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14核心系统:每个案例一个情境案例和一个警示案例。
第一罪:形式单一目前大部分企业在安全培训上还是采用课堂教学模式。培训师和大学老师一样,站在讲台上面对台下的学生,然后离开。少数责任心比较强的老师会问是否理解。“填鸭式”教学、死板说教等培训方式往往直接导致参训员工的消极应对和培训效果不理想。现在是信息社会,传播渠道和载体非常丰富。企业安全培训的地点、空间、时间、课件,包括培训者,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或方法,如图文并茂、情景再现、互动体验、角色扮演、员工自己的故事等等。培训过程中,还可以演示与培训内容相关的图像、照片、录音、视频、动画短片、多媒体课件、电脑游戏等。第二宗罪:缺乏实践指导。今年北京发生了两起野外旅游导致的死亡事故。一个案例是,三个外国男孩无视“禁止攀爬”的警告标志,闯入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其中一个被老虎咬死了。再比如一对新婚夫妇,下雨天爬野长城,被雷击掉下悬崖。死者中一人是国家公务员,另一人是名牌大学的博士。远离野生动物、防雷击的安全知识我们已经普遍学习或了解,但国内仍有不少此类事件发生,直接反映出我国安全培训存在巨大漏洞(学校、政府部门是学生、公务员的“企业”)。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重训轻训或训而不训,缺乏案例或警示教育。其实训练就是一个“学习-训练-学习-训练”的循环过程。第三宗罪:忽视训练氛围。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自由、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思维往往是舒适而活跃的,容易产生奇思妙想,有利于接受新知识。因此,提高安全培训效果的第一步是提供一个轻松无负担的氛围。安全本身就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尤其是在当前安全形式比较严峻的中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事故、伤亡、损失、家庭破碎等负面的东西。据调查,企业的安全培训师往往喜欢先引用大量的事故数据和图片,使得培训非常枯燥、乏味甚至压抑。那么,如何才能要求学习者轻松高效,对学习内容举一反三呢?加拿大教师AnneForester和MargaretReinhind在他们的优秀著作《学习者的方法》中谈到了在每堂课或培训教室中“创造一种轻松的氛围”,他们认为各种令人惊讶的想象力和挑战在创造这种氛围中非常重要。惊喜嘉宾、有趣故事、生动案例、图片或动画课件、课堂培训活动等。都是在培训教室营造轻松氛围的好方法。第四宗罪:没有效果评估“效果评估”是目前中国企业安全培训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步,因此也是最普遍、最严重的问题。一次安全培训课程结束后,很多企业会组织考试对学员的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而考试成绩往往被描述为学员是否认真听讲,是否通过培训考核,但很少有企业对培训课程、培训方式甚至培训者本人进行考核。很多时候,安全培训效果差并不是学员素质差、态度不端正造成的。也许问题出在训练方式的枯燥,内容的针对性不足,训练时间的短暂,甚至老师的口音,教室里昏暗的灯光。只有全面、及时地评估安全培训的效果,才能从多方面不断改进或提高企业安全培训的质量。第五宗罪:投入不足。企业对安全培训的投入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领导重视不够,二是资源投入较少。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安全培训是对人力资本和安全生产的投资。既然是投资,就需要一定的培训经费作为培训正常实施的保障。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培训是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和安全管理活动。既然是活动,就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鉴于安全培训的重要性,企业应充分保证安全培训的优先性,避免因费用、时间或与其他工作冲突而随意减少、推迟甚至取消安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