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阿拉巴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Min 'alaba”在缅甸语中的意思是“和平与好运”。《敏阿拉巴》由中国东方歌舞团的觅风、乌兰、郑军作曲,谢亚莲、潘迎领舞,并吸收了缅甸舞蹈宫廷的舞蹈元素。中国东方歌舞团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并演出。在大型音乐舞蹈晚会《风送金星》上,《敏阿拉巴》在国内深受观众喜爱。

舞蹈动作很有缅甸木偶舞的特色。演出中,演员们身着缅甸传统服饰,金色的缅甸裙上点缀着珠宝。动作以蹲、蹲、半蹲为主,手部动作较多。同一个舞蹈可以变换出多种步法,体现出不同的审美感受和意境。每一个动作都伴随着相应的鼓点,生动地刻画了缅甸少女的优美体态。音乐充满缅甸宫廷意味,时快时慢,清脆悦耳。跳舞时,舞步要细分,膝盖要时刻绷紧,上半身动作要灵活舒展,跳起来的脚要撩起裙子。裙子越高越平,说明舞技越熟练。编导觅风说,缅甸的舞蹈风格非常有特色,看起来很美,但跳舞很累。这个舞蹈凝聚了编导的心血,词汇新颖,丰富,富有感染力。也是用中国的编舞向世界观众呈现缅甸舞蹈的作品。中缅相邻,自古以来和睦相处,文化交流良好。因此,敏阿拉巴的编曲是增进中缅两国文化艺术关系的桥梁,也为国内热爱缅甸舞蹈的舞蹈爱好者提供了很好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