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灵动漫
1灾害类型及成因1.1灾害类型及分布通过实地调查,认为腾冲7.19灾害以滑坡、泥石流灾害为主,形成初期伴有边坡崩塌和塌陷,后期为高含沙山洪和洪水。其中,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腾冲县中北部槟榔河上游的厚桥镇永兴村、箐口村、东村、尚洁村等7个村(因灾死亡5人)、齐欣村、中和乡高田村(死亡1人)、明光乡(死亡1人)、滇滩镇(失踪)分散在界头乡、曲石乡等山区,而高含沙山洪和1.2灾难的开发背景在行政区划。腾冲县隶属于云南省保山市,位于保山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德宏自治州交界处,西北与缅甸接壤。全县面积5845km2,人口6.10×105,包括汉族、回族、傣族、佤族、景颇族、傈僳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2]。该县位于高黎贡山西坡,地形为山地峡谷、山间断陷盆地、高原夷平面相间,北高南低。境内最高点为高黎贡山大闹子峰,位于东北角,海拔3780.9m最低点位于南部腾冲、龙陵、梁河三县交界处的苏晴上,海拔930m,相对高差2850.9m,腾冲是中国西南古丝绸之路的最后一站,以火山地热景观和活跃的地震活动著称。流经县城的主要河流有大盈河及其支流,瑞丽河上的槟榔河和游龙川江,总体呈南北走向,属伊洛瓦底江水系。该县属于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海洋性气候,干湿季节分明,气候温和,冬春干旱,夏秋涝灾。县城位于云贵高原夷平面上的腾越镇,海拔65438±0.600米,年平均气温65438±0.4.9℃,年平均降水量65438±0.478.5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5%,降雨分带明显,单点暴雨多[3]。1.3灾害腾冲7.19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主要成因均发生在森林植被覆盖度极高的中北部地区,其中短历时、高降雨强度是灾害发生的主要外因,强烈的断裂活动、新构造运动和强风化花岗岩松散层是内因。高山峡谷巨大的高差、陡峭的山坡和陡峭的山谷为其形成提供了优越的势能条件。此外,6-7月的前期强降雨使岩土体长期浸泡饱和,最终导致滑坡、崩塌,产生滑坡、泥石流。然而,一些不合理的人类开发建设活动,如开采矿石、建设水电、滥采滥伐等,加剧了灾害的危害和损失。1.3.1暴雨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洋季风低压影响。7月17日至7月19日,滇西怒江地区,保山市、德宏州的泸水、福贡、腾冲、盈江出现强降雨,其中根据腾冲气象局[1]雨量观测资料,2004年6月降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多126.1mm。到7月19,全县有11次中到大雨。7月7日以来,期间总降水量为195.1mm,五天日降雨量达到20mm以上,其中11和19日分别为28.0mm和39.5mm。但17日20时至20日08时,全县降雨量达81mm。县城北部降水中心7月* * *降雨量17-18,降雨量159.6mm,据当地70-80岁老人回忆,1903年100a出现过一次暴雨,但从1946年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因此,7月17-18日的暴雨,从降雨频率上看,可以算是60a一遇。据腾冲县腾龙桥水文站观测资料,本次暴雨形成的龙川江洪峰流量为建站以来最大,达到1.660 m3/s,为50年一遇特大洪水。暴雨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即暴雨主要发生在海拔2000m以上的中高山地区,猴桥年降雨量在3000mm以上,而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生在海拔2000m以上的中高山地区。腾冲县的厚桥、滇滩、明光一带,盈江县的知那、沾溪是本次暴雨的中心,其灾害也最为严重,充分体现了滑坡、泥石流分布与降雨的一致性。腾冲县的自然植被。
