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常识
顾名思义,cosplay是英文古装剧的简称,动词是cos,而玩cosplay的人一般都叫cosplayer。一般来说,cosplay最早的中文翻译是来自台湾省,意思是角色扮演。但是因为这个翻译和游戏中的角色扮演游戏(rpg)是一样的,为了避免雷同,作者更倾向于另一种翻译——装扮。就今天的cosplay而言,其形式和内容一般是指使用服装、小饰品、道具和化妆来扮演acg(动漫、漫画、游戏)中的角色或一些日本视觉乐队和电影中的一些角色。由此可见,cosplay包含了其定位的广阔空间,甚至可以说,只要有cosplayer,这个领域绝对是当今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主流。
Cosplay起源于?
说到cosplay最初的起源,一般认为cosplay的发源地在日本。当然,如果是基于当今时代cosplay的概念,这是可以说的。但是从广义上来说,动画cosplay的真正发源地绝对是西半球的美国,而且就算真的要讨论cosplay的原始形式,作者也可以毫不犹豫的告诉你,cosplay最早出现在公元元年之前的几个世纪!因为无论是公元前1000年左右就已经存在的希腊祭祀的服饰,还是公元前8世纪活跃的共同创作了两部伟大的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大吟游诗人,其实都是在扮演他人的角色。前者成为了后世的先知和预言家,成功地cosplay了神宗徒的存在,后者则像当今舞台剧的鼻祖一样,cosplay了那些史诗英雄的事迹。其实cosplay包含和装扮的意义,不仅仅是指一种外在的可视化,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到cosplay人的内心。好了,言归正传。接下来,我们来说说cosplay的真正发源地——美国。
美国的cosplay可成型吗?
自从17世纪耶稣会牧师阿萨纳修斯·克尔彻(athanasius kircher)发明了“魔法滑梯”之后,动画的出现就成了一种必然。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这种“魔术滑梯”在欧洲流行起来。直到19的30年代末华特·迪士尼的《迷人的小老鼠》的出现,才明确了美国动画的风格,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第一次以动画人物为对象的真正意义上的cosplay开始上演。是的,毫无疑问,可爱滑稽的米老鼠风靡全美乃至全世界。华特·迪士尼抓住机会,于1955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迪斯尼乐园。同时,为了宣传产品本身,更好地吸引游客,华特·迪士尼特意邀请员工穿上米老鼠服装供游客欣赏或拍照留念。所以可以说,这群默默无闻的“米老鼠”扮演者,才是当今时代全世界cosplayer的真正祖先。由此也可以知道,cosplay最初的目的还是一种商业形式,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的大众化消费。把美国,或者更准确地说,把迪士尼作为cosplay的真正发源地,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那就是当时迪士尼服装师所穿的cosplay服装的专业制作。虽然在现在的cosplay服装中,很多都是由盛装者自己缝制的。但作为cosplay的起源地,需要有一个规范系统的服装制作组织。
起初,是华特·迪士尼公司的道具部门为那些迪士尼角色制作cosplay服装,这些角色当时在迪斯尼乐园被打扮成米老鼠、布鲁图、顾斐、唐老鸭等人。公园正式建立后不久,华特·迪士尼扩大了道具部门的规模。除了为影视作品制作道具外,还负责在园区工作所需的所有cosplay服装。当然,这些早期所谓的cosplay服装只是一个固定形状的“大纸袋”,根本没有美感,成品也比较粗糙,穿上这种服装后很容易让梳妆台呼吸不畅。但无论如何,与当时相比,迪士尼此时的cosplay服装制作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
日本是今天真正意义上的cosplay创始人吗?
