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自驾游攻略两日游+路线

绍兴,地处江南,自古人才辈出。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充满了故事和文人鉴赏,也是大家从小学课本上学到的话题。下面分享绍兴两日游攻略,去公路旅行。

上路旅行路线:

鲁迅祖居-申远-绍兴东湖-兰亭

上周六,我去了绍兴,这是越国在春秋时期的首都。吴越争霸的时候,历史上就记载了这个地方。

在去绍兴的路上,导游告诉我们,这次旅行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认识一个人”、“了解一段感情”、“赏一个湖”、“读一篇文章”。我偷偷写下来是为了了解一个人,了解他小时候的家庭环境对他性格的影响。

要理解一段感情,要问什么是普通的爱情;欣赏一段湖光山色,看看什么样的湖光山色能得到这么多的赞美;看一篇文章,了解1000多年前惠济太守在这里留下的宝贵财富。

在车上,旁边坐着一位阿姨。她和她姑姑在后面。我听他们聊天的时候,感觉口音很熟悉,但是就是想不起来是哪里了。然后突然意识到应该是湖南口音,就问了阿姨,确实是湖南的。

于是我和旁边的阿姨简单聊了聊,知道他们是从长沙过来玩的,去过好几个地方,比如上海,苏州。绍兴是他们的最后一站,然后他们就回长沙了。

新台门

一:鲁迅祖籍

在车上休息片刻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绍兴。第一站是鲁迅的祖籍。鲁迅先生给人的印象是一个以笔为刀的战士。“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和“不再沉默爆发,就在沉默中死去”。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和国家民族命运的思考。

下车后,我抬头看见街道右侧有一堵高墙。版画风格画的是鲁迅先生抽烟眼神坚定的头像和一个江南深水镇。

我们从新台门进去参观,这是周一家共同生活了多年的地方。宅基地坐北朝南,走进竹门,穿过石板铺成的院子,就是名为德寿堂的大厅。高高的牌匾下,挂着一幅鹤图,旁边有一对暗抱,上面写着:“品节详,德坚,事平。”这一切都体现了周家以德为先的传统。

德寿堂

然后我们走进了香火堂,里面讲述了鲁迅家族的兴衰,还有鲁迅爷爷的画像,可见他的高贵地位。然而,考场上的一场舞弊案,让周家陷入了中间。从此,少年鲁迅失去了童年的欢乐,却处处逃避,带着压力学习生活。

香火堂

在祖父因考场作弊入狱后,鲁迅也经历了这一冷一暖的人情和一个冰冷的世界。一天,周家的长辈们在德寿堂开会,讨论重新分配房产的结果。作为家里的长子,鲁迅参加了会议。讨论的结果是给了鲁迅很少很差的房子。他可以拒绝签字,但他无法拒绝自己的内心受到如此的刺激。他知道社会上的人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他知道人性的复杂、虚伪和恐怖。这段童年的经历也让鲁迅变得和我们认识的他一样坚强和认真。

穿过一条小巷,穿过厨房,跨过几道门槛,打开一扇古老的小站台门,你会发现眼前一亮。这是王先生写的《百草园》,给小时候的鲁迅带来了极大的欢乐。在路上,导游一直向我们强调,“百草园只是一个废弃的菜园,不要抱太大期望。”所以在看到百草园之前,我一直以为是个小菜园。现在我知道了想象和现实的差距。约100平米,还有一些蔬菜和油菜花。难怪鲁迅童年有这么多乐趣。他在这里抓蟋蟀拔何首乌,现在石井栅栏还在,皂荚树在,桑树也在冒。

白草花园

石京兰

桑树

后来去了三潭印月,鲁迅的见识在这里得到了启迪。我妈虽然没学到多少知识,但很重视鲁迅三兄弟的教育,送他们上学。在这里,鲁迅学到了知识。正是鲁迅的“早”的故事,给在座的各位留下了最多的启发。

当我从三潭印月出来的时候,时间差不多了,我就匆匆赶往对面的景点——神源!

二:沈园(曾经的绝色照片)

过了一段路,我来到了“沈氏花园”。有陆游的雕像和唐婉的画像。它们在空间上是交错的,这似乎表明它们只是彼此命中注定。

“沈氏花园”前

走了一小段路,我们就到了神苑景区,景区门口就是郭沫若先生题写的“神石园”。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故事也让沈园成为爱情花园。一进门就注意到这里挂着一些情侣的许愿卡,上面承载着他们对爱情的美好期待和祝愿。

陆游和唐婉,两家人年轻时通过一个漂亮的凤钗结了婚,就像李白的长征。

“当你,我的爱人,骑着竹马,小跑转圈,抛着青梅。我们一起住在钱塘的一条巷子里,我们都年轻快乐。但婚后,陆牧认为唐婉妨碍了陆游的学业和前途,于是将他们分开,并让陆游娶了另一个王兴女子。在沈园可以看到很多梅花。相传陆游在唐婉死后,每年都来这种梅花。

