+07.26亿元,居全省第十位,进入全省十大工业城市。200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654.38+0692亿元,剔除价格因素,比654.38+0949增长8265.438+065.438+0.5倍。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解放初期,清远基础设施较差。经过60年的投资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明显改善。1950至2008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603.5亿元,年均增长23.8%,其中1962至2008年基本建设投资累计完成843亿元,年均增长16.9%。建成青连高速、广清高速、京珠高速清远段、丰城。在全省山区城市中率先实现县(市)到镇的等级公路。2008年公路通车里程17485公里,比1949增长了156倍,其中高速公路达到306公里。飞来峡水利枢纽、连岳电厂、阳山热电厂和一大批小水电站相继建成,发电量从11000千瓦时增加到50.55亿千瓦时。建成一批100V以上输变电工程和农村城市电网工程,电网规模达到全省中游水平。邮电通信也发展迅速。2008年末,全市移动用户达到2021,000户,比1,996户增加200万户;固定电话用户67.4万户,比1957户增加67.3万户。目前,该市已实现电话交换程控和长途传输数字化。
动词 (verb的缩写)城乡日新月异。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建市以来,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市框架不断放大,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城市功能较为完善。清远作为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和现代化城市的形象已经呈现在人们面前。城区及县城主干道改造基本完成。城市美化、绿化、亮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绿化覆盖率达到36.95%,绿地率达到33.78%。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从无到有,日处理能力显著增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截至2009年7月,房地产开发总投资357亿元,竣工面积11.02万平方米。累计完成城乡私人住房建设投资262亿元。大型房地产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几十栋二三十层的高楼矗立在北江两岸,成为北江沿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交通便利,被中国城市国际协会评为“中国宜居城市”,成为市民安居乐业、海内外商人投资置业的天堂。到2008年底,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公路四通八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快。农村住房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7.5平方米。
不及物动词国内贸易繁荣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市传统商贸业发展迅速。在“大市场、大流通、大商贸”的思路指引下,2008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0.62亿元,比11.5%的9600万元增长了260倍。连锁超市、加盟店、专卖店等新零售业态应运而生。国美、新一佳、华润万家、益华百货、麦当劳、肯德基等多家现代连锁企业落户我市,星级酒店43家。大多数乡镇建立了综合性农贸市场,个体工商户活跃于城乡市场,促进了城乡市场的繁荣。2008年,全市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71.9亿元,比1.975增长1.55.3倍。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78.7亿元,比1975增长55.2倍。
七、对外经济快速发展
建国初期,由于外国政府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我市的对外经济几乎是空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发展迅速。1988至2008年,累计签约外商投资项目3502个,合同投资额62.75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32.66亿美元。投资项目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所有主要行业。截至2009年上半年,全市注册外资企业1000家,注册资本超过35亿美元。2008年,全市进出口总额29.68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由1.988年的0.7亿美元扩大到1.377亿美元。除一般贸易方式外,加工贸易已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实际利用外资额不断扩大。2008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到51.5万美元,比2008年的1.988增长了865438倍。特别是2004年至2006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
8.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规模继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大幅增加。2008年,普通中学在校生32.42万人,比建国初期的1952人增加32.02万人。建成了10所国家级示范高中和117所省市级一流学校。创办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引进南华工商学院等高等院校。2008年,高校在校生8500人,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清远技工学校被评为国家重点高级技工学校。目前,各类职业学校在校学生近4万人。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2008年,九年义务免费教育在校生54.7万人,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7.8%。
科学技术蓬勃发展。2008年,科技活动机构发展到18个,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达到2627人,专利申请量达到180件,专利授权量达到149件。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建成了“省级电力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 *分别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广东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有17家。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39家。
文化卫生事业健康发展。2008年,全市共有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9个。该图书馆有80.5万册藏书。报纸出版量1382.2万。电视覆盖率为97%。铺设光纤长度6375.8公里。各类卫生机构发展到654个。卫生机构床位7969张,比1952增加22倍,卫生机构技术人员1600人,比1952增加9800人。每万人口拥有床位265438张,医生28.64人,分别是1.952的9.3倍和4.5倍。
社会保障全面推进。随着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也全面加快,各项社会保险改革稳步推进。2008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46.73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365438人+0.37万人,参加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65438人+0.65438人+0.4万人。
九是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快速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2008年,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5772元,比1998高出2.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6元,比2005年增长39.5%。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4887元,比1978高出近47倍。居民家庭拥有的主要耐用消费品数量不断增加,档次不断升级。冰箱、空调、洗衣机、手机、电脑、汽车等高端消费品正逐渐进入普通百姓家庭。饮食逐渐从最初的温饱型向营养、新鲜、简单型转变。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消费结构更加合理。
60年沧桑,60年巨变。清远人把一个粤北小城打造成了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曾经的“冷极”变成了今天的投资“热土”。2005年6月25日,10,人民日报以《广东酝酿发展模式的转变》为题,介绍了后发地区跨越式发展中的“清远现象”经验。面对过去的成绩,清远人并不自满。未来,我们将在“四化”战略的指引下,沿着“绿色经济强市、岭南宜居城市、华南休闲之都”的宏伟目标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