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的大致情节是怎样的?

《西厢记》是中国著名的古典戏剧。它讲述了学者张君瑞和郭襄·崔莺莺小姐一见钟情的爱情故事。在媒人的帮助下,他们私下结合,争取婚姻自主权,敢于突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向往和追求。数百年来,它深深地激励着无数青年男女的心灵。即使在今天,作品中的主题和艺术形象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封建礼教邪恶本质的认识。

提到《西厢记》,人们通常会想到元代王实甫写的《西厢记》。殊不知,在王实甫之前,晋代的董洁源也写了《西厢记》,这两部《西厢记》一般称为“王西厢”和“董西厢”。要说王希祥的成就,就不能不提董希祥。

崔璋的故事由来已久,最早见于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惠珍纪》)。《莺莺传》讲的是元稹婚前的爱情生活。结果,张生抛弃了盈盈,这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局。这部小说只有几千字,但情节曲折,叙述委婉,用词华丽。它是唐传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写了封建时代对少女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爱情理想被社会无情摧毁的人生悲剧,宣扬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从那以后,这个故事广为流传,产生了许多歌颂它的诗歌。到了宋代,一些文人直接重新创作了《莺莺传》,现在可以看到秦观和茅谷的戏谑和践踏的鼓词,还有赵玲琪的《上貂爹华莲》。这些诗同情莺莺的命运,批评张生的善变行为,但故事没有新的发展。

《莺莺传》故事流传约四百年时,晋代董洁媛的《西厢记》问世,史称董希祥。金代各种宫调作家董洁媛,不为人知。“结缘”是金元时期对文人的尊称。他狂放不羁,藐视礼教,有深厚的文化修养,非常熟悉当时的民间文学形式,如朱功调,喜欢写诗作曲。他的代表作《西厢记》是宫调中唯一完整的作品。

《董希祥》是在《莺莺传》的基础上创作的一种第三人称叙事的说唱文学。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远远超过了前人。它从根本上改造了《莺莺传》中的故事和人物,矛盾冲突的性质演变为争取爱情和自由婚姻的青年男女与封建家长的斗争。张生成了一个多情的才子,而盈盈却是叛逆的。故事以迎迎和张生私奔而告终,这让这个老故事有了新的面貌。随着剧情的增加,董希祥笔下的人物感情更加复杂细腻,性格也更加丰满。在文字的运用上,作者既写风景又写感情,善于用口语写歌,使作品更加生动,充满生活气息,大大提高了艺术性,为王希祥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董希祥》在艺术上还是太过粗糙,对爱情的描写还是不够纯粹,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到了元代,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戏剧更加发达。这时,大戏剧家王实甫在《东西厢》的基础上,把崔章的故事改成了杂剧,也就是我们今天普遍看到的。

“王希祥”直接继承了“董希祥”,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上,王实甫既写了张生的痴情和迷人,又写了张生的才情和软弱,使他成为封建社会多愁善感、文弱才子的代表。剧中乖巧、机灵、热情、正直的丫鬟媒婆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在后来的剧中一次次出现,取得了远比莺莺重要的地位。同时,《西厢记》在中国戏剧史上第一次成功地刻画了爱情心理,是戏剧史上直接描写爱情心理的作品。其对矛盾冲突的设计也足以示范后世。全剧以莺莺、张生、媒人和老太太之间的矛盾为基本矛盾,表现了崔章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以莺莺、张生、媒人之间的矛盾为次要矛盾,以性格冲突推动情节,刻画人物。这样的冲突组织在中国古代戏曲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王希祥》和《董希祥》的故事情节大致相同,但主题更加集中,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更加鲜明,并对文曲进行了改写,增加了对象,剔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情节,艺术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作为中国古典戏剧中的典型作品,其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曲折,点缀趣味十足,人物形象生动细腻。不仅史无前例,而且超越了元代其他剧作家。正因为如此,元代贾在说:“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第一。”

《西厢记》的故事演变

它历史悠久,渊源深厚。《西厢记》的伟大成就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它最早的出版是唐代的元稹?779831写的传奇文章?短篇小说《莺莺传》。又称“会真的记得”。它的主要内容是写生活在陕西周浦普救寺的青年张生。崔氏的一个寡妇带着女儿莺莺回长安,途经周浦,也住在庙里。万一发生兵变,崔世富又无可奈何。幸运的是,张生和溥江都交了朋友,并得到了他们的保护,所以崔氏幸免于难。为了奖励张生,张生很感动,让他的女儿迎迎出来参加宴会。在女佣媒人的帮助下,他们认识了。后来去了长安,回了溥几个月,在长安住了几个月,又去长安考试。失败后,他抛弃了莹莹,娶了一男一女。有一次,张生又经过崔氏的住处,要求以堂兄礼仪相见,但盈盈拒绝了。

