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评论

《小时代》是一部青春时尚的都市电影,由郭敬明执导,杨幂、、郭采洁和Bea Hayden主演。这部电影改编自郭敬明的同名小说《小时代》。影片以上海为背景,讲述了四个从小感情深厚,价值观和人生观迥异的女孩,在友情、爱情和亲情上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以下是我对《小时代》的回顾。欢迎阅读。

《小时代》名声在外,围绕《小时代》的好与坏的看法似乎针锋相对。

说电影不好的人,一个重要原因是批判力不够,甚至上升到落后价值观的层面。以郭敬明粉丝为代表的说电影成功的人,认为电影迎合了他们的口味,票房很成功。

事实上,两种观点并不一定针锋相对。如果承认文化应该是多元的,那么电影的艺术形式也应该是多元的。可以说《小时代》不够批判,但至少没有赤裸裸的说教。一部电影肯定会体现一些价值观,但不能用一些价值观来轻易评判,除非超越了底线。在这个精神迷茫、难以融合的时代,《小时代》是现实的反映,很难用对错来评判。

同样,《小时代》票房的成功也不能说明这部电影有多好。相反,作为一部类型片和粉丝片,它有太多的不足,还是应该借鉴同类影片。这部电影与好莱坞同类电影相差甚远,更重要的是,它甚至没有遵循一些基本的成功套路。接下来,我将详细谈谈关于《小时代》的“批判”和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是文学批评的一个术语,最初指的是批判现实的作品,并没有指出如何改变现实。按照这个标准,似乎很多文艺作品都可以贴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标签。但如果是这样,“批评”就太容易了。批判现实主义最初来源于文学理论,所以我就从文学理论中取。

自由主义文学可以分为反面乌托邦和批判现实主义。反乌托邦文学拒绝整体主义的宏观建构,认为它最终会使人失去自由。批判现实主义直接批判不自由的现实,并涉及对造成不自由的制度的解剖。反乌托邦文艺作品呈现问题,批判现实主义文艺作品直指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大陆的绝大多数作品可以说只达到了反乌托邦的程度。例如,批评《小时代》的周立铭说,冯小刚的《私人定制》是好的,因为它具有批判性。众所周知,从王朔早期的小说,到给冯小刚的电影剧本,甚至到电影的呈现,都是反乌托邦文学作品的代表,离所谓的批判真的只有几步之遥。

这里可以明确一点,在内地整体文艺环境下,以所谓的“批评”来评判一部电影是没有依据的。让小时代来演这样的角色,看电影真的很high。

著名作家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可以说开启了中国改编烂片的时代。从那以后,不知道有多少知名IP改编的影视作品一次又一次地走上街头,似乎在不自觉地延续着这个传统。要说《小时代》有多烂,那就简单从三个方面来说吧。

一个是演技。里面有演技吗?先不说这个,但郭采洁其实还不错,这是最好的表现。事实是,从这部电影开始,她逐渐被大陆人所知。

第二,主题概念,其实这也没什么好喷的。毕竟是粉丝电影。很多人喷这部电影三观不正,真的不正。但如果你看过原著小说,你就能理解景M .郭导演只是在电影中完美的表达了原著小说中的价值观,但我认为景M .郭导演还是失败了。他想表现社会的复杂和人心的险恶。虽然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但他显然没有这样的人生经历。

第三,故事情节。虽然是粉丝电影,但是粉丝看不到几个女主持人莫名其妙的日常生活。至少,他们还可以吃零食,发展几个电影故事情节,甚至用几个狗血情节让观众过瘾。但是什么都没有。只有景M .郭导演莫名其妙的表达对友情的理解,m-girls一起唱《友谊地久天长》。你要说他就是这个表情。

但抛开这一切,我个人认为《小时代》是一部大众意义上的烂片,但对影迷来说确实是一部好电影。至少对于小时代的粉丝来说,聊胜于无。个人认为,作为《四级》的粉丝,虽然觉得电影很烂,但至少满足了我对IP电影的渴望。你可以说这是部烂片,但你不能说看这部电影的人都是傻逼,萝卜白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尊重每个人的爱好也是最基本的素质。

小时代点评小时代最直观的优势就是提供了大量精致养眼的俊男靓女。有些人可能觉得很棒。谁不会堆俊男美女?但其实真的没有国产影视剧能达到这种精致养眼的程度。就连国内的青春偶像剧和偶像电影也几乎是缺乏优秀作品的空白类型。国内影视业一直不太会拍偶像片和青春片,要么枯燥乏味,要么充斥着死板的主旋律说教,要么就是模仿东方的时尚感,要么就是没心没肺没脑子的大惊小怪。湖南卫视精彩的电视剧《流星雨》就是这种现象最生动的体现。郭敬明的《小时代》无疑是“如何拍好一部偶像电影”的教科书级作品。很显然,景M .郭知道,中国很少有美男子能真正展现精致的时尚美感,服装、妆容、发型也要真正体现时尚的精致品味,不能有山寨感。美女要有自己的特点,帅哥要让人一眼难忘。它们还应该配有慢动作出场和各种裸露肌肉的图片,以增强观众的印象。当然,漂亮只是基本条件,还必须漂亮到能贴合角色的身份和性格,这对导演挑选演员的眼光和导演演员表演的功力都是极大的考验。郭敬明做得很好。以片中的帅哥为例。他们不仅长得帅,而且很帅。顾源叛逆倔强,龚铭成熟稳重,周崇光愤世嫉俗幼稚。片中的帅哥们能引起观众如此广泛而热烈的反响,本身就说明了这部电影作为一部偶像片和商业片的巨大成功。