此刻的日本,因为1947漫画之神手冢治虫改编自酒井七马的红皮书漫画《新宝岛》锋芒毕露,在日本掀起了一股新的漫画热潮。由此,日本整个acg(动漫、漫画、游戏)市场蓬勃发展,从而为真正确立acg在日本的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就在这个时候,迪士尼的宣传活动(cosplay)传入日本,并被acg界模仿。结果成了潮流,成了现在日本acg圈子的常态活动。日本最早的cosplay出现在昭和三十年(公元1955)。那个时候,所谓的cosplay只是儿童游戏室的服装。我记得的那一年正好是《蒙面月光》和《少年杰特》在日本播出的那一年,所以当时很多孩子都是这两部作品的主角。这个时候的cosplay虽然纯粹是小孩子之间的玩具,但是还是很讲究服装的,当然前提是要有钱。当时日本还没有专门的cosplay服装店。孩子要想有和动画里主角一样的衣服,必须先请人画设计图,再去百货公司请人缝。当今著名的游戏制作人广井Oji Hiroi,在他家附近的一条艺术街上,被那些艺术家要求画cosplay小时候的服装设计。这种相对粗糙的局面维持了近二十年。直到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日本的acg经历了探索和成长时期,cosplay作为acg的附属文化才逐渐得到真正的发展。可以说,今天cosplay的理念完全是继承了当时的日本。
然而,到了80年代,日本cosplay虽然在更高的年龄层和更多的群体中发展,但仍然没有真正的纯cosplay活动。此时的cosplay更多的是依附于acg带来的另一种周边文化——粉丝俱乐部(其作品被称为范志)。“繁峙”一词起源于日本,原指“一群志趣相投的人共同创作自己的文学作品,称为繁峙”。换句话说,只要志同道合的朋友把自己发表的文艺作品集结成一本书,就不会由商业出版社出版,而是自己出钱印刷,在同道朋友中流传,都可以称为“范志”。由于当时日本动画和电子游戏文化的盛行,很多好的流行作品在同道好友中很受欢迎,“改编商业作品,以外传的形式编写漫画粉丝故事”逐渐成为粉丝界的主流。于是,大量的粉丝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且为了在粉丝俱乐部招募会员,推广自己(第一个粉丝俱乐部开始于1975 65438+2月,当时只是一个32个组织,600多人参加的小型粉丝俱乐部,到了80年代就变成了一年两三次的超大型粉丝俱乐部)。于是,这股风潮像爆炸一样,迅速在同道好友中引起风潮,加入cosplay行列的人数迅速增长。后来的火爆程度甚至堪比粉丝的即时销售会。
经历了六七十年代的幼稚和八十年代的初创,九十年代的cosplay随着日本acg行业游戏产业的迅速成熟(最典型的就是任天堂、世嘉、索尼的次世代机型之争)和视觉乐团的层出不穷,开始步入正轨,成为了一种规模非常庞大的acg行业的附属文化。20世纪90年代,日本acg产业成功举办了大量的动漫展和游戏展。这个时候,日本漫画家和电子游戏公司为了推广自己的产品,找了一些男男女女在这些游戏展和漫画节上cosplay成acg角色,以吸引参展商。这一举措可以说与华特·迪士尼开设迪士尼乐园时如出一辙。由此可见,cosplay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在于acg本身的商业化。可以说,只有把cosplay作为一种商业推广手段,cosplay本身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认可。
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cosplay怎么样?
Cosplay传入中国较晚,台湾省最早有记载的cosplay是在1995年8月27日,地点在高雄佐贺世界一楼,但据报道当时规模并不大,人物多在电子游戏中。之后,6月1996 65438+10月13,台北熊宝宝餐厅由“超橙团”举办秋季派对。虽然会前广为宣传,很多人都知道,但规模还是很小。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月中旬,1997,连续举办了三场活动,cosplay人数开始增加,从此形成了台湾省cosplay圈子的特色。此后,台湾省的cosplay活动数量逐年增加,场地也从北部向中南部发展。台湾省cosplay活动的火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Cosplay先于台湾省出现在香港。据说香港早在1993就有了自己的cosplay。那时候香港还没有歌迷会。一般来说,歌迷会通过当时香港每年举办的艺术节的场地进行展览和销售。正是在那一年(1993),一个名为“400尺”的粉丝组织穿着《银河英雄传》中盟军的制服出现在会场,他们这群人成为了香港最早的cosplay。明年在同一个场地,他们也扮演了盟友的角色,不过这次他们还带了另一组名为“uvrz”的粉丝俱乐部来进行角色扮演。“uvrz”的女成员穿上日本女巫服,用女巫棒为来访者祈福。1995年《400尺》出演《机动》,而《uvrz》则在当年开始出演一些著名的acg角色,比如《乱马1/2》中的尤晶,或者《吾爱》中的Beludandi。从1996年开始,“400尺”俱乐部退出了任何一个cosplay,但与此同时,其他粉丝俱乐部也开始陆续换装,使得香港cosplay圈子的数量不断攀升。在这之后不久,香港第一场粉丝故事义卖由“uvrz”、“漫画宝贝”、“火狗工坊”联合举办(但也是唯一一次,此后香港再无此类演出),当然也再次扩大了cosplay在香港的影响力。
因为影响力逐年增长,香港漫画协会于1998年7月30日至8月3日开始举办第一届真正属于漫画迷的动漫展。当时入场费是25港币。据说这次展览中的cosplay是历史上最受欢迎的一次,许多人都在战斗游戏中扮演过角色,如八神和曹。当时香港第一届cosplay比赛——“fun fun服装大赛”的冠军是一个打扮成《封神传奇》中乾达婆王的女孩。之后,se Corporation、tg Workshop和香港艺术用品专业中心于1998年8月30日在旺角麦花臣举办了首届室内运动漫画世界。并首次在会场中划分出“换装摄影区”,方便参与者拍照留念。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当时已经有人开始cosplay《狗夜*》!?随后几年,大学社团间的展览逐渐开始崭露头角,成为香港cosplay社团中又一活跃的场地。
相比之下,cosplay在中国大陆出现的较晚,直到1998,国内才有一些零星的、自发的个人cosplay秀,而在此之前,也没有一定规模的粉丝即时销售会。所以即使有cosplay,数量也极其稀少。但由于日本、台湾省和香港地区cosplay的成熟,中国大陆的cosplay发展迅速而稳定,2000年8月成功举办了中国大陆首届cosplay大赛。次年,华谊公司凭借其在网游上的巨大影响力,以主打产品《石器时代》为名,开始了“2001最佳石器cosplay大赛”。与此同时,沪、广、京等地区近年来频繁举办漫画展和同人展,使得中国大陆的cosplay有了一定的规模。
cosplay最重要的是什么?
