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漫产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键词:动漫产业;文化政策;发展趋势众所周知。中国曾经是最早发展动漫的国家之一,也曾经是动漫大国。我国动画片因其类型多样、民族风格独特、制作精良,被国际动画艺术界誉为“中国动画学派”。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动画片逐渐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由于缺乏有影响力的国产作品,国外动画片大量涌入,国内动画市场80%以上被美国、日本等国的动画片占据。国外动漫形象和国外动漫品牌抢占了相关产业的市场份额,赚取了巨额商业利润。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包括动漫产业在内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国动漫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措施。动漫产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很多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动漫产业的春天已经到来。动漫产业是一个投资回收期很长的产业。目前中国整个动漫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走向成熟至少还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通过对世界动漫产业发展规律和中国动漫产业现状的综合分析,我们认为未来三到五年中国动漫产业将呈现以下四大发展趋势:
首先,随着相关政策的逐步出台,动漫产业呈现出政策合法化的趋势。
2004年2月16日,国务院发布《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积极支持国产动画片的创作、拍摄、制作和播出,逐步形成具有民族特色、适合未成年人观看、展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动画片系列”;“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开办少儿栏目或者专题节目。央视要进一步办好少儿频道,各地要切实做好央视少儿频道的落地和覆盖工作。各省(区、市)和副省级城市电视台要创造条件逐步开设少儿频道。儿童节目要符合儿童的欣赏兴趣,适应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欣赏需求,做到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教育性的统一。”
二是随着市场准入政策的放宽,市场主体和资本多元化。
中国动漫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扩大投资来源。中国动画占领不了市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大的投入。迪士尼公司生产恐龙的成本高达2亿美元,怪兽公司的成本为1.1.5亿美元。更重要的是,动画制作周期很长。以《花木兰》为例,迪士尼在这个主题上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没有足够的投入,动画的质量和水平都会受到影响。目前,在中国动画片创作的资金投入方面,中央电视台每年投入约4000万元,上海文光集团每年投入约3000万元,陈三卡通集团、北京电视台和一些动画片制作公司也投入一些资金,但总体来说,中国动画片每年的总投入不超过654.38+0.2亿元。虽然总共有100多家动漫制作公司,但大部分都是加工企业,真正有投资能力的动漫公司屈指可数。从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来看,仅仅依靠国家资本投入是不够的,80%以上要依靠社会资本。社会资金包括国有资金、民间资金和外资。国家广电总局制定的《中国动漫产业第十个五年规划》明确指出,鼓励社会各界以资金、技术、设备等多种方式参与国产电视动画片的制作和衍生产品的开发,允许国内机构和个人申请设立专门的动漫制作机构。除了扩大国有资本投入,实行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外,允许民营或股份制动漫企业发展,同时加强对外开放,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一方面要利用他们的资金学习他们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他们成熟的分销渠道。
第三,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步完善,动漫产业正呈现出越来越大的产业化趋势。
(一)搭建庞大的播出平台
如果播出市场不能很好的运转,从动画片的投入上很难看到产出。甚至衍生产品的开发也必须依赖播出环境。如果播出环境受到限制,衍生产品的开发将无从谈起。截至2004年6月底,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已在北京、上海等四个直辖市和全国296个省会城市开播。此外,广电总局已批准18家省级电视台和5家副省级城市电视台开设少儿频道,占计划开设少儿频道的46家电视台总数的50%。省级及副省级城市电视台中,北京、广州、天津、四川、上海、江苏、海南、重庆、河北、南京、杭州等地15家电视台的少儿频道已经上线,占计划开通少儿频道的46家电视台总数的三分之一。全国各省级广播电视台都开设了少儿栏目和节目;全国各地州、市级电台、电视台也推出了儿童栏目和节目。未来两年,相关省级电视台和副省级电视台将推出20多个少儿频道。播出平台的搭建,带动了动画片交易量的大幅增长。近年来,上海电视节、上海电影节、北京国际电视周广播影视博览会、深圳文博会等都在动漫的交易和展览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二)建立“国家动漫产业基地”
