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不好?你可能见过假音乐剧——最友好的音乐剧入门指南。
我觉得音乐剧很高雅,很艺术,80%的人把音乐剧和歌剧混为一谈。先画个定义:音乐剧≠歌剧=高雅艺术说白了,歌剧的确是高雅艺术,但音乐剧不是歌剧!(敲黑板!!!)
歌剧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是一种主要或完全用歌唱和音乐来解释和表现剧情的戏剧。随着时代的变迁,从中衍生出了音乐剧,最初被认为是现代版的歌剧。但随着各自的发展,歌剧逐渐成为主流,而音乐剧则渐行渐远,表现形式更加丰富,现在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广泛的、更容易接触的艺术形式。空谈有点抽象,我们来看一个对比表↓
表里面说的“随便”真的不是随便写的,但是一部音乐剧就是这么任性!上面说的“更丰富的表达”表现在其不拘一格的音乐和演唱风格上。音乐风格可以是古典但更大众化,也可以是爵士、摇滚等等。唱法也要看音乐风格,包容性很强。所以现场看剧的话,最直观的辨别方法就是:看演员穿不穿麦!
是没有麦子的歌剧,因为美声很有穿透力,根本不需要麦子。
是一部穿麦的音乐剧。毕竟除了高能美声,其他唱法没有麦是听不到后排观众的。
两者在台词方面也有明显的区别。歌剧台词分为宣叙调和咏叹调。背诵用来叙述对话,而咏叹调用来表达情感。翻译成人话,歌剧台词都是唱的,不管是对白还是独白。音乐台词是口语对话和歌曲的混合体,其中歌曲是推动剧情的一部分,多用于表达人物的感情。另外,歌剧中的歌手只唱歌,少部分舞蹈由专门的舞蹈演员表演,而音乐剧中的演员都是铁人三项,要自己表演,自己唱歌跳舞。在艺术分类上,戏曲为歌唱而讲故事、讲主题,是音乐艺术;而音乐剧则是为了讲故事、讲主题而唱,是一种戏剧艺术。
说白了,音乐剧就是演员意见不合就要唱歌跳舞的戏剧。歌舞都很好看~是不是对这种表现形式很陌生?你忘记大明湖了吗?哦,不,是断桥边的白娘子?没错,把新白蛇传搬到剧场就是音乐剧。很多有金曲的电影,包括我小时候经常看的《美女与野兽》《狮子王》,都是由音乐剧版本改编成电影的。觉得大家早在不识字的时候就已经受到音乐剧的影响了。你还觉得这是冷艺术吗?
提起音乐剧,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百老汇,这本身不无道理。毕竟百老汇真的是英美音乐剧的半壁江山(真的是半壁江山,不是汪峰的)。百老汇是百老汇在纽约曼哈顿的音译(饭圈一般称之为“宽街”),因为这条路上遍布大大小小的各种剧院,每天都有上百场戏同时上演,成为美国戏剧文化发展和输出的重要据点。蓝鹅这只是这个国家的一半。音乐迷朝圣的另一个据点是伦敦西区。
伦敦西区是一个文化概念,不限于伦敦西区的地理位置,主要是指从东部的奥尔德维奇经沙夫茨伯里大道到西部的摄政街的剧院密集区。西部剧院的历史远比百老汇悠久,上演的戏剧从传统严谨的莎剧到各种先锋戏剧,也是无数经典音乐剧的摇篮。由于美国长期强势的文化输出,百老汇一直盖过西区,但很多经典音乐剧(悲惨世界,歌剧魅影,猫等。)在西区剧院生产,并出口到百老汇。如果有机会去伦敦旅游,一定要去伦敦西区看一场戏,绝对是难得的增值体验。
蓝鹅(我真的很喜欢说蓝鹅),即使是百老汇+西区,仍然不能代表音乐剧,因为他们只是英美音乐剧的代表,音乐剧还有一个重要的分支,就是德奥音乐剧。以柏林和维也纳为中心的德奥音乐剧,由德国和奥地利的德国音乐剧团创作,用德语演唱。德奥系虽然可能比西区更陌生,但在音乐界与英美系同等重要,是不可或缺的瑰宝。德奥经典有伊丽莎白(绰号一粒沙),德国莫扎特(缩写德扎)等。此外,法国音乐剧中也有不少优秀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法国莫扎特等。).在哔哩哔哩有一部非常好的德奥音乐剧和一部经典的法国音乐剧。