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宝藏都在哪个国家?急!要求

被绑架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情绪

对于关心兽首拍卖的中国人来说,恐怕有些人会感到“孤独”。

纵观圆明园12十二生肖青铜兽首的整体拍卖,可以看出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商业炒作。幕后操纵者巧妙地利用了晚清众所周知的历史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中国媒体的浮躁,充分调动了改革开放后国人近乎偏执的爱国热情,从而完美地猎取了巨大的商业利益。

显然,佳士得和苏富比这两家拍卖行在一场又一场的拍卖纠纷中受益最大。这两家拍卖行没有什么新的特别之处。他们只是制造事端,引爆新闻点,然后挑起口水战和“钱斗”,享受“渔翁之利”。对比日本和中国两家拍卖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进行的两场“战役”,不难发现,他们在两国使用的方法几乎如出一辙,几乎是整版抄袭,只是在情感调侃技巧上略有调整。

二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失去了政治声誉和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一直有着“小国寡民”心态的日本人,依靠民族的毅力,肩负起历史审判的重担,下大力气治理国家。仅用了30年左右就成功实现了第二次经济腾飞。

到了80年代末,由于泡沫经济的出现,热钱泛滥。此时,佳士得和苏富比迅速抓住机会,在日本企业家面前上演了一系列艺术拍卖大戏,让人眼花缭乱,跃跃欲试。

因此,投资艺术品很快成为日本富人的新选择。日本人以公开拍卖的形式,屡屡挫败西方买家,有效地发泄了二战以来被压抑的民族自豪感,花费数十亿日元从伦敦买回一幅毕加索的画,居然能让大和民族狂欢数日,投资者往往被奉为“民族英雄”。

在中国,“文革”后的改革开放普遍惠及国人,一部分人迅速成为千万、亿万富翁,形成了以江浙、广东、山西为中心的新富阶层。这部分人有着超越知识精英的个人自尊,在投资问题上往往容易被舆论左右。

正因为如此,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佳士得和苏富比很快将亚洲艺术市场的重心转向中国。一方面,他们树立了“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画壶”等几个天价文物标杆,让中国的富人对艺术品投资的暴利着迷。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停地向中国兜售西方列强在历次侵华战争中掠夺的文物,用他们充满激情的故事刺激中国富人的“爱国热情”,从而轻而易举地控制了富人的艺术投资方向。中国流失文物,如圆明园兽首,成为拍卖行和投机者的提款机。

拍卖圆明园文物本质上是西方人的狂欢!佳士得和苏富比成功绑架了中国人的民族情绪和爱国热情,拿走了中国人的巨额血汗钱。

马克思曾经说过,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第一个悲剧出现了,第二个闹剧经常出现。闹剧之所以一再上演,那些“后治蜀”的人不得不深思。

(参考:

谁在拍卖中国?兀术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

但我望向家乡,暮色渐浓,江波上弥漫着悲伤的薄雾。

圆明园文物流散天涯之旅

编译|刘

自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以来,圆明园流失了多少文物,至今仍是一个历史之谜。

圆明园专家王道成根据档案研究发现,颐和园等皇家园林都保存有“陈设清单”,详细记录了秦征殿(今仁寿殿)、佛香阁等不同建筑的陈设,精确到每一层楼,甚至每一张桌子。但圆明园的陈设清单并未保存下来,可能已被战争破坏,从而失去了准确调查圆明园流失文物的依据。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球47个国家的200多个博物馆中有1.64万件中国文物,而中国的专家估计,散落在私人收藏家手中的文物数量约为10倍!圆明园的文物无疑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明杰曾表示:自1860以来,圆明园文物在“火烧圆明园”中被焚毁,并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流失,其中大部分流失海外,尤其是英法等欧洲国家,美国、日本也有不少。因为圆明园的库存在大火中被毁,无法考证当时到底有多少文物。根据目前的信息,至少有654.38+0.5万件圆明园文物流散海内外。

作为一座中西合璧的皇家园林,建于300年前的圆明园经历了太多的沧桑。它的屈辱经历其实是中国的历史缩影。西方列强的入侵撕开了圆明园的伤口。300年后,当我们试图寻找和触摸这些伤口时,却发现真正的治愈还很遥远。无数流失海外的中国国宝,只能在异乡吟唱历史。就像从圆明园掠夺的文物一样,在异国他乡看到原产于中国的珍宝,很容易产生一种悲凉感。

1905年,康有为在法国博物馆看到了圆明园流失的玉玺、玉玺、玉瓶等文物。他忍不住在法兰的《西游记》中伤心地写道:一旦中国的精华日积月累,那就很痛苦了!

