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动画片在中国这么不受欢迎?

首先,每年在中国上映的外国电影数量是控制的,国家份额也是控制的。

进口片分两种:分账大片和批量片。

前者一般都是好莱坞大片,基本都是美国的,所以目前五大制片厂集中进出口配额,华纳、迪士尼、索尼一般都是大户,环球、派拉蒙相对较少。最近世界上最出彩的是《速度与激情5》,派拉蒙这两年主要靠变形金刚。。。

还有一些非美片,也可以拍成分账大片。法国已经有好几个了。如果没记错的话,《郁金香芳芳》是分账大片,《飞小子》也曾创下分账大片的国内最低票房纪录。我记不太清了,几百万吧。。。

总的来说,宫崎骏的电影,无论是日本电影还是动画片,都应该算是被认可的电影。

过去一年有20部卖座电影,几家电影公司都在为这个目标奋斗。也是一年20部,据说现在增加到30部了,但是要分国家,基本上所谓的欧洲大国最多三两部,其他小国偶尔翻一部也很有机会。

但是今年3月19,中国输了WTO官司之后,对中国进口电影市场的影响,目前并不清楚,主要是我还没有看到任何官方文件或者报道,甚至详细的报道来说明这件事情,比如指标和配额的变化,所以我真的不知道2011的进口片和批准片的数量。

除了以上两类进口片,这两年还有一种进口片叫“特种片”,说白了就是3D片。

3D进口片原则上不占以上两类指标。

所以从技术上来说,现在每年进口的电影总数必须超过40部。

至于日本电影引入国内院线,这两年基本上是两种题材:动物片和漫画,很少有像《怪人二十面》这样的漫画真人电影。

但碰巧的是,我参与了一部真人版日本电影《日本沉没》的引进。

2006年5月在戛纳市场从TBS买的。其实是和两部电影一起买的,分别是《沉没的日本》和《翡翠森林》(后者是一部关于狼和羊的友谊的动画电影,所以怎么同性恋,翡翠森林是台湾省的译名,在台湾省上映,他们请蔡康永给羊配音,已经很好的说明了问题)。

由于当时最早的一批影片是临时向私人发行公司开放的,这也是一种非常高级的行为,即私人公司直接从外国电影人手中购买影片,在市场上商定大致价格后签署交易备忘录,然后给出相关材料。中国公司回来中影或者华夏要指标,然后进出口手续,其实很繁琐。

因为题材敏感,《日本沉没》终于在时隔一年半后低调在中国上映,没有任何宣传。据说几十个电影拷贝区轮番上映,最后居然赚了4000多万票房,但是资金成本有点高,整体性价比不能说太好。毕竟花的时间太长了。

而《翡翠森林》在中影门槛,具体原因我直接忘了。其实也无所谓。不让进就不让进。你为什么还问?反正结果就是审查。但发行公司向影片TBS解释,并退回影片。

中影有时候会放一部进口片,但不是从政策角度,而是从市场角度。他觉得没市场,会劝你不要做,浪费名额。很难说对错。

就像中影一直对引进皮克斯动画片不感兴趣(不说日本动画片,就说好莱坞动画片吧),因为在瓦力之前,皮克斯动画片在中国的票房都超过2000万,不管是赛车、水下还是玩具,但到了瓦力就更搞笑了。据说中影前半个小时没有台词还说小孩子看不懂,直接给过了。谁说皮克斯动画只给孩子看?

直到3D版的《飞屋环游记》才有所改变,当然也是因为之前的《《功夫熊猫》》。国内市场不能再低估好莱坞动画片了。

然而,日本动画片在中国影院的市场还是空白。

之前好像介绍过几部大电影,机器猫,柯南。一般经过一系列操作,比日本晚整整一年才成功上映。结果《日落》上映的时候,导演还提醒观众,不是《日落2:新月》,是第一集。

前阵子去看国内上映的柯南电影最新一集,和老婆看了一半。我老婆说,哦,我看过这集。。。回家才发现其实是去年在日本上映的一集《柯南》。。。

这就是中国引进的日本动画电影的现状。

宫崎骏最新电影《偷小玩意》(片名不准确——中文片名应该是阿列蒂,借东西的反派)。我在香港看的。电影真的很好,结局也很棒,但是我还是想跟你说实话,从国内的发行经验来看,这部电影在国内可能不会有票房。

即使宫崎骏在国内知名度很高,但要转化为观众的购买力,还需要一个宣传营销的过程,所以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