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卫的创作生涯
1955年,上海动画电影制片厂的动画片《乌鸦为什么黑》在威尼斯动画电影节上获奖。但评委误以为该片是苏联作品,使得特卫对“苏联模式”的热情下降,他开始思考一种摆脱模仿的创新方式。
1956年,特卫提出了“探索国风之路”的口号,并将这一理念融入到他的《傲骨将军》中,使将军的造型无面化,动作融入京剧舞台的元素。为了这部电影,特卫带领主创人员来到绍兴大禹墓,感受古代情怀,并邀请著名作曲家陈歌辛为影片作曲。陈歌辛将琵琶经典曲目《十面埋伏》的片段融入画面,展现了将军在四面楚歌时的犹豫与遗憾,令人耳目一新,和谐一致,为中国国风动画打响了第一枪。从《傲骨将军》到《金丝猴恶魔》,特卫的民族主义是一以贯之的。
1960,特卫将水墨画的技法和风格引入动画电影。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将当时很多人认为不可能的梦想变成了现实,震惊了国际动画界。中国的水墨画艺术,经过几千年历史的锤炼,风格独特,善于用“写意”和“神似”的手法表现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和民族风格,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影片成功地将其与动画巧妙结合。每一个场景都是一幅优秀的水墨画,柔美的画风充满了诗意。国画大师齐白石笔下的蝌蚪、青蛙、虾蟹等小动物在画面上栩栩如生,人物的动作表情优美灵动。水墨动画无轮廓线,水墨自然渲染,产生浓淡墨分、笔法互补的效果,打破了“单线平绘”的传统制作方式,意境优美,韵味生动,使动画电影意境深远,具有前所未有的艺术审美价值。作为艺术总监,特卫先生功不可没。水墨漫画的拍摄过程极其复杂。光是拍摄一部水墨漫画所花的时间,就足以拍出四五部同样长度的普通漫画,这是创作集体用滴水穿石的努力和毅力创造的奇迹。时任文化部部长的茅盾题字《造鬼》。
《蝌蚪找妈妈》和《穆迪》(1963)两部水墨漫画受到国内外好评,获奖无数。法国报纸《世界报》在评论中说:“中国的水墨画,以其柔和的风景,细致的笔触和表达焦虑,犹豫和幸福的行动,使这部电影充满魅力和诗意。”一位美国学者也称赞道:“这真的是一部完全的中国动画片”,中国的动画已经开始在世界上崭露头角。20多年后,《山色》让水墨局面重现,至今仍为世人所瞩目。
水墨漫画是特卫成功创造的一种新体裁。此外,他还大力支持其他体裁的创新。万氏兄弟之一的万谷禅,早在香港就有了做剪报的想法,四处奔走筹钱,但没人敢冒这个险。从65438到0956,回到上海,进入电影制片厂。他立刻得到了导演特卫的支持。艺术家经过不断的实验,吸收了中国皮影戏艺术、民间窗花、剪纸的艺术特点,创作了第一批漫画用剪纸人物。《猪八戒吃西瓜》终于在1958诞生,再次开创了中国漫画的新品种。然后渔夫,济公斗蟋蟀,人参娃娃巩固发展了这个品种,1963拍摄的金海螺在艺术和技巧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余哲光在1960发起折纸“聪明鸭”,是在儿童折纸和手工的基础上改造进化而来。其造型和表演夸张简洁,节奏轻快活泼。与只有二维的折纸相比,它具有三维的特点,立体感更加鲜明。因其轻巧、灵活、童心,很受孩子们的欢迎。
原来木偶片这边也是精品,大放异彩。作为上海动画电影制片厂的第一任厂长,特卫摆脱了模仿,提倡创新。几十年来,他积极拓宽漫画品种,坚持走民族化道路,掀起了百花齐放的高潮,产生了《闹天宫》、《闹什么海》等一系列经典作品。粉碎“四人帮”后,特卫在第一次工作会议上重申了民族就是世界的思想。还写过《中国民族特色美术电影》(百科知识1981.1)鼓励创新。正是这条民族创新之路,使中国动画走出了一片辉煌的新天地,奠定了“中国学派”在世界动画中的重要地位。特卫可以说是新中国动画的奠基人。为表彰他在美术电影艺术创作方面的成就,65438-0989首届中国电影节组委会授予中国电影节荣誉奖。特卫先生还是唯一获得ASIFA(世界动画学会)终身成就奖的中国人。2004年8月22日是特卫先生的90岁生日。如今,动漫产业急需振兴。回顾他为日本动画做出的巨大贡献,展望日本动画的未来,可以发现摆脱对日美动画的简单模仿,走民族化、创新化的道路,仍然是关键。相信日本动画会沿着这条充满智慧的道路继续前行,发扬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