枫丹白露宫的中国馆全是圆明园的宝贝。

法国枫丹白露宫位于塞纳河左岸,距首都巴黎仅60公里。枫丹白露意为“美丽的蓝色春天”,以一个八角形的小泉命名。这个地区的泉水清澈见底。1137年,法国国王路易六世在泉水边建造了这座宏伟的城堡,供狩猎时休息。

在这座著名的宫殿里,有一个中国馆。亭前有两只石狮子。馆内文物1000余件,展出320件,均为1860年从圆明园掠夺而来。

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后,法国中国远征军司令蒙道邦将军将一串清朝皇帝的佛珠和两串皇后的佛珠赠送给拿破仑三世皇后欧也妮。但王后对此并不高兴,因为她已经听说中国这些“远征”军官的口袋里装满了金银珠宝,于是蒙托邦决定再送她三辆车(共七辆车)的礼物。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欧也妮女王建造了宏伟的中国馆。

一座巨大的佛塔,高约2米,安放在中国馆最显眼的位置,与故宫现存的佛塔基本相似。此塔古铜色,镀金绿宝石,世所罕见。据史料记载,范翔楼有两座金塔,圆明园长春园的韩晶殿,其中一座类似故宫姚辉楼佛殿的金塔。

宝塔的顶部是太阳、月亮、伞和三宝,它们代表了佛教中最理想的天堂。太阳和月亮镶嵌着巨大的绿宝石。中间半圆有龛,龛内有释迦牟尼像,造型自然,制造艺术精湛,下方须弥山有金刚托塔造型,是典型的藏传佛教佛塔风格。

金塔左右各有一对青铜雕龙,形状与故宫、避暑山庄的皇帝宝座前摆放的龙相同,又似圆明园郑达光明殿的皇帝宝座前摆放的龙。

金塔前有一对镀金编钟和一只景泰蓝独角兽。镀金编钟是圆明园安佑宫十六个编钟中的两个,但其他十四个编钟在某个地方丢失了。景泰蓝麒麟体圆逼真,耳长肢短,造型可爱。它受到欧也妮女王的青睐,她曾将这只独角兽放在她原来的宫殿房间里。

三个巨大的“缫丝”产品在乾隆年间占据了整个天花板空间。三个图案看似相同,但略有不同,都是藏传佛教的相同内容,即三世佛及其弟子十八罗汉和四大金刚。从内容上看,这三件杰作应该属于圆明园内规模较大的佛寺或寺庙。

博物馆天花板上挂着一个巨大的景泰蓝吊灯,下面是一个巨大的景泰蓝方盒。据分析,它应该是圆明园九州青岩殿放置冰块和水果的物件。馆内柜子间摆放着巨大的景泰蓝五供品,中间是香炉,两边对称摆放着烛台和花瓶。这种尺寸的景泰蓝在国内很少见,应该是乾隆时期的艺术珍品。五种供品均有圆形花纹,颜色有玉蓝、黄绿、青绿、玛瑙红、明黄。

中国馆内有商周青铜器、明清官窑瓷器(重要瓷器有宣德青花莲花碗、康熙雍正乾隆五彩粉彩瓶罐花盆等。)、明代景泰蓝复明炉(宫熏)、雕像、吊灯、各种玉雕、各种如意、铠甲、丝绣。除了成对的象牙、成对的犀牛角,还有玉石、玛瑙、珊瑚、水晶、雕漆等工艺品。法庭的肩带被掀开了。据说欧也妮女王在它被劫持到法国后曾骑过这条肩带。

巴黎东方博物馆藏圆明园玉玺

清末外交家薛福成在《出使英法意日记》中记载,光绪十六年(1890),饭后去巴黎参观东方博物馆。他发现在中国陈列室里“有两面圆明园玉玺。你说‘保和泰和’,蓝宝石是印的,略大。一个是‘圆明园印’,印的是白玉,略小。”

