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报告是关于动漫对中国高中生的影响。赶紧回答。2000字急!!!!!

日本动画对中学生的影响

第一,纯日本漫画的影响

从1980年代末开始,随着动画片的进入,中国的青少年开始被卷入一个动画片的时代。同时,在视觉文化逐渐强势的过程中,“读图时代”开始主导平民阅读领域。随着这一领域范围的不断扩大,日本动画可以说已经登上了中国动画市场的巅峰。长期以来,它以其独特的魅力主导着中国不同年龄段动漫迷的关注。

在动漫迷大军中,中学生阵容最强。中学生自然是漫画最忠实、最基础的消费者。那么,跟风的中学生喜欢什么动漫呢?根据随机调查,男生喜欢看战斗科幻漫画,女生爱看少女漫画(一些有暴力倾向的女性更喜欢看战斗科幻漫画)。对此,我们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喜欢鸣人的人最多,达到65.48%。网球王子,海贼王,灌篮高手第二。此外,《犬夜叉》、《流氓剑心》、《名侦探柯南》的人气约为34%~47%。可以看出,在沉重的学业压力下,大部分中学生以轻松幽默、积极向上的漫画作为调剂。日本动画片大多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人放松心情,调整身心。

在此基础上,我们请50名中学生谈谈他们喜欢日本漫画的原因。其中,超过80%的中学生被电影中人物酷炫的造型和连贯的剧情所吸引。最常见的一个原因就是日本的漫画搞笑幽默,容易吸引中学生的注意力。据调查,每20名中学生中就有18部日本动画片,滑稽幽默,让人心旷神怡。另外,也有人认为影片中人物的叛逆性格吸引了他们,这个选项的点击率为3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中学生也有逆反心理。所以叛逆的角色在一些人当中很受欢迎也就不足为奇了!还有其他原因,“前卫时尚”、“口袋漫画小巧便于携带”、“科学”、“有点色情,很吸引人”、“暴力血腥,刺激过瘾”,这些也是日本动漫的魅力所在。可见日本漫画其实是良莠不齐的。那么,在这方面,我们中学生在对它丰富有趣的情节顶礼膜拜的同时,也可能接受它所有的负面因素。

调查显示,92.2%的中学生认为日本动画片对他们有一定影响,其中“让人感到轻松和兴奋”的占85.52%,“对中国动画片感到难过”的占96%。其中76.37%的人“崇拜人物”;也有4%说不上来什么影响。。可见日本动漫对中学生的影响在逐渐加强。虽然它对中国中学生的影响大多是正面的(比如放松身心,获得一些科学知识)。但是另一项调查也显示了日本漫画的缺点。平均每10个学生中就有9个在课堂上偷看过漫画,33%的人对其有超过10次的迷恋。这些表现严重影响中学生的学习,是不可取的。

如果中学生迷恋健康的动漫产品,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会对中学生有益。然而,纵观中国整个动漫市场,色情、暴力漫画在市场上泛滥成灾。这种情况下,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学生很容易误入歧途。例子:漫画《有吻痕的爱》讲的是几个男生轮流在女生脖子上展示自己的接吻技巧,画面非常露骨。这种漫画书显然不适合我们中学生。因为我们未成年人还不够成熟,看这种书只会增加误入歧途的几率。

通过全体成员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得出了日本动漫对中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紧跟潮流是这一时期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所以很容易被一些画质华丽,人物独特的空洞内容所迷惑。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早期的日本漫画一直是以鲜明的面孔出现的。时至今日,日本漫画的表达越来越成熟,在刻画人性方面更有经验。但剥去其诱人的糖衣,却能揭示其丑陋的精神内涵和重复的商业元素。在这种背景下,还没有足够鉴赏能力的中学生,因为一些日本动漫漫画表现出的低俗取向和虚荣心理而误入歧途。因此,中学生的素质有待提高。

第二,中国漫画的衰落和日本漫画对中学生的影响。

另一方面,我们得出结论,日本漫画之所以在中国有如此火爆的市场,主要是因为中国漫画的衰落。中国漫画的衰落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

1:对画面概念的误解和受众年龄的狭隘定位;

漫画的概念太老了。我一直认为漫画就是漫画,是7岁以下孩子的爱好。其实漫画并不是只有七岁小孩才会看的东西。在英语中,漫画分为面向儿童的“卡通”和面向青少年的“漫画”,动漫行业也是如此。在日本,漫画分为三个等级,3-12岁;12-18岁和18岁。解决方法:尽快改变对漫画的理解。

