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为什么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只有一半?
王笑文说,省图书馆收藏的《聊斋志异》手稿是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写于康熙初年。它最初是蒲松龄写的,并告诉村民,然后修改,最后在康熙中期定稿,历时40余年。在蒲松龄去世后的50年里,只有一些手稿流传,蒲松龄的手稿一直保存在山东省的蒲氏宗祠。咸丰年间,七世溥孙溥杰将《聊斋志异》、《杂著》等数部手稿带到东北沈阳,传给其子溥。蒲在占有手稿期间,曾将《聊斋志异》手稿的一半借给他人,但未能归还,所以直到现在也不知道这一半手稿的下落。为什么这一半稿子留在了辽宁?王笑文说,溥去世后,他把手稿给了他的第五个儿子,溥文山。蒲文山是学者,曾任西丰县图书馆馆长。他比他父亲更重视连载工作室的手稿。这期间很多人互相借钱,预购,包括日本人高价购买,但都被朴文山拒绝。没想到土改时,普文山收藏多年的这一半手稿也丢失了。
1947年冬天的一天,在西丰县政府工作的刘波涛到元宝沟村视察工作,在农会旧书堆里发现了一封信和两本褪色的蓝布书线装书。他打开页面,看到了“孤独工作室的奇怪故事”几个字。经过仔细检查,刘波涛发现这两本书是用早期的竹纸制成的,很可能是蒲松龄的手稿。据刘波涛调查,蒲文山是蒲松龄的第九代传人,曾担任西丰县图书馆馆长。1948年6月,刘波涛找到了蒲文山,他从旧书中找到的手稿确实是蒲松龄的。但是蒲文山在土改中的遗产是二加四,而刘波涛只有一加二。另外两封信在哪里?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查到这两篇稿子是一个叫王的女人带到哈尔滨的。我连夜给哈尔滨市政府写了一封求助信,请求帮助找到王在哈尔滨的工作单位,取回原书。这封信寄出五个月后,刘波涛收到了两份来自哈尔滨的手稿。两封信和四卷书,难觅踪迹,是《寂寞画室》奇案的一半。
1950年,蒲文山将手稿捐给政府,交给东北图书馆,即辽宁省图书馆。王笑文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一半经历了200多年的风雨,最后在省图书馆找到了,真是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