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有哪些?为什么叫13陵?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县天寿山方圆下40平方公里的一个小盆地中。整个陵区曾经有一座陵墙,正门开在南端,两侧莽山和虎峪高耸,犹如一龙以虎的姿势守卫大门。明十三陵最著名的是地面上雄伟的长陵和挖掘出来的地宫中的定陵。目前,十三陵正在向联合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明帝陵的十三座陵墓包括祖成祖(长陵)、仁宗(显灵)、玄宗(景陵)、英宗(裕陵)、宪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宗申(定陵)和宗申。

这些明朝皇帝的陵墓除了大小和复杂程度不同之外,在建筑布局和规则上基本相同。平面形状为长方形,背后是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宝市。从石桥开始,建筑分为灵门、北庭、林根门、林根堂、明楼、宝城。

在十三陵中,长陵建筑是最宏伟的。和定陵一起,是主要的参观对象。

长陵:是明太祖朱康的陵寝建筑。恒恩殿,又称祭享殿,是长陵的主体建筑,是祭祖的重要场所。长陵寺建于1427,非常宏伟。立于三层汉白玉平台上,宽九间,深五间,总面积1956平方米。大殿内有32根金柄木明柱,最大直径1.17米,高65438+。梁,柱,擦,椽,拱门和其他组件都是椭圆形的木材。虽然已经持续了500多年,但依然坚挺如初,气味诱人。它是中国最大的带把手的木厅。

定陵:是皇帝朱的陵墓。10岁登基,年号万历,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48年)。陵园条例仿照长陵。定陵地宫于1956-1958年科学发掘,现已建成定陵地下博物馆。地宫由前、中、后、左、右五个高大宽阔的大殿组成,均为拱券石结构。这些大厅之间有七扇石门。石门设计非常科学,因为它的重心集中在竖井上,虽然重4吨,但打开起来非常灵活轻巧。

地宫布局基本采用“朝前睡后”的制度。前殿没有任何装饰,相当于宫前广场,中殿相当于以前月宫的正殿。有三个汉白玉雕刻的“宝座”,呈之字形排列。每个座位前都有一个黄色的玻璃“五供”,即熏香、蜡烛和鲜花,还有一个青花云纹瓷罐,里面装满了麻油,供长明灯使用。左右大殿无陪葬品。后殿相当于寝殿,称为“玄堂”,是地宫的主要部分,放置棺椁的地方。万历皇帝、小椴皇后和孝敬皇后的棺材被放在棺床的中央。三口棺椁周围有梅瓶、玉料和26个装有金银玉器的红漆木箱陪葬,每口棺椁中也装有大量陪葬品。

在定陵出土的随葬品中,冠和凤冠最为引人注目。万历皇帝的金冠是用极细的金线制成的,上面嵌着两条玩珠的龙。在精美的首饰中,万历皇帝的金冠是稀世珍宝,冠上镶嵌的食指大小的蛋白石光芒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