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魔幻作品往往难以为继,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从小到大,我们欣赏了很多郭曼的代表作,比如《蓝兔七侠传》、《鲍国特攻第一季》、《中国少年》等。郭曼的杰作出现得越晚,他们英年早逝的风险就越大,比如《少年锦衣卫》、《诡辩》、《星际旅行》。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容易做一半的国幻作品,或者经费不足或者编不出来,而十几年前的老前辈却可以一气呵成?因为现在很多国家的大作都倾向于建立世界观,迫使故事越来越难懂。为什么这么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分析一下,如下:

世界观越来越大,剧情却无法展现?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国民大作,神的世界观足够大,细节足够细致,剧情只能算一般。盲目地为一种世界观铺路是很棘手也很危险的,因为动画永远是用来讲故事的,而不是一部关于当地风土人情的纪录片或者一个动漫人物的vlog。比如Quiba就靠着镜心这个女性角色吸引了不少粉丝,但是和镜心相关的故事却不多。当观众要求讲一个关于镜心的感人故事时,编剧能控制住吗?不一定。

人物设计太多,容易把编剧累坏?设计人物比讲故事容易。一个编剧可以设计出十个八个讨喜的角色,但往往讲不好背后的故事。比如少年锦衣卫三条cp线,加上东厂、鬼火和尚等几个角色,在十几个角色背后挖坑。三四个洞不填,情节就崩了。编剧一口气演十几个角色,也就是说他要十几个优秀的故事,再加上很长的故事线,所以不累就好。

观众喜欢“大格局”,却伤害国家?目前要想赢得“国之杰作”的名号,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地拓展世界观,把尽可能多的俊男靓女,尽可能多的组织力量,尽可能多的风土人情呈现给观众。只要有一两个人设置好让观众得到,观众就会把这部作品封为佳作。观众对大格局的喜爱,导致了很多只有世界观和人设却不会讲故事的大作诞生。他们磨磨蹭蹭炒了三四年cp秀造型,剧情进度比蜗牛还慢。

世界观堆出来的ip肯定不够用?国家的神火正在迅速贬值,纳米芯现在已经很少被提及,超级神学院也成为了历史的撕裂。郭曼的很多ip都红过一阵子,但是后劲不足。原因是观众会厌倦它的世界观。当初他们与江南等几位伟大的网络作家合写了《九州》系列,为一个极其宏大的奇幻世界做铺垫。但是九州的人气并没有维持到现在,因为观众已经看腻了,九个州的母鸡下了多少蛋他们心里有数。

现在很多国家热衷于画饼,无休止地为世界观铺路又说不清为什么,就像一个经济泡沫,很容易爆炸。编剧设计了几十个漂亮的女性角色,吸收了几十万粉丝。如果有一半的结局让粉丝不满,就会有几十万人抢着写剧本,重现谏山创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