,并为两章作诗。

张生为什么抛弃盈盈?据他自己说,盈盈是个不可多得的美女——“尤物”。这种“尤物”,“不妖身就妖人。”“于志德不足以拿下优步”,于是“隐忍”放弃了。由此可见,张生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他引发了混乱并抛弃了它。作者在找理由为自己丑陋的行为辩解。他还说,许多人称赞张生是一个“将功补过的好人”。这是颠倒是非。

这篇传奇文章的结局虽然很糟糕,但对崔嵬爱情和莺莺性格的一些描写细腻感人,引起了当时很多人的注意,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文章虽尚未佳作,其情而固,但文末,其丑也。”?《中国小说史略》对《莺莺传》的肯定与批判。

传说中的《西厢记》故事广为流传。正如鲁迅所说:“动摇林文是很厉害的。”?我认为唐宋传奇的主要原因是作者第一次塑造了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莺莺。她给人们留下了长久的印象,她的悲惨遭遇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同情。这一形象的塑造不仅为后来的作家勾勒了一个基本的人物轮廓,也为形象的再创造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请看作者的描述:

美术会极差,但如果不知道长相;言语快辩,不足以付。张志毅非常慷慨,但他从来没有言行一致。伤心愤懑的时候,不自知,也会开心,难得一见。

这是贵族女孩特有的性格。她深情而深刻,爱着张生,但她的感情不是无拘无束的。心里有很深的痛,但是很隐秘。人正常的喜怒哀乐,都是由外而内的矛盾和端庄矜持的态度在莺莺形象中表现出来的。天生的情感表达和贵族傲慢的性格构成了莺莺形象独特的矛盾色彩。她既没有杜丽娘的浪漫气质,也没有林黛玉的冷艳色彩。她个性独特,是作者的一大创造,形象真实可信。然而,她的遭遇给人们留下了精神上的遗憾,张生的“赎罪”玷污了她的形象。甚至两个人都认为自己的爱情是错误的。张生已经“赔罪”了,盈盈已经“舍己为人”了。这里的美变丑了,这是所有老实人都无法接受的。他们想为这个爱情案件明辨是非。我想这大概是后来的作家花了很大力气重写《西厢记》的一个重要原因吧。《莺莺传》是一颗沾了泥的珍珠。因为是珍珠,所以人们要把它的泥擦干净;如果是土块,早就被忽略了。

《西厢记》在两宋时期已经广为流传。秦观、毛坤等文人都写过“戏谑践踏”的歌舞。民间艺人纷纷说起《西厢记》。“至于崇尚优秀的女性,都可以说说”?上吊死华莲骨子。南宋叶洛《醉翁笔记》记载,当时有《莺莺传》抄本。好吧。宋杂剧里有莺莺六吗?嗯,看南宋细心的《老武林外传》。南戏有《西厢记》这个剧名吗?哎?看《永乐大典》三种剧。值得注意的是北宋的赵?灵枢以说唱的形式创作了《上貂爹华莲姑子》。他主要以《莺莺传》的文字为旁白,中间插入了他写的《梁祝》十二首歌词,配以白白两首,说唱西厢记的故事。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含蓄地批判了张生的薄情,同情莺莺的被弃,这一点在毛坦的《戏谑令》中已略有流露:“薄情如飞禽。”鼓歌词的开头更是透露:“最重要的是你太有才太肤浅,不在乎离开别人。”张生认为盈盈的怨恨是理所当然的,这意味着指责张生。最后他说:“我是不忍心高兴才放弃扔的。没想到联盟的话很突兀,没有依据,而且会天长地久,不像是无尽的仇恨。”明确指出张生“抛弃”了盈盈,这使她恨之入骨。原本被元稹视为错误的爱情,在鼓词中开始被纠正,获得了美好的价值。什么“尤物”“补偿”都没有了。张生的丑恶行为开始受到道德的考验。遗憾的是,作者还没有理解这一悲剧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他还抄袭了张生《背盟》的结局。这样,他们反封建的爱情行为就不能得到充分的赞扬。至少,盈盈是认错人了。错误的爱情被“纠正”成遗憾的爱情,美中不足。

到了晋代,出现了一位见解深刻、才华横溢的作家。他就是写《西厢记》各种宫调的董洁源。诸宫调是北宋时期形成的大型说唱艺术形式。一首宫调统辖几首曲子,形成一个“集”,把很多个“集”连接起来,用通俗易懂的英语插入,讲长篇故事。这种民间艺术从宋代一直流行到金元时期。就这样,董洁媛第一次写出了一部以《西厢记》为题材的巨著。董洁媛的名字不详,“洁媛”是当时文人的尊称。这位默默无闻的作者多才多艺,最可贵的是他突破了封建阶级对待爱情的传统观念,大胆地歌颂了男女之间的爱情。他的眼睛是雪亮的,他看出要想全面歌颂莺莺,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张生的性格,让他所歌颂的爱情升华到真善美的境界。这个要足够大胆,因为越是美好,越是尖锐的与封建道德对立。这是对《莺莺传》主旨的批评。也正因为这种批判是通过艺术实践产生的真实形象来进行的,所以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在作者的笔下,张生是一个迷人、简单、乐观、积极向上又有点幽默的年轻人。他的光辉折射出《莺莺传》中张生卑劣的灵魂。原来轻浮的文人变成了“爱种”,张生的新形象诞生了。

