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青花”艺术教案
《青花墨》美术教案1一、活动内容:
墨蓝色和白色。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装饰花瓶的活动,培养孩子对绘画的热爱,体验印染、装饰带来的乐趣。
2.通过欣赏青花瓷,可以简单了解两种连续花纹的特点。
3.能够熟练使用毛笔和国画颜料进行印染和装饰,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三、活动重点:
使用毛笔和中国画颜料来印刷和装饰花瓶。
四、活动的难度:
两方连续图案的设计。
动词 (verb的缩写)活动准备:
1,教具:课件,实例。
2、上学工具:纸托盘、报纸、刷子、花瓶地图、儿童用宣纸;两个人用的颜料。
不及物动词活动流程:
①开头部分。
1,老师小朋友问好。
2.欣赏视频并介绍主题。
今天刘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了一段老师视频,请大家认真观看。
老师提问:请告诉孩子们,视频中的瓷器有什么特点?只有两种颜色(青花):在古代,人们称蓝色为青色,所以我们看到的这些瓷器就是我们特有的青花瓷。青花瓷只有两种颜色,又叫白青花瓷,又叫青花,很有特色。
(2)基础部分。
1.欣赏青花瓷,激发兴趣。
2.学习印染制作青花瓷。
(1)对话激动人心。
现在老师要用特殊的方法制作蓝色和白色。我不用毛笔画画,只是求清水帮忙。你相信吗?
(2)教师示范印染画的制作方法。
(3)孩子开始做印染画。
3.继续欣赏青花瓷,了解两面连续的花纹。
(1)了解青花瓷花瓶各部分的名称。
(2)理解两面的连续模式。
(3)欣赏例题,说出自己喜欢的部分。
4、儿童完成青花瓷花瓶的制作。
(1)装饰花瓶的口部、颈部和底部。
(2)将印染图片粘贴在瓶子上。
(3)结尾部分。
1,儿童制作设计的青花瓷。
2.装饰角。
3.结束活动
“水墨青花”美术教案2活动内容:水墨青花
活动目标:
1.通过装饰花瓶的活动,培养孩子对国画的热爱,体验印染、装饰带来的乐趣。
2.通过欣赏青花瓷,我们可以简单地了解两面连续花纹的特点。
3.能够熟练使用毛笔和国画颜料进行印染和装饰,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的对称带来的平衡美感。能看懂底色,会注意底色和图案的冷暖对比。
5.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活动重点:
使用毛笔和中国画颜料来印刷和装饰花瓶。
活动难度:
双面连续图案的设计
活动准备:
1.教具:课件,范例2。学习辅助用品:纸盘子、报纸、刷子、花瓶、儿童用宣纸;两个人的颜料;活动流程:
一、开头部分1。向老师和孩子们问好。
2.欣赏视频并介绍主题。
今天刘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了一段老师视频,请大家认真观看。
老师提问:请告诉孩子们,视频中的瓷器有什么特点?(只有蓝色和白色)
总结:在古代,人们称蓝色为青色,所以我们看到的这些瓷器是我们中国特有的青花瓷。青花瓷只有两种颜色,又叫白青花瓷,又叫青花,很有特色。
二、1的基础部分。欣赏青花瓷,激发兴趣。
2.学习印染制作青花瓷。
(1)对话激动人心。
现在老师要用特殊的方法制作蓝色和白色。我不用毛笔画画,只是求清水帮忙。你相信吗?