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音乐剧作为一种起源于欧美的艺术形式,在亚洲的发展相对较弱,但日本却凭借其亚洲最好的歌舞团——宝藏歌舞团在音乐界占有一席之地。宝藏歌舞团不仅改编了大量欧美音乐剧(伊丽莎白、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还制作了以日本民族故事为基础的剧目,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剧演员。也许你没看过宝藏歌舞团的演出,但说到蓝泽优希女王阿玛尼,人人都知道!女王在宝中音乐学校毕业后出道,在宝中剧团工作。
目前国产音乐剧还处于发展阶段,但也有优秀的改编作品——《我,堂吉诃德》《音乐之声》等。就个人而言,改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何澄·达(没错,就是《读者》节目中的才女何澄)。这两部剧今年已经在北上广深上演。入过坑的朋友可以考虑看一下。戏剧本身非常经典,何澄的翻译也忠实而优雅。
如前所述,音乐剧是音乐、舞蹈、表演甚至杂技特技的综合表演形式。其丰富的作曲创造了很高的欣赏度,音乐旋律、舞台布景、编导、剧情安排都很吸引人。就音乐风格而言,不仅有常见的流行音乐剧(妈妈咪呀),还有轻歌剧(歌剧魅影)、摇滚乐(法国莫扎特、摇滚校园)、爵士乐(芝加哥)等等。流行音乐剧中的歌曲大多朗朗上口,非常好听,听几遍就会被洗脑,甚至可能很久以前就听过而不自知(记忆中的猫,艾薇塔的阿根廷,不要为我哭泣。就题材而言,有历史剧(悲惨世界)、爱情剧(西贡小姐)、现代生活剧(Q大道、吉屋出租)、喜剧(窈窕淑女)、儿童剧(狮子王、美女与野兽)等等。不管你喜欢什么年代,什么风格,总有一部剧适合你。谁让音乐剧选主题的?)?美丽的风景也是音乐剧的一大亮点。好的布景不仅能给观众美的享受,还有助于更立体地塑造故事场景。地下湖中央魅影的场景景色令人叹为观止。冉冉升起的蜡烛和雾蒙蒙的池面将剧中哥特式的阴郁美学推向了极致,它一出现在首映现场就赢得了满堂喝彩。布景营造的环境氛围也为魅影在歧视和欺凌下的暴虐劣等性格埋下伏笔。说到魅影,打开聊天模式
总的来说,音乐剧是上述元素的完美融合,在一次演出中就能获得视听方面的冲击和享受。买一张票就相当于看了几场演出,简直太值钱了!哎,我们不是说好先搁置安利的吗?!
音乐剧虽好,打开方式也有讲究。错误的打开方式不仅会让你无法欣赏音乐剧,还会让你觉得自己在浪费门票钱,白吃土。所以我先说说我认为正确的打开方式。
虽然不是高雅艺术,但还是不建议第一次接触音乐剧的朋友去乱看。毕竟这种艺术形式的侧重点和电影、话剧不一样。如果你带着不恰当的心理预期去看,很可能会失望。
刚才说音乐剧唱歌是为了讲故事,所以歌舞占了很大比重,必然导致叙事的时间相对较少,所以缺少剧情是大部分音乐剧的特点。尤其是在电影剧情越来越烧脑的年代,音乐剧的剧情真的简单很多。用我一个朋友的话来说,“美剧里十分钟就讲完的情节,在这里唱了一晚上。”哈哈哈哈,我先笑了~所以如果你抱着看剧情的心态看音乐剧,失望是必然的。个人认为,音乐剧的亮点在于音乐、舞蹈、剧情的完美融合,相得益彰,以更加感性丰富的形式向观众传达人物的感情。所以,能够全心全意的欣赏歌舞,真正的欣赏音乐剧,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你想全情投入,前提是:熟悉。你需要熟悉该剧的音乐风格,保证你不会看到风格不喜欢的剧;最好熟悉剧中的歌曲唱段,而不是去现场等惊喜。这和电影很不一样,因为电影的要点是剧情,所以大家去看电影之前都会尽量避免被剧透,以免搅了兴致;但音乐剧的剧情并不是最大的看点,根本没有音乐重要,有时甚至排在舞蹈之美的后面;而且很多故事都是耳熟能详的,真的不用担心被里面的音乐给糟蹋了。所以在我看来,除了剧情,音乐剧就像一场主题演唱会。你会去听一个你不认识的歌手唱一首你以前没听过的歌的演唱会吗?也许吧,但毫无疑问,如果你喜欢某个歌手或者某首歌,你会主动去看Ta的演唱会。熟悉音乐,现场才能更好的欣赏。更何况大部分经典音乐剧都不是中文的,没有任何准备就去现场,对听力也是相当大的考验!