2.主题又老又无聊:

好像国产动画片的题材都是“葫芦娃打妖怪”、“琴岛和海尔”,也就是“大灰狼和大白兔”、“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小学二年级以上没人看。说白了,日本三流科幻片《机动奥特曼》(按某些人的习惯归类为动画)比他们好看。解决方法:可以考虑使用大众化的剧本(比如金庸小说)或者年轻人写的剧本(接近青少年的喜好)

3.落后技术或盲目使用“新”技术:

看来中国的动画大概还停留在老式的“塑料纸+水彩笔”(未经证实)的“幻灯片动画”阶段,没有美国数字技术的流畅动感,也没有日本“赛璐珞+喷笔”的柔美。偶尔赶时髦,用电脑上色的作品,也会用“画笔”之类的简单软件填充。色彩不是缺少过渡,而是根本就没有。不要说和美国日本优秀的CG(电脑绘图)相比,就算是传统的手绘也不如,顶多比小孩子的涂鸦略胜一筹。解决方法:采用真正的新技术或者更美的传统工艺(比如水墨画)。

4.计划经济时代的毒害:

中国的动画片大多来自“XX电视台动画部”或“XX艺术工作室”,国家资金支持,经济效益当然是社会效益的背后。于是,动画片就成了没人爱看的“儿童公益广告”或者“儿童教育节目”。当然,他们无法与外来的“文化侵略”抗衡。国家与其花大价钱去生产既没有市场又没有观众的垃圾电影,不如下点功夫去创造一个良性的动漫市场。解决方法:动画制作的商业化和市场化。

5.业余爱好者指挥专业人士或者业余爱好者指挥业余爱好者加上缺乏专业精神:

现在各种各样的人都在搞动漫,不管是专家还是业余爱好者,就是因为它赚钱。国外“加工片”的泛滥,导致国内少有的专业动画师缺乏思考,缺乏进取精神,傲慢自大。既然“动画片是给孩子看的,孩子没有欣赏能力,所以不用下大力气”,所以很多人可以以此为借口偷工减料。解决方案:培养专业动画制作团队,合理使用;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

从上面所说的,我们不难看出,日本漫画之所以在今天的中国如此繁荣,也与中国漫画界的忽视密切相关。我们所谓的文化侵略,其实某种程度上是我们自己造成的。n年前,在X市(不是小地方,好像是深圳),有人发起了“全市中小学生联合告别动画片”的闹剧。最后,我们没看漫画吗?所以我们想说的是:光靠“告别”来防止“文化侵略”是没有用的,只有生产出真正吸引观众的精品。《莲花灯》是国内最高水平的动画。其实《莲花灯》的水平绝对不低于日本(当然《EVA》还是没法比的),但在题材上还是失败了——这个老题材不重新创作就没有生命力了。当我在晚报上看到《荷花灯》首场演出因张信哲信彻而座无虚席,初中女生占了大半时,我的心情只能用“难过”来形容。一部动画电影需要一个歌手来拉动票房,但动画行业的悲哀在哪里?由此可见,中国漫画忽视中国漫画的后果有多严重。不过里面也有优秀的作品,比如很受欢迎的漫画《风云》。

中国漫画的模仿形式也有很大的弊端,从这个问卷的问题10可以看出。

前段时间,52集动画片《隋唐英雄传》每晚七点在北京太清青年频道播出。在影片中,王是一个来自中国的伊朗人,他喜欢的葛淑云是一个土耳其人。此外,还有波斯王后清英、突厥巴莫砺锋和南洋公主戴娜。而且与传统的漫画形象不同,影片中的隋唐人物具有鲜明的日本漫画风格,人物造型更是怪异:影片中虚构的人物葛衣着十分节俭,袒胸露腿;李世民的姐姐李诗宁是一名穿着短裙的大学生。如何看待在改造后的中国传统历史故事中加入这些小说元素?

大多数人认为这个改编不太好,结论大多是:不要在模仿日本漫画的同时歪曲历史,认为这个改编很可笑。可见中国漫画只知道模仿,不知道以身作则。事实上,日本漫画在画古代人物时,并没有把人物的衣服画得很现代(从《流浪记》《犬夜叉》等很多漫画中就可以看出来)。

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认为,为了有效解决日本漫画对中学生的不良影响,我们中学生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来抵制日本漫画的不良侵害。中国漫画界也要重视,画一些我们都喜欢看的,有教育意义的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