沈园的建筑布局以“孤鹤亭”为中心。翁和陆游在82岁时写了一首《城南》诗,诗中“孤鹤”自喻,故此亭名为“孤鹤亭”。很多大诗人也爱鹤,写了很多关于鹤的诗。白乐天写过一首诗,“人各有所好,世事无常。谁说你会跳舞,不如自由。”是为了表达鹤的崇高。刘禹锡的诗“晴空鹤排云,引诗青天”一扫秋的忧愁,带来无限生机。是鹤的孤独,可以被爱,却只能独自被爱。

古和轩

然后来到了“簪凤”碑。一个是“孟山虽在,锦书难托”,一个是“怕人问,假意欢喜。”也许只有他们才知道这种悲伤是什么感觉。

我读过崔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散文《未名秋雨》,回忆了他在北大读书时与一个女孩的爱情故事。小品开头就说:“以我的经历,那个时间,那个地点,哪里会有真爱?”然而之后,我静下心来回忆,也许是爱?那就是爱情——追求的时候得不到,得到的时候已经失去。"

。女孩名叫崔小英,和丈夫一样,是北京大学52级文史专业学生。“漂亮清纯,笑容满面,看起来像长安的才女,初中生”是她给人的第一印象。她端庄大方,所以很多学生都昵称她为“崔莺莺”。她是团支书,经常找他,希望他入团。他说他会重新考虑。在那次联欢会上,他朗诵了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的《致大海》,并借用了诗的最后一句,“我的心里全是你,我也把你的闪光、你的影子和海浪的喧闹带进了森林,带进了寂静的荒原”,表达了我对她的爱。他的心里全是她,但她是团支书,一个负责全体学生思想工作的干部。那时候他经常去图书馆自习。在他的鼓励下,很多人也来图书馆学习。她是其中之一,但她有时忙于工作,让他坐下。当时虽然感兴趣,但在当时特殊的时代也是无奈的。校园里禁止恋爱,他们害怕被发现。有一次他知道她是他的联盟联系人,所以联系的那么频繁,就找了个时间去了解一下。这时,他知道了自己名字的由来,多么好的名字“微笑”和“为春而笑”,可是谁能想到,他的来历竟是如此的悲惨。她的小名是小英。她在边区读高中时,父亲从敌人的监狱里逃出来,给她起了这个名字,寓意日寇即将崩溃,要微笑着迎接光复和新生。王先生喜欢红楼梦。每当吴组缃先生谈论《红楼梦》时,他总是早早地去找老师,抢占前排座位。当时社会对文艺有过批评,她好心提醒他不听,坚持要研究《红楼梦》。有一天,她在食堂等他,想去未名湖畔散散步,说说话。她说她已经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所以希望他能入团。他觉得还没到时候,她喃喃的说“我已经等你三年了”,他想等。然后就到了毕业。她想去边疆当老师,而他想留在北京学习。

在研究生鉴定会上,她为他说了许多好话,使他能顺利留在北京,而她却要去边疆。得知她要走的消息,他急不可耐地赶到火车站,只为送她一程,但迟到的时候,只能看到她的脸,“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泪光闪闪”,两人就这样分开了。一年后,随着政治风波,她为父亲和马寅初的“新人口论”辩护,被打成“右派”。从那以后,她和所有的同学都没有联系。文革初期,她被学生打死。看到最后,感觉特别沉重。当时轰轰烈烈的反右运动,再加上校园里不允许谈恋爱的规定,拆散了很多恋人,把很多羞于表达的爱情扼杀在萌芽状态。我也在想,如果崔小英先生再勇敢一点,坚持两人毕业后都留在北京,命运会不会有所改变。

对于武侠小说,一直认为梁羽生先生对男女爱情的描写比金庸先生好。在《云海玉弓》中,李胜男深爱着金世遗,而金世遗却不爱她,以为自己爱的是顾志华,尽管只是一夜的“假夫妻”。在小说的结尾,李胜男不惜让金世遗误会,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和他举行一场体面的婚礼。最后,当李胜男去世时,金世遗意识到他真正爱的是李胜男而不是顾志华,但这个美丽的女人不再孤单。梁老最后引用的那首诗

“一个本该持续到永远的瞬间,不知不觉就来了又走了”是对这份爱的最好诠释。因为这本书对爱情的描写非常感人,所以《云海玉弓缘》和《侠影漫游记》被很多人认为是王先生写得最好的两部小说。王先生的其他小说也有相似之处。记得我读七剑下天山的时候,看到结尾的时候,有一种类似于在云海中看玉弓边的感觉。那是什么感觉?凌伟峰和刘玉芳,原本是一对才女,男女有情,但世事变迁,最终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成为一大遗憾。

在中国古老的爱情故事中,最受欢迎的是以悲剧结尾的,如《梁祝》、《白蛇传》和《徐贤》。也许悲伤的结局能触动所有人柔软的心灵,所以才会代代相传。

“一个悲伤的地方不宜久留”,导游的话把我从沉思中拉回了现实,一个幽默而善意的提醒。是啊,这样的爱情故事再感人,再精彩,谁愿意这样悲伤的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呢?每个人都想和心爱的人共度一生,享受天伦之乐。我觉得这样一个爱情故事之所以流传这么广,不仅仅是为了打动大家,更是为了提醒大家,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身边的亲人。“人生突然如寄,抓紧眼前的人”也希望自己能早日找到对的人。