程度比较高,在1950是59%。由于大量砍伐天然林,在1990减少到38%,水土流失更加严重。然而,在中北部地区,植被覆盖率远远高于该县其他地区。虽然植被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但仍然形成了严重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因此,暴雨是灾难的根本原因。据调查,18年7月9时30分,明光乡汤种村贾古山发生山体滑坡,造成1人死亡;19年7月0时侯桥镇永兴村发生泥石流,造成1人死亡;65438+凌晨0点30分,槟榔江四级电站4名测量人员在厚桥镇尚洁村泥石流中遇难。19年7月下午,厚桥镇永兴村八角岭发生山体滑坡,1小学教师遇难。暴雨引发的山洪和洪水导致桥梁垮塌洪水,也造成3人死亡。可以看出,灾害主要发生在18年7月夜间-19年7月凌晨,灾害命名为7.19腾冲滑坡泥石流灾害。1.3.2地形因素(1)高差。腾冲县属于中山和高山地区,以中山为主。在灾情严重的中北部地区,海拔最高的是县城的最高点。大安子峰位于高黎贡山东北角,海拔3780.9米。一般山地海拔2000 ~ 3000m,沟谷海拔1000 ~ 1500m,山谷高差1000 ~ 1500m,最大高差27438。同时,上述地区位于大闹子山西坡和大娘山南坡(3323.3m)。由于高山的阻挡,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沿迎风坡上升,形成中高山的主要降雨集中区,为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激发动力[3]。(2)坡度和沟床坡度。研究区是典型的中高山深峡谷区,但与国内其他典型滑坡泥石流区相比,该区坡度相对平缓。据初步统计,除个别山坡>:40°以外,大部分山坡坡度在30° ~ 35°之间,发生滑坡的永兴村和高田山坡度在35°左右。槟榔河、明光河上游河床比降在10%以上,发生沟泥石流的厚桥、明光、孤东、高田、热海沟床比降在20%以上,坡面泥石流比降约30°。具备滑坡、泥石流发育和运动的基本地形条件。(3)水系结构。灾情主要发生在腾冲县大营河支流、龙川河支流槟榔河上游。两河水系发达,支流沟壑众多,以脉状分布在河流两岸。冲沟和河谷均为典型的V型,被河流两岸的泥石流扇形堆积物和部分峡湾阻挡,部分河段形成山间盆地和U型河谷。由于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育,河床上的巨砾、孤石鳞次栉比,高低起伏,淤积十分严重[4]。1.3.3地质构造腾冲地区位于泸水-瑞丽断裂西侧,靠近印度与欧亚板块的结合部,属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的波舒拉岭-高黎贡山褶皱带南部。它以发育的断裂构造、年轻的活火山、强烈的地热和地震活动而闻名于世[3]。大部分地区被混合岩和花岗岩占据,剩余的上古生界浅变质岩散布在酸性侵入体中。新近系和第四系沿龙川河、大盈河和槟榔河分布,中基性火山岩覆盖大部分地区。受断裂活动、地震活动和地热活动的影响,区内地层十分破碎松散,极易风化,为滑坡、泥石流的发育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调查结果表明,风化层最薄处为10米,最厚处超过100米,7.19灾害引发的滑坡和泥石流,如永兴村、尚洁村的泥石流、八角岭滑坡、中和乡高田村的泥石流等,大部分沿风化层发育。研究区新构造运动十分强烈,表现为强烈而频繁的地震活动,温泉的广泛出露,山脉的隆升和盆地的沉降,为滑坡和泥石流的发育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和能量条件[4]。2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特点2.1突然爆发且灾害迅速造成腾冲7.19滑坡泥石流山洪灾害。7月17-19日暴雨突发,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降雨集中在北部山区。另外,暴雨发生在半夜,前期雨量较大。山高坡陡,坡长短,河道短。2.2形成灾害链,灾害从山区延伸到山区平原。这种灾害是由一次暴雨引发的,其灾害过程是:首先在河谷上游和山坡上形成崩塌、滑坡和坡面泥石流;在坡面径流的侵蚀下,部分滑坡、崩塌直接转化为坡面泥石流,部分与坡面泥石流一起堆积在坡脚和沟道内,形成山洪侵蚀的沟谷泥石流;泥石流出沟后,与主流洪水形成高含沙量洪水,携带大量浮木和石块向河流下游运动。