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愤怒的小鸟》想表达什么?

看完这部电影,好多天过去了,什么都不想写了。

今天还是忍不住写,不是为了电影安利,而是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渐渐不那么生气了,这样真的好吗?

以前,当我看到一些无法接受的事实时,我久久不能平静。我总觉得我必须做点什么,我总是仔细的看着,思考着事情的来龙去脉。

不知道现在是成熟了还是麻木了。

当然,“生气”不等于“易怒”。每个易怒的孩子都有恶业史。

我记得有一个作家,谈到她小时候暴躁的父亲,总是无缘无故地因为一些小事生气。

她回忆说:“我父亲与其说是对周围的人生气,不如说是对真实的情况和他内心积累的创伤生气。”个人越脆弱,心灵越受挫,越容易生气。每个易怒的人都可能有一颗受伤的心。

就像电影《愤怒的小鸟》一样,庞鸿也曾是一个愤怒的孩子。

他是个屌丝。他又矮又胖又丑。他从小没有爸爸妈妈,经常被欺负。长大后,我送过快递。因为时间耽搁,我受不了客人说一些让他不爽的话。他居然用蛋糕打客户的脸(真的不适合客服)。

因为这件事,庞鸿被告上法庭,结果他激怒了法官,被送进了“精神病治疗班”。他还被沿途的“不给糖就捣蛋的鸟标志”激怒了...这时,“庞鸿”不是一只愤怒的小鸟,而是一只易怒的小鸟。

显然,这种“暴躁”的性格是不可取的。虽然是个屌丝,但懂得自嘲才是屌丝的生存之道。

还好,在“精神病治疗课”上,我遇到了闪电黄、黑爆、大傻红三个好朋友,看起来很有归属感。

人也一样,当你有了归属感,就不会那么躁动不安了。

高潮在后面,胖红的愤怒在一群“强盗猪”来到“鸟岛”后开始升华。

那些不会飞的鸟太好骗了,被猪的花言巧语麻痹了。结果所有的“蛋”都被偷了,“鸟岛”被烧毁了。第一个注意到胖红,生气了。

庞鸿的愤怒激起了全岛鸟类的反应。他不再是那个被嘲笑的屌丝,而是一个救岛救蛋的大英雄。

去年看《Inside Out》的时候,我说人有五种情绪:喜悦、悲伤、恐惧、厌恶、愤怒。

其实每种情绪都有它的用处。电影《Inside Out》里提到,恐惧让你远离危险,厌恶让你远离毒害,愤怒让你追求正义。所有这些情绪,只要用在合适的场景,都是有重大意义的。

情绪有好有坏,人不可能永远快乐。情绪需要转化,而不是压抑,哪怕是愤怒。其积极意义在于争取公平,在不愿意的情况下做好改变和行动的准备。

当愤怒转化为一种正能量,就不是被动的回避,而是勇敢的面对,不可挑战的底线,坚强的意志和决心。

所以才会有“愤慨”和“愤怒”。

面对不公和恶行,很多人选择忍气吞声。然而,好人沉默时,坏人横行;犬儒不在,流氓当道。

关于这部电影,孩子们看着很开心,大人们看着太简单平淡,有人看到了编剧的一些“隐喻”。

我分享这篇文章,不是为了过多谈论电影本身,而是分享一种精神,叫做“愤怒”。

为什么?因为,有一种颓废,叫做“麻木”。在这个雄性激素退化的时代,我们需要保持一点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