改变张生的性格是与改变原著主题有关的实质性改变,这引起了情节的连锁变化:自从张生

他们对爱情忠贞不渝,那么是谁拆散了他们的婚姻?这又一次闪耀出作者锐利的目光。他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隐藏因素,那就是《莺莺传》中的一个幕后人物,也就是老太太,拆散了崔章美满的婚姻。她是罪魁祸首。作者果断把她推到前台,对观众指出:看?她是背叛信仰,破坏婚姻的“封建死忠”?我们应该用鼓来攻击它。这样的变化使得《西厢记》的所有故事都具有了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其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这引起了另一个重要的连锁变化:它使《莺莺传》原著的矛盾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原来的崔张的矛盾改成了崔争取婚姻自主权和老太太之间的矛盾。原来,崔章的矛盾带更具有伦理道德性——张生的品德太坏了。现在,这一矛盾具有鲜明的社会和政治性质。它实际上反映了古代青年在婚姻问题上的反封建斗争,反映了人民的心理愿望。它触及的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了《莺莺传》。赋予作品高度的艺术生命力。

朱功曲调中莺莺的性格特征依然含蓄深沉但叛逆,她对爱情的追求更加真挚激烈。作者还出色地刻画了一个聪明、天真、泼辣、大胆的媒人形象。作者用巧妙俏皮的笔墨写她是一个穿针引线的,成年的美人,令人欣慰。同时,他还创造了一个勇敢的和尚——法聪。这一系列正面形象的成功塑造,极大地增强了故事中的反封建力量。

作者的勇气还体现在情节的安排上。他视崔章为正义的一方,同情地写下他们与庞大的封建势力的尖锐冲突。为此作者设计安排了拒婚、闹事、拒婚、抄红、做亭子等一系列新情节。这些情节都是那么曲折,那么吸引人,让一个“冷冷清清”的爱情故事变得生动而吸引人。后来的杂剧《西厢记》的情节规模和结构布局,都是在董《西厢记》的基础上奠定的。这是董洁媛的一大功绩。没有董的《西厢记》,就没有后来的王的《西厢记》。

作者的艺术造诣颇深。他在重写《西厢记》时,并没有为了强化反封建主题而简化人物关系。他没有离开生活的具体现实,通过主观想象来操纵人物。他的目的不是写情节,而是塑造一个真实可信的活生生的人。所以他的情节安排是基于真实的性格冲突。我们不仅看到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还看到了一个几乎可以用手触摸到的三维图像。这使得董的《西厢记》足以流传千年。

诸宫调的语言技巧是精湛的。个性化的语言,让所有的人物都活灵活现,丰富多彩。本来这种才子佳人题材就容易被写成老生常谈。它没有那些刺激的场景和巧妙的情节。主要写人物的细腻感情。如果作者没有高超的语言技巧,会让观众昏昏欲睡。然而,当你细细品读,它却像醇香的美酒一样,深邃而美味。比如说,它说张生想念盈盈:“你不去想,怎么会心软呢?如果你告诉天空,那就不应该。你能怎么办?”只有一个“田”字有三个转折,生动地写出了相思的九重回肠。再比如:“老板没有一天是闲的,没有一个小时是不在乎的,没有一个晚上是不做梦的。”先说全天,再说白天的时间,再说晚上的时间。自然的语言蕴含着作者的心血和匠心。还有一些语言是新颖的,富有诗意的。比如“蓝天上几缕晚霞,我渐渐听见微弱的钟声,钟声渐渐停息,梅花在楼冷的角落里奏响”。风景如画。再如:“雨后樱桃满血,五颜六色的花红紫,垂柳成了丝。对于很多美好的场景来说,是一首令人心碎的诗。”华丽精致。董的《西厢记》是一首充满警句妙语的抒情长诗,既优美又动听。

从《莺莺传》到董的《西厢记》,构成了《西厢记》深厚的艺术传统。《西厢记》的杰出成就不是王实甫一人创造的。它不是无源之水,也不是无本之木。它植根于深厚的艺术传统,并通过长期的教育而演变。尤其是董的《西厢记》,对杂剧《西厢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再次证明,任何伟大艺术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如果脱离了自己的传统,就像花瓶里的花,很快就会香消玉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