三:东湖

然后我们来到了东湖。湖位于绍兴古城东约六公里处,以崖、洞、石桥、湖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成为著名的园林和浙江省三大名湖之一。东湖虽小,却因其奇岩怪洞而成为旅游界人士公认的罕见的“湖中奇观”。

绍兴的东湖是半人工半自然的。东湖所在地原是一座青石山,秦始皇东巡时驻扎此处饮马,故称若若山。汉代以后,若若山成为绍兴的采石场。经过几千年的凿削和斧削,半座青山被削去,形成了高达50米的悬崖。工人一般深入地下20多米,有的甚至40到50米。时间久了,就形成了一个长200多米,宽80米左右的清水池。清末绍兴著名的乡村圣人陶俊有着独到的眼光。他利用采石场筑起围墙,将水面稍稍加宽,就成了山水相融的东湖。经过百年的人工装饰,东湖已成为一个奇妙的景观盆景。

去东湖的路上,会经过一座遮月桥。桥下是绍兴至宁波的浙东大运河。

这里风景很美,86版西游记有好几个地方都是在这里拍摄的。到了东湖边上,导游指着一个地方。“你看,这就是白过湖被拍到的地方。”我跟着它。虽然池子不大,但是可以

“山不高,有仙名;水不深,龙为灵”,也能成为一道风景。

86版西游记取景器。

我刚来绍兴体验吴鹏船,绍兴船比较小,所以为了保证安全,一条船只能坐三个人,所以我和阿姨们就分成了两组。我穿上救生衣,坐在船上。我一上船,船就有点摇晃,但很快就稳定下来了。凭借船夫高超的技术,小船平稳地出发了。我觉得这次最精彩惊险的就是穿“陶公洞”了。洞口狭窄,只能容纳两条船,但进去的时候,另一条船刚好出来,两条船难免会发生碰撞。不过不用担心,船夫很熟练,即使入口狭窄,也能顺利进出。这才发现坐船真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感觉像是一个“隐藏的洞穴”,发现洞穴里有另一个世界。进入“陶公洞”,还可以找到郭沫若先生的题词,“若若东湖,人工雕琢而成。千足立于壁上,路却不通。大船入洞,坐井观天。不叫湖小,天在其中。”

沿途风景

东仲景

刚阿姨拍的照片。

之后就往回走,在路上给阿姨拍了几张照片。拍了之后有点好奇,因为阿姨说他们来绍兴玩之前去过好几个地方,所以很好奇之前是谁给阿姨拍照的,就问了阿姨,她说找路人拍照。然后她可能觉得我比较好,一直在路上给他们拍照,就开玩笑说要给我介绍个人什么的。

我觉得这个景点最大的收获就是体验吴鹏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巧夺天工”!

四:兰亭

因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也成为书法爱好者的必去之地。进入景区,看到一块石头,上面写着“最爱兰亭”。走过一片竹林后,我觉得自己到了一个安静祥和的地方。我不由得想起了鲁《古意长安》中“长江孤孤单单,年年有书”的场景。我以为古代隐士都选择这里隐居,有山有水有竹。往前走,看到一个水池。池中有几只鹅,与王羲之爱鹅有关。李白初入惠济时,写了一首名为《王右军》的诗。诗中说:“右军清真潇洒。山里有个羽客,我爱这个好鹅客。瑞苏写道经,用笔细腻,引人入胜。书去笼鹅,所以我不曾离开我的主人。”讲的是王羲之用文字换鹅的故事。旁边还有一个石碑,上面写着“鹅池”,这是王羲之和王献之写的,鹅是王羲之写的,池塘是王献之写的。看描写父子二人的“鹅瘦肥”二字的风格。然后去了御碑亭——康熙写《兰亭集序》的碑。在《国家宝藏》中,王锴扮演甘龙,他非常喜欢文物。其实康熙皇帝也是很喜欢题字的。亭子旁边,相传是王羲之教王献之练字,名曰“临池十八缸”,旁边还有一块写有“太”字的碑,也与王献之练字的故事有关。“儿子练三缸水,只有一点点像西河”,一个碑、一个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虚。

“鹅池”纪念碑

从御碑亭向北,出了园林的北门,一条浅浅的小河——兰亭河,绕着朱兰山流过。鱼和鹅卵石在水底游来游去,清澈可数,溪滩很宽。

兰亭江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里还有兰亭书法节。主要活动有金声、、曲、书法展等。

后记:

我一直认为跟团旅游不好,会有很多限制。但是,当我亲身经历后,我有不同的看法。在时间紧,地方不熟的情况下,跟团旅游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虽然我和阿姨只接触了几个小时,但是随着交流的深入,我感觉我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萍水相逢的陌生人都说相遇是缘分。是的,虽然以后很难见面,但我连对方的名字都不知道。他们叫我“小伙子”,我叫他们“阿姨”,感觉世界上的关系就是这么奇妙。感谢我的阿姨们,我可以让我的旅行充满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