对于cosplay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你长得怎么样,而是你怎么做衣服。一般来说,有四种方式可以得到cosplay的衣服,分别是送给别人,在专卖店买,自己做或者请裁缝店量身定做。
1:他人发送
当然,这必须是受欢迎的。你在动漫展或者生活中认识的一些cosplay服友,不要cosplay服的时候可以请他(她)过来,但是这种机会比较少。
2:去商店买。
这在日本是非常罕见和常见的。比如日本有官方cosplay服装出售,cospa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的服装是官方认可的。还有一些做cosplay服装的店铺,因为是私人制作,所以不官方。在台湾省,基本都是非官方的cosplay服装店,但是有二手cosplay服装店,既经济又方便。至于港和中国大陆,连专门做cosplay服装的店都很少,一般都需要定制。
3.自己做
其实cosplay最大的乐趣就是自己制作服装和道具。当然,如果要自己做,首先要会裁缝,家里最好有缝纫机。一般来说,一个人选料、设计、制作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除了拥有技能和工具,精神集中也是相当必要的。一件衣服从最初的图案到完成,确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同时,衣服做好时你能感受到的快感是别人无法企及的。
4.裁缝店量身定做
去裁缝店裁缝是香港和中国大陆cosplayer的普遍做法。这样做的好处一是价格便宜,二是便于自己提出要求。总的来说,裁缝店在中国大陆很好找,但是真正会做cosplay衣服的人不多。通常在中国大陆,你可以在提交订单后的一到两周内拿到衣服。如果这个时候你对衣服有什么不满意,店主一般会当场给你换系统。
其实做一套cosplay套装真的很贵,专卖店里的成品衣服一般都要近千元。虽然自己制作花费较少,但根据cos角色服装的复杂程度,有时会花费近600元或700元,也需要相当大的努力和人工。鉴于此,在台湾省,cosplay被一些人称为浪费生命和金钱。但是对于广大的cosplayer来说,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今天cosplay怎么样?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探索,如今的cosplay已经相当完善。它不仅可以玩人,还可以玩漫画和游戏里的任何东西,比如动物和机器人,只要你想玩就玩,没有任何限制。但是,有时候作为机器人走出每一步都是非常困难的。有些人打扮成了太空战舰,还得像战舰一样在地上爬行,真是不可思议。cosplay作为acg的附属文化,日益成为当今社会青年文化娱乐的主流。Cosplay可以用来活跃朋友的生日聚会,大大小小的动漫展,或者恋人之间的“化妆舞会”的气氛。更重要的是,在cosplay的同时,你可能通过制作和学习别人的cosplay,结交一些良师益友,也可以在满足自己身心的同时娱乐大众。
如今的日本,除了春秋两季定期的东京电子游戏展和各种动漫展,还有cosplay年会,可以说是日本全国cosplay界精英的聚会,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换装的机会。除了年轻人,日本的cosplay爱好者也有孩子参与其中,有的孩子甚至和父母一起装扮,练习一场各种大小的cosplay。另外,cosplay在日本还是一个职业。日本当红歌手柏原崇和吉原藤原也非常喜欢cosplay,可见cosplay在日本的魅力影响之大。
但是在享受乐趣的同时,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日本对游客拍摄cosplayer有限制。除了场馆内特别设置的cosplay摄影区,游客不得随意拍照。以每年的东京游戏展为例。cosplay没有所谓的活动。就在会场外面的走廊里,很多cosplayers都会过来给大家拍照。当然他们也会出现在场馆内,但是原则上cosplayers是不能在场馆内拍照的,可能会有人答应让你拍照,但是你必须到外面去拍。至于原因,第一,因为场地是厂家的活动,只能拍厂家的show girl。虽然厂商不一定管,但cosplayer本人也不一定喜欢这样的无序行为。日本人总是按规定来的,不是应该拍照的情况,会拒绝的!其次,因为他们大多比较注重自己的身份,希望你能尊重他们,所以当他们想好好参观的时候,可能不希望有人一直给他们拍照。至于第三种,是因为很多日本cosplayer对自我表现的要求很高,所以在场地拍摄条件不好的情况下,不希望被人以这种方式拍摄。如果他们想拍照,他们宁愿去外面可以拍照的地方,有足够阳光的地方,摆好满意的姿势,让你拍出漂亮的照片。当然,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拍照一定要得到人家的同意。拍照是绝对不礼貌的!
