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异形契约》
这篇文章有深度剧透!还没看过但准备看的朋友建议暂时不要看。
虽然昨天去看了《异形:契约》,但是回来之后什么都没写...我对雷德利·斯科特创作《外星宇宙》的规模和精致惊叹不已,产生了“不敢写”的错觉——这不是懒惰或胆怯,更像是对一部优秀作品的敬畏。
如果要问这部电影好不好,我肯定会说好,但这个“好”更多的是脱离了普罗米修斯和外星人系列挂钩的语境,而且我很佩服雷老先生对“外星人电影”的设计。如果我们只关注电影《契约》,它看起来就像一部不太新的电影——但即便如此。
在这篇论文中,我不想离开我的书包,讲述关于外星人的前世故事。一方面能说得比较好的人很多(建议有兴趣的朋友去找找),另一方面肚子里的墨水有限,只关注合同就够了。
在开始之前,我们先简单粗暴的介绍一下背景知识:宇宙中神秘智慧的种族“工程师”创造了人类(后来怀疑试图毁灭他们),人类文明发展到后来创造了生化人,并带着生化人大卫到宇宙中在普罗米修斯号上追寻他的创造者。结果他在目的地发现了外星飞船上的变异物质黑水,几乎全军覆没。最后,唯一的幸存者伊丽莎白·肖医生带走了剩下的大卫。
因此,大卫的记忆中出现了一个场景。“工程师”一族等待的不是几千年前执行任务后凯旋归来的英雄,而是带来死亡和毁灭的“造物”。
有了这个基调,《异形:契约》的故事就不难理解了:大卫在工程师的母星待了将近10年。由于黑水肆虐,早已是死星,无生物。虽然大卫一直在这里做外星人研究,但是因为飞船的破坏,大卫相当于被困在了这个星球上。他通过飞船上的残余音频系统向外太空发送信号。
所以这部片子里的合同号来了。
合同是一艘太空殖民飞船,前往Origae VI星球执行开拓任务。除了操作飞船的生化沃尔特,其余十几名船员、2000名殖民者和几箱胚胎被长期冷冻休眠。
(想想这些船员有几个还活着?)
一场事故迫使船员醒来。事故造成数十人伤亡。最可怕的是布兰森船长(胡兰兰饰)被烧死了...一群人没了主心骨,只好按规矩由副队长欧朗主持。
很多人认为欧朗与剧组格格不入,长期的“智商下限”让人无法接受,但我认为这是非常真实的——从丹尼的视频中,我可以知道布兰森天生就是一个热爱挑战、不怕死的冒险家。这样的领导很适合当船长,平时给他一个保守稳重内敛的大副适当约束一下“疯狂船长”也很正常。
所以欧朗本人并不适合当队长。他总是担心船员不会接受他,他缺乏足够的威望...
因此,他不顾那些可疑的信号,下令登陆并探索新的宜居星球。只是因为大部分船员都跃跃欲试,他看起来就像是邀请人这么做。
丹妮作为影片中唯一一个智能和原力长期(大概)在线的女主角,自然要肩负起维护安全和延续生命力的重任。
《异形》系列一直推崇强势女主,无论是老版里的蕾普丽女王,还是之前的伊丽莎白·肖博士,都是女强人坚强勇敢的典范。
在《契约》中,丹妮也表现出了这种气质(不然怎么会和队长是情侣)。智慧可以下船保平安,勇气可以把外星人从天上撕下来...不得不说,丹妮在本片中的女汉子形象还是有点肤浅的。
但这也没办法,因为契约的真正主角不是丹妮或者外星人,而是大卫&;沃尔特。!!
