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阿维尼翁的女孩
1906年,毕加索在总结研究非洲原始艺术成果的基础上创作了《阿维尼翁的姑娘》,虽然是原始时期的作品,但《阿维尼翁的姑娘》被认为是具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点迷惑?为什么「原始时期」的作品倾向于立体派?
毕加索在《阿维尼翁的姑娘》中尽情地对人体进行切割和重组,力图展现人体最本真的魅力。毕加索在一幅画中呈现了女性五个不同部位的侧面,所以有立体派倾向。
虽然作品的名字是《阿维尼翁的少女》,但它是一个妓女。毕加索为什么要以妓女为题材进行创作?
1895期间,毕加索一家因为父亲何塞的工作调动,搬到了巴塞罗那。在巴塞罗那,有一个著名的红灯区叫做“阿维尼翁街”,这幅作品《阿维尼翁姑娘》展现的就是“阿维尼翁街”的妓女。
毕加索倾向于将这幅青楼画称为“阿维尼翁青楼”,但所罗门将其更名为“阿维尼翁少女”,以减少公众对它的诽谤性反应。毕加索从来不喜欢这个名字。[1]
毕加索写《阿维尼翁的女孩》的时候画了很多草稿。在初稿中,有两个男人,一个拿着花束,另一个从幕布后走出来。《阿维尼翁的姑娘》的草稿里还有一个水手和一个刚进门的医学生,但几经修改,只保留了五个裸女。
阿维尼翁的少女素描
?当时很多人死于性病。毕加索非常害怕自己会得性病,于是创作了《阿维尼翁的少女》,并把它作为护身符。年轻时,毕加索曾发誓,如果他的妹妹康奇塔感染了白喉这种急性传染病,他将终身不再画画。但不幸的是,我妹妹最后还是去世了。当时毕加索对绘画的力量有一种朦胧的迷信,所以毕加索本来想画一个骷髅来把性欲和死亡联系起来。在我们现在看到的成品中,有三个女人戴着非洲原始部落的面具,而这三个面具都与非洲的宗教文化有关。
左:毕加索的《阿维尼翁的少女》,左下?右图:刚果Etombi地区的面具森林
左图:毕加索的《阿维尼翁的少女》,右上右下:象牙海岸丹部落的面具。
左图:毕加索的《阿维尼翁的女孩》,右上?右图:面具扎伊尔三义部落
他们认为这些奇怪的面具一方面是部落的守护神,另一方面是凶猛的化身,其超自然的力量可以赶走外星人,在危险的时候保护自己的族人。在现实与幻想的交织中,面具所体现的祈福避祸、趋吉避凶的观念,是非洲黑人精神需求和人生理想的真实写照。[2]
《阿维尼翁的少女》最值得称道的是,它突破了欧洲传统绘画中的透视法。透视法简单来说就是用远近的透视关系来表现事物的立体感和真实感。而《阿维尼翁的姑娘》摒弃透视法,将画面的立体感全部去除,只呈现平面元素。不再从一个角度,画面上可以有很多角度。比如右下方的女子,背对着我们,理论上是不可能看到她的脸的,但是她硬生生的把头转了180度。(不要像她一样)
毕加索在一幅画中展示了五个女人不同部位的侧影,例如,正面有一个侧面鼻子。他从不同的角度对女性身体进行解构和重组,身体变成了简单的几何形状。画面很单一,背景和人物都是用颜色塑造的。通过夸张的色彩对比,给人以震撼的视觉冲击。
《阿维尼翁的姑娘》影响深远,改变了毕加索的艺术轨迹。这幅被认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也被视为毕加索迈向立体主义的第一步,不仅是他个人的艺术突破,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突破,标志着立体主义的诞生。[3]
参考资料:
[1]?宋玉成。亚维农少女的诞生与价值质疑[J].世界艺术,2014(02):88-94。
[2]?隋立新。传统宗教文化视角下的非洲面具艺术[J].艺术与技术,2016-05-15。
[3]?蔡芳芳,陈刚。西方经典艺术作品欣赏[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438+0: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