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职业是“可悲”的。「伤心」的习俗是什么?
农村丧是因为社会的不断变化而诞生的一种新型职业。现在看来,这是一个矛盾的新习俗。
丧葬可以说是农村一种古老的丧葬文化。按现在人的看法哭,与其说是“哭”,不如说是“唱”。人们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悲伤和孝心。哭得越大声越孝顺。
有些人为了得到“孝子”的名声,会出钱让人哭“丧”,于是“丧”就成了一种职业。农村生活,小时候看过《丧》。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了,但是还是有一些地区。但无论以前还是现在,在我看来,把人弄哭都不是真正的孝子。什么是孝顺?赡养父母,安享晚年是孝顺,而不是“生前不孝,死后喊冤”的行为。
与其花钱请人“吊唁”,在面子上赢得“孝子”的名声,不如用这些钱在父母还活着的时候,给他们买点吃的,让他们在心里被称为“孝子”,而不是在父母面前被表扬被骂。而且和以前不同的是,送葬者大多由女性主持,大多用锣鼓伴奏,一边敲锣打鼓,一边唱歌。现在农村很多家庭富裕了,办丧事还是比较重要的。也正因为如此,那些养活丧业的职业丧师,用眼泪、哭声、歌声来帮助逝去的亲人传达他们的情感,当然也得到了金钱。
但对于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现代中国来说,这种农村的丧文化可能不会持续太久。刻意的“丧”并不是一种值得传承和传播的文化,而是一种文化习俗的糟粕,需要淘汰。对逝者的缅怀也需要文明和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