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卡通人物的服装

影片中人物的服装、服饰统称为服饰,是影片中人物造型的重要手段和必备元素。服装直接反映了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习惯、品味等特征。展现了剧中特定的民族风格、地域特色和时代感。服装是为了塑造角色,为了体现剧本主题而制作的,直接为剧本服务。在戏剧效果上,服装的模式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其色彩与环境基调和氛围相协调,达到剧情所要求的整体艺术效果。

德国著名电影艺术家Gehar Techl Vic认为,服装和化妆是作为角色出现在银幕上的,因为“表演”是“画面的元素”。在“表演”的概念中,我们要包括:演员本人作为表演艺术的体现,加上面部和服装作为被扮演人物的直接组成部分。可见,服装作为银幕画面的构成元素,具有丰富的意义和艺术价值,这不仅表现在服装的美感上,更重要的是服装成为了银幕戏剧的一个因素,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1)服装与人物的融合为戏剧的发展提供了前提。

服装的作用不仅仅是简单地在人物造型上包裹一个程式化的外观,更是塑造典型形象、个性特征等重要手段。成功的服装设计既能增加形象的视觉感染力和感染力,又能弥补造型形象的阶级和社会因素,是人物不同属性的直接体现。两者的结合既能体现人物的外在表征,又能传递人物的内心感受,比如一战到二战期间。飞行员穿的黑色皮夹克不仅

它是一种防护服,也是勇气的象征。此外,对于那些无法用语言表达、无法用环境描述的情节,使用服装造型不仅能把情节解释清楚,还能加深人物心态,感染观众,揭示主题。

(2)服装成为了银幕画面的“人物元素”,如果构成并影响了银幕语言的自然主义,它就永远不会成为银幕画面的人物元素。服装要成为人物元素,必须与剧情发展中人物的心理变化有机结合,形成服装系列和服装造型的节奏,从而形成造型语言。比如很多影片中,人物在心情悲伤或者事业水平较低的时候,穿的衣服类型与他们的心理状态是一致的。(3)服装色彩可以融合人物和观者的情感,使其具有自身的意义和力量。与服装风格和配饰的融合,本质上是对人物的刻画,并将其转化为“情感语言”,在观者体验和感知后,丰富和发展了“情感语言”的深层含义。比如电影《雷雨》中,女主角的服装就突出运用色彩语言(紫色)来塑造和渲染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的变化。

(4)服装造型的运用是影片的丰富背景。一部电影的成败和它的整个背景(包括环境和人物)。

历史感是淡还是浓密切相关。对于片中群众场景或宏大场景中的人来说,吴娈的色彩处理或服装质感对观众的视觉有着直观的影响,会给人留下印象。任何一部处理得好的影片,运用服装造型,都会让影片的背景厚重而丰富,既加强了影片的历史感,又更具真实性。(5)通过服装造型强化时代感和时代特征。这一点非常重要。服装设计要符合句子中人物的星光、身份和时代特征。在服装设计中,要巧妙地把握造型特点,自然地为戏剧服务。比如人们服装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徽章,就可以联想到解放战争的时代。人物服装设计的主要原则可以概括为:1。具有动态设计和创造性思维。

电影的时空转换和变化,人物不断移动。人物之间、人物与背景之间的和谐与对比的演变,使得服装在屏幕造型的世界中处于不间断的变化状态。

2.个性特征是服装设计和创作的首要基础。

人物的性格特征,表面内容是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时代特征、阶级属性等。深层内容是人物的思想、情感、气质、修养、心理、心性等等。最重要的是服装与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物的潜意识相结合,使服装具有强化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的作用。

3.人们的服饰应该具有民族、宗教和地域文化的典型特征。

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地域文化是人类服饰文化的母体。电影人物服饰的文化信息来源于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母体,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含义和内涵。因此,电影人物的服饰文化也成为银幕上刻画人物、塑造艺术形象的重要媒介之一。

本文所要分析比较的两部动画电影《棋魂》和《围棋少年》都是现实主义的。下面我们选几个例子对这两部电影的服装设计做一个分析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