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千与千寻》被称为最伟大的日本动画?
比如01上映以来,一直占据日本票房榜第一(18年)。
比如豆瓣目前为止的评分已经达到了超1万人评价的9.3的高分,妥妥的挤进了TOP250电影第七的位置(动漫类第一)。
你可能也知道这部作品也是唯一一部获得奥斯卡动画长片的日本动画。
然而,无论一部作品能获得多高的荣誉,那都只是宫崎骏其人乃至吉卜力的事情。作为观众,你知道《千与千寻》为什么伟大吗?
今天这一期,隔夜君就趁着6月21即将国内上映,以及最近在一些刊物上有了新的发现,再一次带你回顾这部史诗巨作的精妙之处。
《千与千寻》
这绝不是一部宫崎骏其人动画可以简单理解的!
如果一个孩子在看完《《千与千寻》》后握着你的手说他非常喜欢这部作品,那么你不必惊慌。他们一般的意思是“这相当于我创造了《火海死海》。
是的,大致说来,只讲述了一个名叫的小女孩意外地随父母来到奇幻世界,在那里经历了一系列曲折的冒险,最终影响反派人物唐成功救出父母,一起回到人间的故事。
在很多朋友眼里,他们会看到更多“千寻和小白之间真挚的爱情”,也能看到“千寻进入奇幻世界前的退缩和离开时大胆的成长反差”。
但这真的够了吗?如果只有这两点,那它和一年一度的皮克斯迪士尼动画,或者新海诚和细田守的系列动画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我不否认,上述企业和动画导演能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但要想进入“伟大”的行列,就必须承担一点“社会价值”。
什么是社会价值?
每当提到这四个字,一夜之间首先想到的会是大友胜博导演的《荒木》。
导演从剧情主题出发,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暴力美学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可怕的“荒木力量”,也在剧末定下了让一切相关事物毁灭消散的趋势。
从时代背景来看,大友胜博也将时间锚定在日本经济泡沫后的20+年,整个日本地区依然弥漫着动荡硝烟的痕迹,让人不寒而栗。
这样的创作手法无疑是深刻的,但过于直白的表现也阻碍了其在艺术领域和传播宽度上的发展。
而《千与千寻》则不同,所有深刻的要义都被宫崎骏其人大师包裹在一个孟桐式的奇幻故事里——只要你看过,一定会被龚老的想象力所折服,被剧中的场景所惊艳。这样,当你有了足够的社会经验,突然回想起来,那种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的悸动自然就会出现。
比如剧中安排的“腐神”去油房洗澡的故事,其实既体现了千寻的友善,也表达了人类世界对自然生物的污染,是对环保问题的警醒(白龙之所以来到油房,也与人类世界的发展息息相关,高楼大厦挤走了他曾经生活的河流)。
再比如剧中的“方苞”和“无脸男”。足够清楚的是,前者的形象和霸道的性格指的是我所相信的,而后者在后半段的剧情中因为发现人类对金钱的痴迷而逼迫千寻成为他的朋友,但此时此刻,他依然变成了一个贪婪的怪物,这也指的是人类社会中的“巨婴”。
此外,千寻的父母在他们刚刚进入幻想世界后暴饮暴食,后来变成了两只大肥猪,成为了神和鬼的食物。这件事本身也是指“爱闲恨工,贪得无厌”等糟粕情绪的表达。
以上几点是《千与千寻》情节中宫崎骏其人深埋的要点。虽然不容易被看到,但毕竟已经过去近20年了,所有的影评都或多或少的透露了一些。
所以,如果你自称是龚老的忠实粉丝,也不要对以上内涵太过惊讶。
但是君连夜带给大家的解读,已经被埋没了18年,能够察觉的人还是很少的。而且,当你知道了这个不为人知的细节,再回头看《千与千寻》的故事,你会得到一种完全颠覆性的体验。
好吧,事不宜迟,我马上告诉你-
日本经济的衰退
在之前的内容中,一夜君向你展示了彰所设定的时代,恰好是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的惨淡画面。但你能想象同样的事情实际上是隐藏在《千与千寻》的龚老的阴谋吗?
但在揭示剧情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几个关于日本泡沫经济的关键知识点:
第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很多经济学家一致认为导致日本后来衰落的转折点是1985年在美国纽约广场酒店签订的广场协议,该协议约定了成员国之间扩大内需、减少贸易干预等措施。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让各国货币对美元升值的决定。
这些功能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网站搜索了解。这里需要知道的是,同样是广场协议签约国(国情与日本十分相似)的德国,在协议签订后的几十年里取得了突出的发展——根据2018世纪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德国位居世界第一。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