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画和美国动画文化在中国大陆哪个更有影响力?

不管主题的措辞如何,我认为许多受访者都跑题了。影响力不仅仅是知名度,也不仅仅是单一的商业经济,而是其文化内核是否对中国的文化内核产生冲击和影响,进而被大众再创造和传播接受。

诚然,以迪士尼为首的美国动画公司拥有巨大的全球市场,但它对国内文化的影响大吗?确实有影响,但不大,像龙卷风一样,势不可挡,但消散离去很快,不好也不会留下太多,更谈不上文化影响和二次创作。举个直白的例子:栗子,网大其他二次元作品数量直接上一个酷派网站,网大日文作品数量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但是差距很直观。

而且两国对二次元的态度完全不同。美国文化让他们把二次元当成了极具商业价值的娱乐商品,而日本则把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民族主义灌输到二次元作品中,并反哺给社会。而且日本“沉默、神秘、物哀”的审美意识与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接近。

其次,在中国,美国二次元的深度影响力和接受率还是比较低的。虽然漫威漫画(或迪士尼)的电影宇宙计划成功地将漫威漫画和美国英雄主义带入了中国市场,但之前的蜘蛛侠三部曲和诺兰蝙蝠侠三部曲也是不可磨灭的经典,漫威电影宇宙缺乏的经典作品被它们弥补,尤其是诺兰三部曲的优秀是不可磨灭的,但即便如此,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也是不可磨灭的。另一方面,美国对日本二次元文化的影响其实远不如日本对美国的影响。美国最大的文化输出力量在于其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和第二大广播市场。即使在美国人引以为豪的游戏中,索尼任天堂万代也已经压过了几个美国游戏掌门人。

对于二次元文化,美国和日本还是有巨大差异的。美国会因为商业原因重启并强行扩展故事线,甚至完全否定之前的所有剧情和设定。这种多分支的模式确实可以长期获得收益,但也容易让读者感到厌倦和厌烦。另外,市场长期被少数公司垄断,市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缺乏进步。

诚然,近年来日本优秀作品的比例越来越小,也有出版社要求作者强行扩充故事,但他们的世界观几乎维持在非常平衡的水平,以至于不存在满妹动不动就强行改故事的情况。而且市场竞争力一直都很强,导致出版社和作者不得不提升自身水平,以获得稳定的市场需求。从春宫春愁开始,轻小说甚至漫画改编的案例越来越多,这是市场的整体转型和竞争力变化。从2016年4月开始,单纯可爱的腐肉动画比例越来越小,在日本是一个亚文化市场。

同时,日本的二次元文化有着相似的文化特征、地理位置和对青少年的早期影响,这几乎决定了日本的二次元文化对中国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85到95后人群开始成为市场文化创作的主力军,对95后的影响进一步加大。事实上,近年来国内动漫创作数量激增。但是,很多的风格,题材,甚至制作人都来自日本。从早期的阿拉蕾、龙珠、悠悠白树、犬夜叉、EVA、高达系列、游戏王等引进国内电视台的电影,到现在网络上风靡的手游、萌腐作品、高燃高虐作品,都是日系二代。

而美国的二次元文化与中国在地理位置和文化思想上存在冲突,迪士尼的动漫公司有着“合家欢”的恶习,导致美国整体市场并没有像日本人一样分门别类,而像蝙蝠侠、罪恶之城这样的青壮年因为市场需求和法律因素,要么选择适当降低精神内涵,要么选择缩小针对特定人群的市场。即使网易和腾讯等公司已经开始与美国漫画或动画公司联手,但在中国市场上也只不过是一小块。

美国通过二次元向中国输出文化是一个非常漫长且代价高昂的任务,而日本已经通过二次元让自己的文化核心影响了一个时代的人,两者甚至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