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失望
主人公威廉·詹姆斯·莫里亚蒂希望通过犯罪来打破这种腐败的阶级制度,建立一个理想国。
《邪路通明》和《犯罪主角》的设定深深吸引了我。虽然动画并不优秀,但如果剧情控制得当,个人认为极有可能成为秋拍的一匹“黑马”。
但是,四集播出后,我就放弃了之前的想法。但在哔哩哔哩仅录得330万播放量和66万粉丝,也证明了这部动画并没有展现出黑马的潜力。
接下来我将从人物塑造和悬疑作品中反转结构的内在逻辑来解释我为什么对这部动画感到失望。
1,刚性表征
莫里亚蒂忧国忧民的故事核心非常明确:通过莫里亚蒂三兄弟提供犯罪咨询的活动,表达背景设定中英国社会阶级的矛盾。
这意味着只有刻画底层人物和贵族以及他们之间的矛盾,才能更深刻地表现出这种环境下阶级矛盾的固化和个人的无力感。
另外,动画以单元剧的形式播出,也使得这部动画需要刻画的角色主要从莫里亚蒂三兄弟转变为他们遇到的那些人和事。
我个人对这种思路深远的悬疑动画要求不高。我在把事件的过程描述清楚的同时,重点写人。特别是要塑造丰富的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展现他们独特的人生道路和命运。
立体生动、细腻可感的人物形象,以及人物塑造带来的真实感和熟悉感,让观众对故事乃至整部电影的意义产生认同感。
但《莫里亚蒂忧国》中的人物,无论是贵族还是低级人物,都太刻板,太没面子。
第一集的伯爵,第二三集的阿尔伯特的哥哥,第四集的男爵,在行为和性格上都非常相似。甚至可以说,把三个故事中的这三个角色调换一下,对剧情不会有太大影响。
尤其是最需要表现出来的最坏的一面,三个角色除了第一个伯爵的行为是一种身体上的堕落之外,在其他行为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表现出一种对下层民众的极度鄙视和冷漠。
这种冷漠虽然经过了三个不同的案例,有一定的戏剧性和张力,但是缺少了太多的细节,让这种冷漠显得有些悬。
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并不能“爱”剧中的人物,他们的喜怒哀乐只是一种“看”的态度。
影片中的真实未必是观众亲身经历的现实,但“真实与幻想密不可分,人类可以借助作为对象的镜子,将内心对现实的自我认知和渴望外化为看得见的现实,一切混淆现实与幻觉的情况都是镜像。”
影视作品需要实现观众对现实的想象,并为其提供心理补偿。观众的带入感和认同感是作品中角色塑造成功的关键。
从这个角度来看,忧国忧民的莫里亚蒂无疑做得并不好,让原本要表现阶级冲突的矛盾变成了个人恩怨的悲剧。
在这方面,我个人认为韩国电影《金福南被杀的故事》更好。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单纯的女人变成屠夫的故事。
电影想表达的主题和莫里亚蒂相似,都是尖锐的社会问题。但影片不断通过不同的细节向观众展现这个问题。里面的每个反派都代表着不同的东西。最好的朋友是上流社会的冷漠,丈夫是极端的夫权,那些老人是被驯化的女人。
同时,底层人物的“失语”表现出的不仅仅是单方面的压迫,更是金福南等人的“自我失语”和“自我麻痹”。
因此,当金福南把镰刀砍向那些泯灭人性的动物时,观众不仅会感到舒服,还会回顾现实,思考当下。
另外,莫里亚蒂的人物塑造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人物形象与核心的分离。
《忧国》的背景设定在19世纪的英格兰,但动画中的人物塑造并没有脱离制作团队的地域观念。
动画中人物的语言、行为、性格都表现出强烈的“日本”感,人物和背景的设定呈现出严重的割裂感。比如第四集,向莫里亚蒂三兄弟点头鞠躬是日本人常见的礼仪。
2.悬念太弱了
“悬疑”对这类犯罪和悬疑作品的意义,莫里亚蒂对这个国家的关心,是不用说的。
这既是作品本身的艺术需求,也是观众的心理需求。大部分观众选择观看悬疑作品时,都是在期待一种悬疑的观影体验。
他们渴望被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走向牢牢吸引,就像解数学难题时,题目越难,得到答案时的愉悦感越好。
创作者把不挂的细节连接起来,观众则跟着剧情进行“大脑推理”。所以好的悬疑作品是创作者和观众之间的一个情节。
然而,作为一部犯罪作品,莫里亚蒂对国家的担忧在悬念中显得有些简单和温和。
第一集中,莫里亚蒂破解伯爵罪行的过程虽然逻辑严密,但表演上没有太多细节和悬念,更像是日记,很难激起观众的情绪。第二集纵火过程也是如此,叙事性大于悬疑性。
这种表达无意中把观众排除在外,自说自话,是悬疑片的硬伤。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安利的是一部日本悬疑电影——中岛哲也的自白。
影片中,杀害女儿的母亲在恶性犯罪后对少年进行报复而没有受到惩罚,这一点通过大量的细节和反转表现出来。所有那些看似不经意的举动都是经过精心计算的,目的是引诱凶手走向最终的毁灭。
3.写在最后
虽然我对莫里亚蒂有点失望,但那只是因为它的期望值很高,作品本身的质量也中规中矩,有好有坏。
最后,我真的很喜欢它的ED。
明媚阳光下的后花园里,三个天真无邪的少年在白墙上画出了自己理想的王国,却不知不觉被涂上了各种颜料,暗示着三人在实现理想的路上,不知不觉间跌入了深渊。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可可橙。如果你喜欢这个答案,请喜欢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