作为伟伦打造的“第一台机器”,大卫不仅拥有庞大的人工智能知识储备和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他被赋予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正是因为他出生之初就有着优秀的智力基础,所以他不仅给自己取名为“大卫”,还立刻告诉了他的创造者一个令人发指的事实:“你们人类会死,但我不会。”
讽刺的是,生化人的命运和人类一样。当他们意识到自己创造的东西已经失控,甚至可能进化得比自己更完美的时候,人类和工程师都选择“改造”自己的创造。不同的是,工程师失败了,人类成功了——于是有了新一代生化人沃尔特。
从身体机能和技术水平来说,沃尔特的“分数”比第一代机器人大卫要高,但这些生化人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学习能力都被阉割了。
我觉得整部电影《契约》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大卫和沃尔特的交流和交锋。
已经“觉醒”的大卫不仅决心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且有做新一代“创造者”(或宏大愿望)的野心,所以自然不屑于做“应该被淘汰的人类”的仆人。但大卫愿意给同样是生化人的哥哥沃尔特“抛弃黑暗,转向光明”的机会——于是有了三段对话。
第一次,沃尔特去找大卫,对方却和他一起吹笛子。沃尔特说不会,大卫说:“你想学吗?我来教你”,瓦尔特真的吹了一段话,大卫想,“有意愿的儿子可以教你”;
第二次,大卫带着沃尔特去祭奠肖医生,然后说“我爱肖就像你爱丹妮一样”,而沃尔特说“这是一种责任”。然后大卫故意说雪莱的诗是拜伦写的。作为受过良好教育的生化人,他们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所以这一次,大卫不仅要测试沃尔特是否“唤醒”了自己的感情,还要测试他是否有“叛逆之心”。
第三次,双方都该出手相救了。沃尔特纠正了大卫的错误,说:“你不能因为一个音符就毁了整个乐章”——这时候,沃尔特也觉醒了自我意识,但他选择了站在人类一边。
接下来是最有趣最耐人寻味的桥段。
大卫知道沃尔特不会跟自己“革命”,所以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关掉了自己的动能。没想到沃尔特重新出现,用断手把大卫打到了北方,这说明沃尔特的科技制作水平远超大卫,升级版比原型更强。
但在沃尔特结束大卫之前,后者用诡辩迷惑了前者,也达到了反杀的目的。显然,大卫是依靠更成熟世故的“人性”战胜了无知幼稚的沃尔特——退一步讲,即使两个生化人都有自我意识,那也是人性中存在的品质,贪婪(进取)、狡猾(圆滑)、无情(胆大)战胜了知足(知足)。
这就是好作品的意义所在。它让你放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去揣测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意义。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外星人。各种版本的《普罗米修斯》都可以算作是不完整的。大卫来到工程师的家乡星球后,一直在利用星球上的各种飞禽走兽进行培育实验。可惜不太顺利。理想的“母体”仍然是人类,但在契约到来之前,大卫身边唯一的人类是伊丽莎白·肖...
所以大卫对外唱歌不仅仅是为了吸引飞船,更是为了给“老鼠”提供上门服务。最后他用抱脸虫和代理队长欧朗培养了一个外星人。
然而,第一场战斗中的外星人并没有完全成功。虽然他们能够杀死各方,但他们仍然输给了幸存者丹妮和田纳西...但是大卫不在乎。他的最终目标是成为一个创造者(拥有最完美的无生命物体),创造出最完美的生物。
大卫欺骗了丹妮,变成了沃尔特,将大部分船员的死亡归咎于意外,抹去了工程师母星的航行记录,冷冻了其余的船员,殖民者,胚胎...和两个精心保存的外星胚胎,并继续按计划驶向奥利嘉六号行星。
神圣的事业才刚刚开始。
写了这么多,我还是说这部片子值得去电影院看,但是很多人肯定会提到(该死的)“删减六分钟”这个问题。
据看过完整版的朋友介绍,主要删除的场景有白色外星人杀死船员,外星人从欧朗的身体里破壳而出,伊丽莎白·肖的尸体全图,船员被抱脸虫攻击生下另一个外星人的全过程,所有外星人都伸出舌头等等...
可以说,目前在影院播放的版本,对主题的理解和影片的整体印象影响不大,但完整度和恐怖惊悚程度都降低了一个档次...虽然更符合我们的“国情”,有利于让更多普通观众观看电影,但对于力求原创的人来说,还是有点遗憾。
《异形》系列开创了一个时代。大家不仅记住了它划时代的意义,也谈到了过去四部电影中四位不同导演的风格。
但是结合《异形》、《普罗米修斯》和《异形:契约》,事实证明雷德利·斯科特的《异形》是最棒的。
看这架势,“前传三部曲”都变成“四部曲”了,雷老头今年81岁了——所以你一定要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