动漫产业是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文化产业。要想在激烈的国际动漫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充分发挥国内大型动漫制作单位的作用,以强大的人才、策划、组织、技术、设备、资金和管理方式,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全面健康发展,力争经过五到十年时间,形成一批主业突出、品牌知名、立足国内、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动漫企业集团。
2004年6月6日,上海动画电影制片厂、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陈三卡通集团、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湖南金鹰卡通有限公司、杭州高新区动漫产业园、常州影视动漫产业有限公司、上海董璇卡通电视传播娱乐有限公司、南方动画节目联合制作中心批准成立首批国家动漫产业基地。这些国家级产业基地建成后,将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落实中国动漫产业的教育培训、研发、产业孵化、国际交流四大功能,充分发挥动漫创作生产的主力军作用,打造中国民族动漫产业的航母。
(三)开发相关衍生产品
根据国外动漫产业的经验,通过影视媒体播出和开发动漫周边产品市场,让不同动漫形象产品的动漫制作者和开发者获利,即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在实践中是可行的。图像、音乐、道具、颜色、服装、汽车、武器等。在动漫产品中可以全部成为家居时尚,可以移植到各种消费品中,成为衍生产品创意的“核心”。如动画片中的枪、飞船,已经成为畅销的玩具、动画服装、发型、雨伞、包包等。,成为引领潮流的新一代消费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漫画的基本构思可以再创作成电影专题片、电视剧、长篇连载小说等,成为另一种文化产品的创意原型。
近年来,国内动漫产业逐渐树立了大市场的概念。不再专注于影院、电视台单一的播出渠道,开始尝试策划选题、设计形象、撰写剧本,加强市场论证、策划整个营销链条,实现一个动漫品牌的一次投入多次产出、多层次多品种发展、一个原创产品的多渠道播出。在打响影视动漫品牌的前提下,进一步刺激衍生产品的市场开发,打造完整的动漫产业链。
4.随着动画与新技术、新科技媒体的进一步融合,动画产业呈现出高科技趋势。
(一)动画制作与新技术进一步结合。
中国的动漫创作普遍采用二维技术,历史悠久,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然而,世界动画大国制作的动画长期以来都是以三维动画为基础,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和虚拟高科技,使动画形象更加生动、逼真、流畅,并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近年来,中国的动画技术也在积极从传统手绘向三维动画和虚拟动画过渡。2002年,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三维电视动画连续剧《千千问题》和广州艾薇公司制作的《神探维维猫》都使用了三维技术。深圳环球数码公司出品的动画短片《夏天》将立体技术与中国传统水墨画风格完美结合,实现了技术创新与艺术创新的有机结合。
2003年8月,上海世界吉尼斯总部宣布,由陈三卡通集团出品的《蓝猫淘气3000问》以500集7500分钟的片长(全部3000集,总时长45000分钟)创下了最长动画电影的中国吉尼斯纪录。这一纪录打破了1986年制作的美国动画电影《辛普森一家》保持的242集吉尼斯世界纪录。目前,陈三动画片每天制作电视动画30分钟,全年10000分钟,占全国动画总制作量的50%以上。《蓝猫》的高快制作,得益于陈三卡通集团的秘密武器——一套自主研发的“网络动画集成技术”。该技术使动画制作速度比传统动画提高了10倍,实现了动画制作的“无纸化操作”。
(二)动漫产业与新技术媒体进一步融合。
无论是从电影到电视,还是从电视到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媒体技术的发展都给动漫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当前,在新媒体革命时代,数字电视、网络、手机、PDA电子书等层出不穷,动漫作为媒体内容面临巨大需求。
随着移动通信带宽的扩大、相关软件的推广和手机硬件的完善,手机和小灵通将成为集短信、图片、midi铃声、歌曲、彩信、游戏、电子宠物、媒体点播于一体的便携式多媒体个人娱乐平台。用手机和小灵通看高难度高清动画片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因此,进一步与新技术媒体结合,从电影动画向电脑动画、网络动画、动画广告、动画歌曲、动画游戏、手机动画等新领域发展,创造相关附加值,这必将是中国动画产业冲击的下一个热点,大量的内容需求必将重新定位动画产业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