回顾我最初的几部音乐剧,这是一个痛苦的教训。我第一次见到了窈窕淑女。现在回想起来,这是一部非常可爱的喜剧,讲述了一个出身卑微的卖花姑娘被一个无所事事的中产阶级语言学教授改造成淑女的故事。里面有很多经典的唱段,人物也是轻松俏皮的,应该是很美的。可惜当时我毫无准备。我连赫本表演的电影版都没看过,就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进了剧院。整个现场都在纠结“为什么老头要改造卖花女”“刚才这首曲子怎么又唱了?”我把注意力放错了地方,根本不欣赏这出戏。
但是,不知何故,上天教我不要(ji)放手(徐)放弃(bi),于是我有了执着的第二次戏剧体验——魅影。因为之前看过张国荣的《午夜歌声》和根据同一故事改编的《歌剧魅影》,大概也知道剧中的音乐风格,觉得问题不大,于是又信心满满地走进了剧院。蓝鹅发现这部剧属于轻歌剧(也就是大部分台词都是用咏叹调表达的),需要仔细听歌词才能跟上剧情的发展。但没有提前听音乐,歌词只能靠听现场和看舞台两侧来翻译,这让我面对惊艳的舞台布景和编舞,却不得不抓住空隙偷看台词,无法很好地欣赏音乐和演员的表演。一边看,一边烦。于是回到家,我把剧中的音乐放了好几天,去哔哩哔哩刷了好几次25周年版,然后第三次走进剧场刷《歌剧魅影》。这一次,我的眼睛终于够了,沉浸在魅影营造的音乐世界里。我太满足了,兴奋的回家睡不着,捂脸。
我个人觉得判断一部剧是否适合看,最保险的方法就是先看电影版。如果你觉得电影版不错,喜欢咏叹调,那就去音乐剧版,基本不会踩雷。
如果你坚持要看这个地方,我觉得有必要了解一下经典剧目。虽然不是安利帖,但如果一开始就选择不友好的剧,也不是一个好的打开方式。此外,它不是入门指南...先说最经典的。目前公认的经典有四部,也是很多人的首选:
四大音乐剧
以上每一个中文剧名都附有百度百科的链接,英文剧名附有来自哔哩哔哩的官方视频链接。欢迎点击去观(ru)看(keng)嘻嘻。
其中,安德鲁·洛伊德·韦伯和克洛德-米歇尔施?两人都是圈内巨头。除了这些电影,他们还制作了大量广受好评、一鸣惊人的音乐剧,是广大影迷心中的神。外行人只要记住这两个名字,出去虚张声势就够了。
好吧,让我们言归正传。个人觉得魅影最适合入门。究其原因(绝不是因为这是我心中的纯元皇后!)如下:1。这是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谁不喜欢看爱情故事?更何况剧情内容与作者本人的爱情故事高度重合,这个八卦可以百度);2.舞蹈的美景无与伦比,地下湖中央的场景令人惊艳,假面舞会的服装美轮美奂,掉落水晶灯的场景效果非常震撼。我想看这部没有情节的剧。3.音乐完美,歌词完美,全场20多首歌曲优美无死角,营造气氛抒发感情,推动剧情发展,恰到好处。个人认为,如果看完这类剧不喜欢音乐剧,真的可以放弃,站起来~
国内大部分影院选座都比较方便,从价格上就能看出来。前面中间的那个最好。太靠前的座位可能需要抬头看舞台,视角不太好,往下看会有点累;同价位的一楼后排和二楼前排可以选择二楼前排,高度可以加宽可视角度。除了我刚才说的,在国外剧院看戏还有一点要注意:有的座位在前面但是价格很低。这个时候不要急于便宜,因为很多影院都有支撑柱,这些位置可能会被支撑柱挡住,影响视线,所以很便宜。一般购票界面会提示车票是完全遮挡还是部分遮挡(限制查看)。如果预算有限,想坐靠前的朋友可以在buy buy里冒一次险,因为据说有些座位在整个演出过程中只会堵一点点时间,但是老实歪的坚果也会把它当成低价的堵座,性价比很高。所以关键是要注意标签,仔细掂量。
最后说一下看剧的礼仪。其实礼仪和看电影基本一样,只是有一点特别,就是拍照的态度。按说影院是禁止偷拍的,进影院也会有检查。但是,音乐剧毕竟不是电影,不是世界上每个人都有机会去现场看自己喜欢的剧。而且还有很多剧没有官方视频。所以在饭圈,偷拍很常见,甚至被粉丝欣赏。很多喜欢的剧或者cass都不来本地演出,只能通过偷拍的视频一窥其风采。在哔哩哔哩看剧的时候,会有一堆弹幕跪着感谢摄影师和上传者,这也是圈内的一大特色!圈子里偷偷拍的视频,一般都是* * *上传欣赏,非常罕见的还可以换取其他珍贵的资源,这和电影、话剧等其他形式是不一样的。但是,就算圈里默许偷拍,也要讲基本法,不能影响其他观众,更不能影响演员。之前MC大叔(迈克尔·克劳福德,歌剧魅影第一)抱怨,有一次他在舞台上唱歌,舞台第一排有人的手机响了(90年代很少见),那个人也把手机接好,举到舞台上给电话里的人现场表演,吓得MC大叔差点忘词。
写了这么多,感觉看的人如果没被安利到,一定是真的爱我,我也爱你。感谢您的观看。还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