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山五壮士为什么要变兵为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中变兵为壮士的原因如下:

只有充满爱国激情、无所畏惧的军人,才能称之为“壮士”。“狼牙山五壮士”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顽强精神,是我们精神天空中最耀眼的明星,也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开拓进取不可或缺的价值内核。

琅琊山五壮士简介

他们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1团、1军分区7连6班班长,副班长马宝玉,党员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兵力,对隶属于晋察冀边区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了毁灭性的“扫荡”。9月25日,约3500名日伪军围攻易县西南的琅琊山地区,企图歼灭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

7连奉命掩护转移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撤离完成后,包括6班的马宝玉在内的5名士兵被留下来担任警卫,阻止和掩护全连的转移。六班5名战士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反击,击退了日伪军的多次进攻,阵亡90余人。

第二天,为了不让日伪发现连队转移方向,打了起来,撤退了,带领日伪到了琅琊山七排坨山顶。日伪军误以为咬了八路军主力,于是发动猛攻。

这五名士兵面对危险勇敢地战斗。子弹用尽后,他们用石头还击,一直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销毁枪支,义无反顾地跳下几十尺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和胡福才英勇就义;葛振林和宋学义被山腰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五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誉为“狼牙山五壮士”。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授予三位烈士“荣誉模范”称号;葛振林和宋学义被授予通令状,并被授予“勇敢和坚韧”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