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竭的起源

虚脱的起源与古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中国古代没有凳子和椅子,当然也没有桌子,只有矮桌子。今天有茶几之类的,大多是矮的。“桌”字原写为“卓”,意为“几”高,意为鹤立鸡群。桌凳、椅子等家具几乎同时出现。在此之前,中国的人们和亚洲的很多民族一样,习惯长期席地而坐,大家都坐在一个席子上,不像今天,席子专指凉席。古代席地而坐的习惯在日本、韩国等国家依然可见。

席地而坐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盘腿而坐,双腿在前。在古代社会,坐下的时候把腿放在身前是非常不礼貌的,而是把腿摊开或者不经意地张开。有些不敬的行为史书上有记载,席地而坐时翘二郎腿的情况也有专门的描述,比如秦始皇、刘邦。另一种席地而坐的方式是跪坐,也就是臀部坐在脚后跟上。了解了古人的这种生活方式,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跪拜仪式。正常跪坐时,一般是双手放在膝盖上。在这种坐姿下,如果你想弯腰,只需身体前倾一点,双手放在地上或座位上。所以,对于有跪拜习惯的人来说,跪拜仪式是一种非常方便的礼仪。大家都是跪着坐的时候,互相鞠躬也没有太大区别。当时国王想出现在很高的位置上,却只有自己专用的平台。这种地位高的人跪在平台上的传统,后来沿袭下来,成了一座要建在平台上的宫殿。比如故宫的主要宫殿都有一个高出地面的平台。

不太好知道凳子和椅子是什么时候在中国出现的,但至少在唐代,它们并不十分罕见。有专家指出,李白名句“我床脚那么亮一线”中的“床”,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床,而是中国最早的凳子,是可以折叠的小凳子。今天,北方人称之为“Mazar-e”。它的出现是因为唐代大量外国人进入中国,给中国人带来了坐凳子的习惯。随着凳子、椅子的出现,桌子也出现了,家具的高度普遍提高。“吉”逐渐变成了不那么重要的家具,或者说变成了高脚的“吉”。

与席地而坐不同的是,古代社会的一些民族很早就以吊脚的方式坐在凳子和椅子上。造成这两种不同坐姿习惯的原因往往与气候有关。在寒冷潮湿的地区,坐在地板上显然是不舒服的。在温暖干燥的地区,坐在地板上很方便。所以坐地板和吊脚都是自然环境条件造成的习惯,两者没有区别。对了,发明地毯最早的目的是方便坐在地板上,但是今天人们已经不再关心这些东西了。

但是在中国出现凳子、椅子之后,生活方式完全改变了,长期以来的虚脱习惯并没有改变。作为一种固定的礼仪,跪拜仍然保留着。不同的是,因为人们不再采取跪拜,所以不方便跪拜。时间久了,这种不便就成了礼仪的一部分。向坐在椅子上的人或站着的行人鞠躬,地位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于是,跪拜仪式的不平等和屈辱真的出现了。欧洲人久坐不动,没有低头的习惯。在国王等地位高的人面前,一定要表现出不平等,他们大多只用一个膝盖下跪。所以清朝一些迂腐的中国人误以为欧洲人不会屈膝,其实是不了解生活方式不同导致的习惯不同。然而,习惯往往是文明的一部分。当欧洲文明开始主宰世界时,跪拜仪式似乎已经成为落后文明的野蛮行为。这种观点是在“悬空脚坐”取代“坐在地板上”之后产生的,并没有真正理解虚脱的起源。在人们已经普遍接受“吊脚坐”的今天,祭祀仪式被大规模淘汰是很正常的。只有保持“席地而坐”习惯的人,依然会保持日常的虚脱,他们没有不平等、屈辱等文化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