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三欲七情是什么意思?
六欲:眼、耳、鼻、舌、身、意。
佛陀说他知道六样东西: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和头脑。
产生六尘色、音、味、味、触、法。
所以有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佛教一本字典里的七情,指的是普通人都有的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大智慧论》卷二中记载的六欲,是指普通人对异性所具有的六欲:色欲、容貌、尊严、言谈声音、圆滑、人性;或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欲。今天所用的“世俗欲望”一词,是指人的情感、欲望等。,套用佛经中的“六欲”。
七情是什么?礼记?6?1李云说:“喜、怒、哀、惧、爱、恶、欲,都是可以学习的。”可见,情感是情绪的一种情感表达或心理活动,欲望是七情之一。奇怪的是,佛教的“七情”和儒家的几乎一样,都是指“喜、怒、忧、惧、爱、恨、欲”七情,把欲放在七情的最后。中医理论略有变化。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惧、惊”七种情绪。这七情过度兴奋,可能会导致阴阳失调,气血凝滞,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发人深省的是,中医没有将“欲”列入七情之中。
那么,六欲是什么呢?“卢春秋?6?1桂生首先提出了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之人,六欲皆有之者。“那么六欲到底是什么?东汉哲学家高诱对此评价道:“六欲,生,死,耳,眼,口,鼻。“可见,六欲指的是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人要活着,怕死,要活得有味道有色彩,所以要用嘴吃,用舌头尝,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这些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不用教也能学会。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欲”。然而,佛教的大智慧理论远非如此。它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容貌、尊严与体态、言语与声音、流畅与人欲。基本上六欲定义为俗人对异性的六种自然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
现代人似乎更喜欢笼统地提到“世俗欲望”,而不具体区分世俗欲望。有一首流行歌曲的名字是“世俗的欲望”。歌词记不太清了,但有几句话印象很深。他们说“我醉了,但醒着的时候更心痛”。“我不希望你在我陪你度过一段在世俗欲望中煎熬的日子时停止哭泣/我不希望你停止/世俗欲望打翻/笑着哭着笑着,想着你的样子……”《世俗的欲望》里的歌手虽然没说清楚,但他其实做了一个现代青年。
说到这里,爱和欲望似乎已经统一了。换句话说,爱和欲望是分不开的。没有爱哪里会有欲望?无欲无求哪里能得到爱?没有爱,没有欲,六净,四空,没有人间烟火,没有儿女情长,没有喜怒哀乐。这样的人要么是尼姑,要么是和尚,要么是神仙,要么是鬼。
从这个角度来说,世俗欲望是人的基本生理要求和心理动力,是人性的基础,是每个人的天性,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色彩。但人不一样,世俗欲望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俗话说,世俗的欲望每个人都有,而且差别很大。正因为如此,如何表现人的世俗欲望,成了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和丰富多彩的话题。
但是,情感毕竟不等于欲望。在现代中国人的概念里,情感和欲望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情绪主要是指人的情感表达,属于人的心理活动范畴;欲望主要是指人类生存和享受的需要,属于生理活动的范畴。有句谚语说爱情太悲伤,欲望太强烈伤害身体,说明爱情和欲望分别属于两个密切相关但又不同的领域:心灵和身体。其次,情感和欲望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情感可以生出欲望,欲望也可以生出情感;欲望的满足需要情感的投入,情感的愉悦也依赖于欲望的满足。但是,如果非要把感情和欲望按顺序排好,不妨来一场辩论。那恐怕正反双方都能振振有词,讨论起来也会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生动有趣。问恋爱中的青年男女。虽然它们在那里,但是很难说爱和欲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果一部文艺作品是无情的,那恐怕就不是文艺了,但如果要从一部文艺作品中寻找答案,可能就更加扑朔迷离了。
然而,科学家们已经明确表示。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一切都可以分为三类:矿物、植物和动物。矿物质是没有生命的;植物有生命但没有欲望,只有接受没有感觉;动物是有生命和欲望的,它们懂得感受。人是动物,当然有基本的生存欲望,所以孟子说:“人不同于动物。”但人毕竟不是动物,而是更高级的动物,是“万物之灵”,当然比动物的欲望高级得多。也就是说,人类不仅可以接收和感受信息,还可以通过给予和接受信息而产生感动、兴奋和冲动,并对其进行理性的控制或处理,从而将动物的欲望发展到情感和理性的高度,而普通动物的欲望和感受只停留在本能的层面。从某种意义上说,文艺是表达世俗欲望的艺术。看一部文学作品的精细、高雅、通俗,有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看作品表达世俗欲望时,情感和理智与时代相适应的程度或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