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动画为什么不受欢迎?
孔子从一个贫穷少年成长为一代名师的励志故事,以动画的形式出现,目的是教会孩子如何认识和懂得礼仪。良苦用心显而易见。而整个创作团队忽略了一个最起码的常识:好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才是吸引天性真诚的孩子最重要的。但《孔子》的立足点是从根本上还原孔子的艰苦生活和不屈不挠的形象,却忽略了漫画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需要有趣味性这一基本元素。虽然有一个经典的动漫角色叫皮修,但有时候随着主角的命运而可有可无,使得角色的故事显得死板,故事脉络明显是在讲述角色的成长故事。
搞笑的人物和好玩的情节能逗孩子开心。但这部漫画明显是成人漫画。中国礼仪的引入,中国文化的挖掘,可见一斑。但是整体的故事情节和卡通人物都是破碎肢解的,说教和故事太多。个别情节拖沓甚至毫无意义。
我们来看看孔子的故事。这部漫画被称为“史诗”动画,向观众展示了一个活生生的孔子。孝敬母亲,爱他人,爱自己的国家。通过不断的学习,我充满了个人魅力,堪称榜样。有了活灵的故事,观众才体会到孔子的伟大。但孔子的故事坎坷且有风险,悲观色彩太重,所以漫画情节极其压抑。
另外,典故太深奥,节奏太慢,缺乏趣味性和幽默性。有许多原因使得这个故事很难理解。对于没有经验,简单自然的孩子,兴趣大打折扣。难免让人犯困,也不知道为什么。
失去兴趣,一味地讲解人生故事,漫画就成了人物简介的图片版,被冷落在所难免。
而教授孔子生平故事的《孔子》,其实完全可以改变剧情,让故事性和趣味性兼备,达到扩大影响的效果。尊重历史是必要的,但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我们应该以市场为导向,而不是僵化和因循守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