因此,暴雨-滑坡-泥石流-山洪-浮木流-高含沙洪水的灾害形成了一个灾害链,灾害从山区延伸到坡脚,从山区延伸到平坝地区,从山村延伸到城镇。2.3危害范围集中,地域明显。由于本次暴雨范围集中,局地性强,受灾和危害仅发生在腾冲县西北部的7个乡镇和盈江的3个乡镇,包括厚桥镇的永兴村、箐口村、东村、尚洁村等7个乡镇,其中高田乡、大村乡和明光乡、中和乡的滇滩镇和谷东镇受灾最为严重,东部和南部的其他乡镇也受到影响。2.4灾害数量多,规模小,单项灾害性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重。据实地调查,腾冲北部地区因暴雨引发的滑坡、泥石流有上千处,其中100多处构成威胁并造成危害。
大多规模较小,滑坡体量和泥石流堆积量多在几十至几百立方米,且多位于居民区和农田之外,未造成严重灾害。而引发灾害的几次滑坡、泥石流规模都比较大,大多在1000m3的量级,而高田滑坡的体积为2.00×1.05 m3,由于规模较大,滑动后破坏力极强,对道路和村庄构成严重威胁。2.5爆发频率低据当地老人介绍,1946的7、8月间,猴桥及相邻的支那发生了严重的暴雨、滑坡、泥石流灾害,那次灾害后很多村庄被从山上搬了下来;1952,厚桥镇小水井附近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造成7人死亡。1975前后及1984之后的灾害较为严重,但规模和灾害损失远小于2004年7.19。从1946到现在的58年间,我们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雨。由此可见,7.19泥石流灾害的爆发频率可视为60年一遇,爆发频率极低,为历史罕见。3滑坡、泥石流灾害发展趋势预测2001年前,全县* * *发现302处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崩塌和矿山采空区地质灾害[3]。1999后降水明显偏多,随后热海等地滑坡泥石流活动强烈,地质灾害趋于活跃,给当地村镇、旅游设施和农村城市带来严重威胁。自2004年7月以来,持续暴雨已在腾冲造成数千处滑坡、泥石流,成灾点100多个,25处严重威胁1000多户、5000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乡镇、县城、农田、灌溉渠、公路造成严重危害。此次灾害受暴雨中心控制,全部发生在中北部地区,前期灾害较轻,而原本地质灾害严重的南部龙川河中下游这次没有发生严重灾害。这说明在地质条件、地形条件和固体物质条件下,暴雨已成为滑坡、泥石流灾害最重要的激发因素。7.19灾害发生后,除了上述7个乡镇直接造成的地质灾害外,还造成了大量潜在的滑坡和崩塌,破坏了森林植被,使边坡破碎化,使大量边坡不稳定,形成了许多自由面和拉伸裂缝,许多大型老滑坡相继复活。灾区也是当地的暴雨中心,暴雨非常频繁。一旦发生大暴雨,就会诱发一系列地质灾害,形成灾害链。调查表明,7.19灾害的发生,拉开了腾冲县新一轮地质灾害活动的大幕。除了这个灾区,其他地区也诱发了新的灾害。比如大量滑坡处于蠕动阶段,有的处于滑动前的临界状态,泥石流富含松散固体物质。因此,未来在灾害性暴雨或地震等外部因素的激发下,滑坡、泥石流灾害将逐渐活跃,其对人类生命财产和山地环境的危害将进一步加剧,灾害造成的损失将进一步扩大。防灾减灾形势十分严峻。4当前应急减灾措施4.1严查灾害隐患,及时转移隐患严重地区的人员和财产。当前,除加强现有灾害和隐患的救灾、移民安置和动态监测外,还应广泛发动群众和广大地质灾害监测报警人员及专业人员对乡镇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摸清灾害的分布状况、危害范围和程度、发展趋势,掌握灾害总体情况。对于暂时无法实施的严重隐患点,及时转移人员和财产,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5]。4.2制定突发灾害应急预案7.19灾害的发生给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敲响了警钟。针对严峻的地质灾害形势,要成立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制定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对灾前群众逃生路线、安置地点和灾后抢险救灾、资金筹集、人员疏散、交通保障、物资运输、灾民安置、卫生防疫、通信传输等做好周密可靠的预案。