此外,cosplay战队作为日本的象征文化,在街头表演中也能看到。神社桥附近,是原宿国际知名街头秀- cosplay的大本营。这里的Cosplay简单分为几个派系,比如宫娃娃系、星视系、卡曼系、椎名护士服系、白脸系、自创系等等。周六和周日下午人群最集中。事实上,这种自我表现的文化最早是在原宿的服装店“budeikku竹子”开业后流行起来的,形成了周末在“行人天堂”聚会的氛围。所以这群穿着奇装异服的人一度被称为“竹子”,在80年代达到了高潮,但目前这个称呼已经逐渐被人遗忘。
怎么才能参加cosplay?
作为一种非官方的娱乐活动,无论是在日本、中国大陆、台湾省还是香港,对其参与基本没有限制。只要你有自己的cosplay服装,就可以以社团或个人的身份参加各种展会的cosplay活动。
Cosplay本身并不局限于角色,所以在展览之前,你要先从各种acg杂志中挑选出你想要扮演的角色,然后开始收集关于这个角色的各种信息和资料。比如人物的服饰、道具、形象特征都是需要考察的东西。然后你就可以准备服装了。至于具体的操作方法,上面已经提到了。
这样你就可以高高兴兴的跑到场地,参加cosplay的表演,直到发射那天。
cosplay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很难说cosplay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毕竟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在外人看来,cosplay是一项不经济、无意义的活动。我记得台湾省有一个真实的事件,因为媒体不了解cosplay而导致不实报道。那么cosplayer得到了什么?
其实就像作者在上一篇文章里说的,真正的cosplay不仅仅是装扮它的外表,更重要的是交流心灵。试想,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城市社会,每个人都会因为工作或学习上的不如意而承受各种压力和困惑。如果这个时候能抛开这些,cos出另一个自己,岂不是对自我精神压力的极大解放?通过角色的相互转换来放松心情,放松自己,所以我们不只是把cosplay定位在acg这个角色上。其实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都不一样,不是吗?毕竟,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类,肯定都有自己的烦恼。今天,无论你是一个贫穷的乞丐,还是一个富人,你都有自己的烦恼。所谓的acg人物,在cosplayers存在的现实世界(三次元)中,没有什么好担心的。cosplay玩家也可以通过cosplay成为acg角色,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解脱,一种对现实的暂时逃避,一种思想上的暂时转变。即使acg的牺牲已经过去,我们还是要面对现实,但是我们当时感受到的那种喜悦,那种逃离现实痛苦的轻松感,可以让我们更加积极、自信、期待。
声优是什么?
没有他们和他们的存在,只是光影的穿插,动作和场景的变化。
这一切只有在注入声音的诠释后,才能真正活起来。......
声优,我们动漫界最具杀伤力的团体,让我们慢慢走进你。......
