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内容是什么?
16年2月23日,市民政局召开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益服务座谈会。北京抗癌乐园、北京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等11社会组织领导参加了会议。市民政局副局长谢、市社团办党委书记温青云等领导出席会议,并为11社会组织颁发了荣誉证书。
会上,11基层社会组织畅谈了参与社会组织服务民生行动的感受,交流了组织实施公共服务项目的经验和体会,感谢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大力支持,一致表示将为首都社会建设投入更多的热情。
今年民政局组织社会组织服务民生。以扶贫助老助残等十大民生领域为重点,将社会组织公益项目纳入统一规划、计划和实施。活动开展以来,全市社会组织积极响应,踊跃参与。1846个社会组织申报社会福利服务项目2706个,动员社会组织工作人员、会员、志愿者近50万人,* * *筹集社会资金22.98亿元,惠及998万人。服务民生行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得到了民政部和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和群众的好评。
市协办党委书记温青云介绍了政府购买服务的实施流程。2010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项目被列入北京市政府计划办的直接关系群众生活的重要实事。市政府专项拨款15万元购买300个社会组织公共服务项目,民政局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规范,完善组织管理机构,对项目实施进行监督评估。目前,政府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社会组织公益性项目购买工作按时保质完成。政府购买服务的实施,一是创新了财政投入体制;二是建立了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合作关系;三是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制度规则;四是基层社会组织项目得到支持,形成了政府合理转移、规范、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的新体系,发挥了政府资金的引导和鼓励作用,促进和提升了社会组织的能力,为社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市民政局副局长谢指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项目是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行动,是社会组织开展公共服务的重要引导和激励措施,提高了社会组织开展公共服务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调动了社会组织参与服务民生的积极性,对首都社会建设形成了强大的工作推力。北京市社会组织服务民生行动是我市社会组织建设发展中的新生事物,是“大民政”理念在社会组织建设发展中的具体实践,是社会组织建设发展历史上的首次大规模联合行动,在组织形式、规模层次、涉及领域、制度创新、运行效果、社会影响等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谢强调,培育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社会组织管理机关今后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搭建平台。管理机构要把保障、改善和服务民生作为工作任务,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响应政府号召,顺应社会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人民;二是提供舞台。通过开展各种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社会活动,为社会组织提供发展空间,将能够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项目交给社会组织运营;三是支持发展。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努力营造社会组织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社会组织不断提高组织能力、工作能力和发展能力,更好地服务社会建设;四是鼓励奉献。挖掘先进典型,大力宣传、表彰和鼓励,树立品牌,提高社会组织的影响力和社会认知度,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上海:上海浦东新区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
购买公共服务是政府履行职能的新途径,也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社会合作互动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上海浦东新区以建立和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服务机制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组织发展。社会组织的新作用日益凸显,政府与社会组织的新型关系逐步重构,政府管理和服务社会组织的新途径逐步形成。
建立规范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
浦东新区明确规定,将原来由政府主办、为社会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事项交给有条件的社会组织,探索“政府承担、项目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履行”的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新模式。
建立新机制。浦东新区制定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施意见,在全市建立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明确了购买公共服务的相关内容:实现预算管理,将购买公共服务的费用纳入预算;加强合同管理,政府和社会组织的责任、义务和服务要求都在合同中体现;建立评估机制和规则,在项目合作前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社会组织进行资质审查,合作期间跟进,合作完成后进行社会绩效评估。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该区有关部门委托社会组织承担公共服务项目近6000万元,专门组织8个政府部门和13个社会组织签订服务购买合同,涵盖慈善救助、农民工子女教育等领域,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
规范程序。《区民政局购买公共服务试行办法》确保了购买公共服务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首先是明确范围和项目;二是明确岗位职责;三是明确操作程序;四是明确项目的采购方式;五是明确评价方式。从服务提供者、服务承担者、服务事项三个方面,合理界定购买公共服务的行为;将项目协调、监督和评估的职责分解到相关办公室;对服务商的资质、服务质量和服务业绩进行评价,采取服务商内部评价和第三方绩效评价的方式,并将评价结果作为项目资金支付的依据和今后项目招投标的重要参考。
2007年,区民政局拨款近3000万元,将30多个公共服务项目委托给100多个有资质的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同时,组织49家培训机构签订服务购买协议,进一步扩大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引导效应。
完善政策,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政府与社会分离互动。区政府相关指导意见明确,推进政府与社会组织在主体、机构、职能、资产、住所、人员等方面的“六分离”,明确公共服务提供者(政府)与承办者(社会组织)的责任边界。
为转变街道办事处职能,本区12街道办事处不再直接从事招商引资活动,而是以社区就业、养老服务等职能为主,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社会和社区可以承担的部分公共职能委托给社会组织和社工机构。
搭建一个政治和社会合作互动的平台。在全市率先形成“1+23+6”社区政务受理服务体系,作为政社合作的有形平台。市民中心的建立,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重大问题咨询社会组织和公众的意见,政府和公民、政府和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和公民、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这个平台的运作由政府委托给地区社工协会。截至目前,115社会组织共举办活动528场,参与人数超过4万人。
完善扶持政策,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制定专项政策,从建设、运营等方面支持民办单位的行业协会、培训机构和养老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对该区经济发展有贡献的行业协会补助工作经费3万元,对社区公益性、农业类社会组织补助开办费、运行费、租金4万元。在各种综合性政策中,对社会组织的支持都有所体现。比如区政府出台的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意见,浦东新区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意见,都有支持社会组织引进和发展的政策。
目前,浦东新区各类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共有社会组织660多个,登记的群众组织3000多个。
拓展领域,扩大购买公共服务的社会效应。
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社区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社区服务、承担社区管理的作用,探索委托社会组织管理的机制,开展网上公开招标,增强社区的社会服务功能;建立全市首个由社工组成的社区专业服务机构——上海公益社工事务所,与政府签订项目合同购买公共服务,接受政府委托,承接从居委会剥离的部分社区社工和居民事务;成立了全市首家区级综合性社工机构——中智社区服务社,为社区提供社工帮扶和教育服务;委托阳光慈善救助服务采用社工个案访谈的方式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救助服务,三年来为4000余人提供服务。
整合各方政策,拓展公共服务领域。目前,区政府补贴的工种177个,享受政府补贴的技能培训近8万人。依托中职院校和企业的社会力量,支持包括数字动漫在内的10个专业实训基地平台,向社会免费开放,形成每年可接受2万人培训的规模。
制定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的特殊政策。下发文件补贴社工培训人员、培训基地、见习基地建设。委托社工协会开展主题社工培训项目。2007年,213人通过培训考试,取得社会工作者资格证书,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社会工作者专业培训基地和见习基地。还在10个领域设立了老年人社会工作者、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等25个职业见习点。
目前,浦东新区有11家专业社工机构,专业社工服务已延伸至社保、民政等领域。(
-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