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简介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会战,日本第二次上海事变)是抗日战争中中日之间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一次会战。
松湖之战始于8月1937日13。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将日军入侵方向由北向南改为东向西进行长期作战,主动在上海进行反击。
中日双方约80万大军投入战斗,战斗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2个旅20多万人,宣布伤亡4万多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87师、88师、148师、62旅80多万人,自己统计伤亡30万。
淞沪之战,日军由于* *的顽强抵抗,损失惨重,为日军报仇雪恨,制造南京大屠杀埋下了伏笔。
对中国来说,这场战斗标志着两国之间未宣战但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彻底粉碎了日军的“三个月* * *”计划。
虽然中国在淞沪会战中战败,但却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内迁争取了时间。
同时让世界清楚地看到中国的立场,不再坐等日本征服,一块一块侵吞自己的领土,这也证明了中国永远不会向日本投降。
日军在上海浴血奋战三个月后,勉强夺取了国军阵地,这让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抗日实力和决心都有了刮目相看的态度。但日军久而未胜,日本民众的士气变得多疑、迷茫。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日本无法在短时间内结束与中国的战争,因此日本将面临其战略最大的致命弱点,即日本缺乏战争和民生资源,经不起长期消耗。一旦它不能在中国战场上达到速战速决,那么最终的战败将成为日本不可避免的命运。
在惊心动魄的淞沪会战三个月中,全中国凝聚了一个* * *知识,那就是抵抗日本侵略。中国“即使付出一兵一枪,也绝不停止抗战。”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悲惨的决定,全民族决心以全方位的牺牲面对历史危机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