法国军事博物馆收藏干龙盔甲。

法国军事博物馆建于1671年,由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建造。它是欧洲最大的军事博物馆。它原本是一个国家福利机构,用来供养残疾军人,但到了现代却变成了军事博物馆。整个博物馆基本上有四个展厅,分别是步兵轻武器发展史博物馆、重武器博物馆、二战博物馆和拿破仑墓,时间跨度从1540到1945。

目前,欧也妮女王赠送给拿破仑三世的清朝皇帝的军刀和盔甲正在法国军事博物馆展出,这应该是圆明园的遗物。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康熙玉如意

1860圆明园被烧后,“康熙玉如意”被掠夺流失海外,现藏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康熙玉如意”是用一种珍贵的白玉雕刻而成,长近半米,色泽白绿,雕刻成多孔木耳的形状。刀柄顶端刻有“皇制”二字,是朝臣吴送的礼物,表达了对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的祝愿。更重要的是向皇帝进贡。下方的碑文写着:“祝你好多年,天下咸。”吴部长走进来。"

早在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如意就已经成为皇帝和将军们手中最喜爱的东西。古人将“君子无理,玉不离身”的立体比喻美德与如意的吉祥寓意相结合,成就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吉祥文化的如意神器。

如意造型的变化和发展在清代达到最高水平,不仅在数量上大大超越前代,而且在材料、工艺和纹饰上也更加注重。清代如意的造型非常丰富,单把上有葵花瓣、云头、莲花、灵芝等不同风格。历届拍卖会的拍卖价格都非常惊人,玉如意动辄价值百万。别说皇家如意,就连普通如意两端都像灵芝,花纹都是心形或云形的长柄。根据玉料的质量,价格在几十万之间。

英国的圆明园文物

张得一(1847-1918),曾任光绪皇帝的英语老师,曾任清朝驻英、意、比公使。1866年作为中国第一个赴欧旅游团成员出国旅游。回国后,他写了一本日记式的游记《航海故事》。他在书中写道:同治五年(1866)四月初四上午,一个叫涂的朋友来拜访他,约他出去玩。他们坐车走了十多里路,来到一个地方,房间很宽敞,很干净。他们看到货架上“上上下下列出的东西都是中国圆明园丢失的,所以买来卖。”有“龙袍、貂袍、朱超、太后朱超、珠翠、玉器、古董、各种画斧、雕像和金公鸡。其中天马、尹姝等衣服都是皇家的东西。”

法国巴黎图书馆收藏圆明园四十景。

“圆明园四十景”包括光明磊落、勤政贤德、方壶景区、澎岛瑶台等。《圆明园四十景赋》原由当时最著名的宫廷画师唐岱、沈渊、冷梅根据乾隆皇帝的旨意,历时九年(1744)绘制而成,历时十一年。

四十幅副山水图均以绢本绘成,每幅附工部尚书王有敦所作山水诗四十首。建筑、泉水等景观以写实风格绘制,意境深远,书法隽永飘逸,诗、书、画完美统一,上面加盖了“圆明园宝藏”等99枚印章。整幅画原置于圆明园凤三无私堂,称殿彩画。

1860年,圆明园被杀,唯一能反映圆明园原貌的诗画瑰宝被法国军官杜潘上校夺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他们成立了一个奖杯评选委员会,为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三世皇帝挑选最美的礼物。杜攀是这个委员会的法国代表。他“先为自己选了一个”,“圆明园四十景”成了他的私产。

回到法国,1862年2月底到3月初,杜潘举办了四场他的藏品拍卖会,当时的《箴言报》有报道。“圆明园四十景诗”在拍品目录中编号为329,并附有法兰西学院一位汉学教授的说明。保留底价定为30,000法郎,但如果拍卖时的出价没有超过65,438+0,000法郎,则该批拍品被收回。

5月2日1862再次拍卖,仍未能达到预期价格。最后,杜潘以4000法郎的价格将这件稀世珍宝卖给了一位巴黎书商。此后,法国国家图书馆版画部主任以4200法郎从书商手中购得。就这样,这件孤品进入了法国国家图书馆,数量为2500件,是当年版画系最贵的藏品。

网上有很多图片,你可以根据需要自己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