郭敬明精心构思、成熟稳重、出色的导演风格也是难能可贵的。全片叙事流畅,人物形象生动活泼,笑点此起彼伏。没有一个场景会让人觉得无聊,经常使用的长镜头后续也非常稳定流畅,设计精致,对于一个跨界新人导演来说非常难得。虽然影片中有很多俊男美女,但景M .郭并没有把国产影视剧中常见的三角恋做得引人注目,制造矛盾。而是把情感的指针牢牢地留在了友情上,把叙事的主线留在了林萧的事业奋斗上。爱情剧只是从属于四姐妹的友情和事业奋斗,从来没有篡夺过主持人的角色,让女友情有了足够的场景展现各种温暖有趣感人的新鲜能量。当四姐妹借酒消愁,在平安夜纵情狂欢的时候,当南湘站在节目的舞台上,对姐妹们表示感谢的时候,相信大部分女性观众都会被感动,会觉得“我要是有这样的姐妹就好了”。

此外,该片并非如某些评论家所说的“炫富堆砌”,更不是“病态”。郭敬明在影片中对物质以及物质与情感之间的关系的看法是现实的和折衷的。对物质的热情,对名牌的热爱,是这个物质时代人们的追求之一,没有错。郭敬明只是在影片中正常的表现出来,没有过于物质化和炫富,甚至没有强调不劳而获和派对的生活。相反,无论是富二代古力,还是普通人林晓、南翔,都在用自己的努力打拼,寻找机会,展示能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小时代”。他们甚至对顾源表达了一定程度的鄙视,顾源通过古力的口,被家人给了几十万的信用卡,这绝对是正面的,励志的。再举个小例子说明电影不是炫富。林晓打碎了龚铭的杯子,但是当他买的时候,他发现它太贵了,不能买。如果是为了炫富,肯定会强调这个惊人的价格来“炫耀”,但影片刻意回避价格数字以保持低调。很明显,郭敬明对于用什么尺度来表现影片中的素材是很有分寸的。

郭敬明的导演手法最让我觉得难能可贵的是,他赋予了影片一种漫画式的基调,让剧情始终包裹在极佳的趣味性和欢乐性之中,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自觉地翘起嘴角微笑。有些人批评这部电影失真、虚假、做作,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这部电影的喜剧风格。郭敬明不想以现实的方式讲述这个故事,这可能太残酷和无聊了。而是用浪漫、梦幻、童趣的漫画手法来表现。电影里的帅哥不就像是从漫画里走出来的吗?龚铭像机器人一样僵硬的外表和各种奇怪的怪癖难道不是典型的动漫人物风格吗?影片中有一些搞笑的小细节,表现手法完全是喜剧性的。当林萧发现学校派来谈时装秀的代表是古力时,镜头在这里停顿了几秒钟,只有窗外工人擦玻璃的吱吱声。如果要在林萧的头上加一条黑线,画一只飞过的乌鸦,那就是漫画了。而当周崇光礼貌地问林枭吃不吃冰淇淋,然后把一勺冰淇淋放进嘴里时,林枭嘴里蹦出一个“吃”字,那是尴尬的停顿,那种喜悦感完全是漫画式的。这种欢乐在国产商业片中并不多见,这也是影片能让年轻观众在影院里笑个不停的原因。

最后说一下影片的画外音和台词。有人说电影的画外音让剧情显得支离破碎,支离破碎。我看电影的时候没有这种感觉,而且画外音和剧情的碎片化有什么必然联系吗?《北京遇上西雅图》《致青春》没有画外音。剧情不还是支离破碎的吗?景M .郭唯美的画外音不是比某些国产大片枯燥的画外音和相声字幕强多了吗?而且影片中这些优美的画外音和台词也有值得铭记的情怀和思想。让我们来听听周崇光站在舞台上的即兴发言。“我们生活在一个浩瀚的宇宙中,宇宙尘埃和银河轻尘满天飘,我们比这些还要渺小。你不知道什么时候生活突然改变了方向,陷入了墨一样浓的黑暗。你被失望拖进深渊,你被疾病拉进坟墓,你被挫折踩得体无完肤,你被嘲笑,被讽刺,被憎恨,被怨恨,被抛弃,但我们心中始终保留着希望,一颗不甘放弃的跳动的心。我们仍然在巨大的绝望中努力着。这种不想放弃的感觉,他们变成了无边黑暗的小星星。我们都是小明星。”

这难道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华丽最朴素的励志宣言吗?赞小时代!赞美郭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