(2)教师示范印染画的制作方法。
(3)孩子开始做印染画。
3.继续欣赏青花瓷,了解两面连续的花纹。
(1)了解青花瓷花瓶各部分的名称。
(2)理解两面的连续模式。
(3)欣赏例题,说出自己喜欢的部分。4.孩子们完全制作青花瓷花瓶。
(1)装饰花瓶的口部、颈部和底部。
(2)将印染图片粘贴在瓶子上。
三、结尾部分1。孩子们评价彼此制作和设计的青花瓷。
2.装饰角。
结束活动
活动反映: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经验+反思=成长。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这个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越来越为人所熟知。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指出,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写三年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没有反思的经验只能是狭隘的、片面的、肤浅的;一个不会反思的老师,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最多只是经验的积累,一个能不断反思的老师,他的教育智慧会不断增长。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陈旧的观念和不恰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结果他的教学很可能长期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而止步不前。现代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育者第一的理念。教育观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成熟的重要标志。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导致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正确的想法导致正确的行为,错误的想法导致错误的行为。如果一个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落后,那么他越是投入工作,往往对学生的伤害就越大。所以,教师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实践证明,善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努力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师,会加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一旦熟悉了教材,就特别容易陷入机械重复的做法,处于经验、书本、权威、惰性教学的思维定势中。因此,开展教学反思,加强教师的自我评价和自律学习,对于教师主体的发展尤为重要。教师只有将自我发展视为必要和必需,才会努力发展自己,建构自己,形成整体的自我发展观,从而不断推进自主学习教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反思能进一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发现困惑,“教而后知难”,不断发现陌生的我,从而促使他们向老师求教,在书海中寻宝。学习和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新的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方式。
水墨青花艺术教案3活动目标:
1.通过装饰花瓶的活动,培养孩子对国画的热爱,体验印染、装饰带来的乐趣。
2.通过欣赏青花瓷,我们可以简单地了解两面连续花纹的特点。
3.能够熟练使用毛笔和国画颜料进行印染和装饰,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4.和同龄人一起体验不同方式绘画的乐趣。
5.在富有想象力的创作过程中,你可以用简单的材料进行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1,要点:用毛笔和国画颜料印刷装饰花瓶。
2.难点:双向连续花纹的设计。
活动准备:
1.教具:课件,范例2。学习辅助用品:纸盘子、报纸、毛笔、花瓶、儿童用宣纸;两个人的颜料;
活动流程:
首先,开始部分
1.老师向你问好。
2.欣赏视频并介绍主题。
今天刘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了一段老师视频,请大家认真观看。
老师提问:请告诉孩子们,视频中的瓷器有什么特点?总结:在古代,人们称蓝为青色,所以我们看到的这些瓷器就是我们中国特有的青花瓷。青花瓷只有两种颜色,又叫白青花瓷,又叫青花,很有特色。
二、基础部分
1.欣赏青花瓷,激发兴趣。
2.学习印染制作青花瓷。
(1)对话激动人心。
现在老师要用特殊的方法制作蓝色和白色。我不用毛笔画画,只是求清水帮忙。你相信吗?
(2)教师示范印染画的制作方法。
(3)孩子开始做印染画。
3.继续欣赏青花瓷,了解两面连续的花纹。
(1)了解青花瓷花瓶各部分的名称。
(2)理解两面的连续模式。
(3)欣赏例题,说出自己喜欢的部分。
4.孩子们完全制作青花瓷花瓶。
(1)装饰花瓶的口部、颈部和底部。
(2)将印染图片粘贴在瓶子上。
第三,结语部分
1.儿童制作和设计的青花瓷。
2.装饰角。
结束活动
活动反映: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经验+反思=成长。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这个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越来越为人所熟知。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指出,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写三年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没有反思的经验只能是狭隘的、片面的、肤浅的;一个不会反思的老师,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最多只是经验的积累,一个能不断反思的老师,他的教育智慧会不断增长。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陈旧的观念和不恰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结果他的教学很可能长期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而止步不前。现代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育者第一的理念。教育观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成熟的重要标志。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正确的想法导致正确的行为,错误的想法导致错误的行为。如果一个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落后,那么他越是投入工作,往往对学生的伤害就越大。所以,教师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实践证明,善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努力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师,会加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一旦熟悉了教材,就特别容易陷入机械重复的做法,处于经验、书本、权威、惰性教学的思维定势中。因此,开展教学反思,加强教师的自我评价和自律学习,对于教师主体的发展尤为重要。教师只有将自我发展视为必要和必需,才会努力发展自己,建构自己,形成整体的自我发展观,从而不断推进自主学习教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反思能进一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发现困惑,“教而后知难”,不断发现陌生的我,从而促使他们向老师求教,在书海中寻宝。学习和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新的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