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动漫审核标准

中国的动漫分级制度是对国外各种分级制度的复合参考。

也就是基本保证孩子在父母的陪同下,能够理解并且不害怕影片中的内容(比如PG-13)。

其次,影片至少大部分内容符合原影片产地的卫生等级标准。(如果原产国的分级标准有问题,国产片就按同样的问题修改。)

注:关于这一点,可以对比一下05-06年的哆啦a梦和这两年的哆啦a梦,内容变化明显。我不多说了。

那么,目前国内对动漫的定义只看初中以下水平(忘了原文了...抱歉),也就是青少年范围内。所以对应的复习范围更窄,没有更细微的年龄划分。这与一些国家相差甚远(毕竟动漫产业在中国并不是一个重要的门类)。

最后,数量有限。每年进口数量有非常明确的要求。另外,如果打算引进动画,需要遵守一些相关规定。广电网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也不知道现在这种规定是否还存在。但在几年前确实存在(这个我就不多说了,大致就是把原创动画和引进动画绑定,不是内容,而是其他层面。)

=========================================

我来说说一楼的吐槽。

《笑看世界》的动画大部分是上海动画电影制片厂做的,成本和制作周期浪费太长。后来中国改革开放后,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为不满足现状而离职,被停职。可以说为《莲花灯》的后期制作埋下了不少的难关。而且《莲花灯》的盗版确实让当时的制片方寒心(院线版当天出现,副本版第二天出现),这也是目前大部分制片方不愿意投资动漫行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且中国的动画制作在当时这些人走了之后基本就失传了(《蝌蚪找妈妈》的拍摄是动画制作人模仿齐白石的画风制作的,耗时数年。这些人走了之后,也不可能再有人经历几年的时间去培养一批类似的人才,所以风格类似的水墨动画基本可以算作消失了)

最后,目前中国的动画制作还停留在光明面的艺术范畴。大多数商业产品的成功,比如蓝猫和大头小头,都充满了一定的偶然性(即前期投入大于前期收益,市场变化然后被动成功)。对于大多数动漫公司来说,这是模拟不出来的(资金链解决不好)

而且除了公司,广电、电视台作为动画播出的主体部分,也是相当不足的。(目前国内动画制作的成本平均来说超出了大部分电视台的承受范围)

国内电视台普遍不把成人动画当成稳定的好观众,仍然以上世纪的家庭主妇节目为主,这也是大部分动画完成后无法推广的原因。

(在吐槽1楼之前数一数国内有多少动漫频道。一部电视剧的最低制作成本是1万。动画制作要乘以三,然后能卖出多少个电视台,平均每个电视台卖多少?先算算。)

============================================

楼上的审核步骤和流程与审核内容和规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