一旦发生灾害,要按照制定的应急预案实施,确保万无一失,有序进行。4.3及时向群众宣传普及地质灾害基本知识。当前,要宣传普及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如何辨别地质灾害的征兆,如何逃生、避灾、救援以及灾后选择临时住所和安全住所。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和调动群众防灾救灾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减灾宗旨。4.4加强灾害点的监测预警预报7.19灾害发生前,腾冲县国土部门和气象部门合作做了一次灾害预报。根据监测预报,许多灾害危险区的群众得到及时疏散,避免了更大的灾害损失。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在减灾防灾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继续加强对汛期潜在威胁和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滑坡、泥石流灾害点的监测,结合气象预报和灾害活动的各种迹象进行预测预报。4.5做好灾民安置区的应急灾情评估工作。7.19灾害发生后,灾区的重建和安置是摆在灾区干部群众面前最迫切的问题。对于需要安置灾民的地方,要做好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应急评估工作,尽量避免在灾害易发区施工。在调查中发现,一些村民在不安全的高陡坡上建起了新房。因此,国土和农村干部要加强对灾民新建房屋的监管,严禁在修建便道、恢复被毁道路、水渠、开垦农田时乱挖乱填。4.6建设应急减灾工程,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对于目前处于蠕滑期和临界状态的滑坡,应及时封堵裂缝,同时将周边和边坡集水导出滑坡体,防止水渗入坡体;对于滑坡上的水田,要减少灌溉量,防止水体下渗;对于陡坡和危岩危树,适当削坡清障[4]。对危及村镇的泥石流和山洪,应修建铅石笼导流堤、干砌挡土墙等临时排水工程,防止泥石流和洪水漫溢。同时,清理阻碍行洪的狭窄河谷路段、涵洞、桥梁、建筑物,疏通河道沟渠。5防灾减灾措施5.1开展山地灾害详细调查和活动评估7.19灾害发生后,腾冲县新增灾害点数千个,灾害数量、分布区域和活动状态发生变化。因此,应尽快开展新一轮地质灾害详查,摸清灾害的活动规律、危害程度和未来发展趋势,为今后的灾害区划、风险评估、监测和防治提供依据。5.2山地灾害风险分析与区划是对灾害的区域性预测,可为当地城乡建设、公路、水利、农田规划和防灾提供指导[6]。在详细调查区域地质灾害的基础上,根据灾害的影响因素(分布密度、高差、坡度、岩性、构造、地震、暴雨、森林植被等)进行分类分区是非常重要的。)和未来危险区域的严重程度。5.3系统开展山地灾害治理。对严重威胁城镇、厂矿、重要水利电力设施和大型居民区的灾害点,要尽快开展防灾工程的规划建议、可行性研究和立项,按轻重缓急分阶段实施工程治理。此外,加强灾区森林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搞好水土保持,对减少滑坡、泥石流、山洪的发生,降低灾害程度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6]。5.4建立山地灾害预测预警系统由于地质灾害范围广,且多位于偏远山区,现有的气象水文站和灾害监测站无法满足预报的需要。因此,应尽快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系统,如利用遥测雨量计和天气雷达实时监测降雨量,利用GPS监测滑坡位移和变形等。5.5加强部门合作,搭建防灾平台滑坡、泥石流、山洪监测预报和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国土资源部门,还涉及行政、水利、水文、气象、地震、救灾等部门。因此,主管领导应协调各部门构建山地灾害防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提高山地灾害的整体防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