1.声优的意义和简单
在日语中,“优秀”这个词的意思是“演员”和“表演者”。这个意思还是来源于汉语。在中国古代,梨园里的演员被称为女演员。声优,顾名思义,就是用声音表演的人,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配音演员。声优日语发音,英语发音CV(character Voice),也有cast。
传统意义上的声优在于外语片、动画、电子游戏的配音,基本都是隐藏在幕后的。然而,日本的声优界目前正处于一种被称为“偶像声优时代”的热潮中。其特点是很多年轻声优通过做大量配音以外的活动来拓展自己的演艺生活,使得声优成为娱乐圈的一种新的偶像形式。
在日本,声优有自己的办公室。一般的配音工作也大多由事务所接洽。著名的有青儿制作(林原惠、绿川光等。)、81农产品(关俊彦)和尤尼生活合作社组合在东京(关智一)。当然,也有像横山智佐这样的自由配音演员。声优的事务所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有跳槽的情况。
声优学员在进入事务所从事配音工作之前,必须在声优培训中心学习。学校的培训课程非常复杂,可谓五花八门。除了学剧本,练肺活量,变声,还有大声的喊叫和大笑,甚至还有竹剑练习,训练声音的瞬间爆发力。学习期满后,由于大部分声优培训机构都与事务所挂钩,毕业生可以进入事务所,成为真正的声优。
以上是关于声优的基础知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声优的重要性。
一部成功的动画,侧重点可能不同,但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剧情、画面和音效。近年来,包括音乐和配音在内的音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除了音乐上的成功,如《流氓剑的回忆》和《星际牛仔》,甚至还有以声优为卖点的动画。好的配音对于整个动画的画龙点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物的塑造,故事线的展开,主题思想的表达,很大程度上都是靠配音来完成的。决定配音质量的是声优。
个人认为,日本动画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独特而有个性的角色。但是,如果声优不在幕后给这些生动的角色注入说、笑、哭、怒等人类情感,赋予他们真正的生命力,那么这些栩栩如生的动画角色就只能是画家或电脑酝酿出来的活性色块。从这个角度来说,声优对于一部动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声优配音的水平和电影配音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动画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二、日本声优的历史和现状
大多数声优粉丝都是通过日本动画接触到声优的,声优的发展与动画的发展息息相关。先从日本动画的发展说起,一窥声优的发展。
在很多分析文章中,日本动画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也有六个阶段)。专业动画声优的出现大致在第二阶段,时间大概是1970到1980。这个时候的作品,比如大家熟悉的宇宙战舰大和号和机动战士高达,比早期的作品更吸引人,还加入了一些音乐元素。这时候出现了很多我们熟悉的老牌声优。在此之前的60年代,日本因为外语片出现了声优热。
第三阶段,1980到1995,是动画音乐和声优质的飞跃时期。1982年,一条辉是转折点,动画音乐逐渐成为生产的一大焦点。宫崎骏其人先生一系列作品的出现,逐渐将动画音乐的制作推向了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的中后期,大约从1987到1993,动画声优陆续崛起,逐渐从幕后走到银幕前。很多声优团也是依靠动画作品,比如乱马1/2的DoC,我的女神的女神家族俱乐部等。此时的日本动漫产业已经形成了动画、音乐、声优的潮流。
随着声优陆续走到荧屏前,受到粉丝越来越多的欢迎,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这让声优成为娱乐圈一种新的偶像形式,正式宣告了“偶像声优时代”的到来。
稍微关注日本声优的朋友都知道,在这个时期,女子声优的受欢迎程度远远超过男子声优,这和美少女动画这几年的火爆不无关系。因为动漫的火爆,很多年轻女子声优也受到了粉丝的欢迎。从1992年的美少女战士《美少女战士》开始,以1993年开始的《OVA My女神》和《蜂鸟》中的五位偶像,即小野三穗、天野、玉川纱己子、草地章江和桂明为蓝本,成立了女神家族俱乐部(井上喜久子、冬马由美和久川绫)。声优不仅给动画、外语片、电子游戏配音,还唱歌、写真集、光盘、散文集、主持电台节目、开演唱会、参加粉丝俱乐部聚会。成功的例子包括在Oricon专辑排行榜上名列榜首的林原惠,去东京武道馆演唱的Zhuimin,以及在1998年拍成电影的Kuniko Tanaka。声优形象的偶像化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成为声优,声优培训机构或相关专业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
日本声优的美少女风潮已经吹了好几年了,但是不太受关注的男声优最近也逐渐积累了人气,从近几期相关杂志的声优排行榜就可以了解到,尤其是有团体活动的男声优团体,比如解散的E.M.U(绿川光,Okiayu Ryoutarou,神奈延年,石川英郎,坂口大助)和Weiss(子安武人,关智一,洁澄碧,三木新一郎)。听说绿川光和神奈延年最近组成了一个新团“零不死鸟”(在声优界,组团是提高人气的有效手段)。这是否预示着在女子声优称霸全国的热潮过后,将会出现一个男声声优大行其道的时代?让我们拭目以待。
转自声优x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