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漫画剧本?
1,什么是镜头剧本?
分镜头脚本又称拍摄工作台,也是将文字转换成三维视听图像的中间媒介。主要任务是根据解说词和电视文学剧本设计相应的画面,配置音乐声音,把握影片的节奏和风格。
2.分镜头剧本的作用是什么?
分镜头剧本的作用有:一、前期拍摄的剧本;二是后期制作的基础;第三是篇幅和预算的参考。
分镜理论[/font]
一、故事板(story board)的绘制要求:
1充分体现了导演的创作意图、创作思维和创作风格。
2、副镜头的使用一定要流畅自然。
3、图片形象一定要简单易懂。分镜头的目的是让导演的基本意图、故事、形象清晰。不需要太多细节。细节太多会影响整体理解。
4.子镜头之间的连接必须清晰。(一般不表示子镜头的连接。只有当子镜头的序列号改变时,连接才会切换。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溶解在里面和外面。故事板应该有清晰的标记。)
5、对话、音效等标志需要清晰。对话和声音效果必须清楚地识别,并应在适当的镜头下识别。)
第二,关于考试
1,考试步骤:审题(1,明确题意2,构思故事大纲3,故事分段4,人物造型)
初稿(1,近似场景,人物位置2,标志光源,阴影)
勾线(1,确定主体的轮廓2,去掉不必要的线3,深入描述人物表情)
着色(使用光源确定阴影和高光级别)
写下号码,然后说话。
2、关于考试时间安排:
总时间3小时(考试20分钟,初稿10分钟,阅卷40分钟,上色20分钟,编号10分钟)。
3.关于镜头。
镜头距离:远的角色主要强调远的场景。
全景动作表现了人物的相对动作状态。(人物全身都能看到)
中间场景符合一般人物的视野,其场景看起来并不遥远。(人物膝盖以上)
特写效果可以看清楚人物的表情。(取人物上半身或其他部位)
特写镜头放大一个人的脸、人体的一部分或一个物体。(突出显示本地)
镜头角度:
平视特征是视地平线在画面中人物或主体的头部或上部。(这个角度给人一种层次感和自然感。)
俯视的特点是画面在被摄主体的头顶或上方,层次和动作清晰,但表情不容易看出来。
仰视的视点在人物腰部以下或主体下半部。形象显得高大,但也有主体形象变形的特点。
混合使用通过抬头、低头、抬头的组合达到预期效果。
动画镜头的运动:
深度运动包括拉镜头、推镜头和跟镜头。
平行运动全景镜头。
动画镜头的基本叙事方法;
按时间顺序讲故事。
插值。中间插值。
倒叙,首先有一个悬念,在叙述中。
4、案情
养鸡场
镜头1:全景,月亮在天上,突然出现铁丝网。
镜头二:(重叠)全景,俯瞰,鸟瞰所有鸡舍,(镜头下抖到地上,停)画面右侧,打扮成警卫的人正领着狗朝我们走来。
镜头三:近了,狗在前进,它发出凶猛的光。(向右画向左画为运动)
镜头四:特写,一把锁被手电照着,警卫的手握着,人在画。
镜头5:特写,脚走路的画面,(镜头放大到全景)
第四节是漫画剧本创作的一般程序和可能的形式。
说到现在,我们明确了几个问题:漫画剧本的创作要符合漫画本身的规律;漫画剧本其实是一种特殊的电影剧本;漫画剧本创作要以预期的画面效果为前提;漫画剧本的创作可以遵循一定的套路;中国的漫画发展不能走日本的老路;不应抹杀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本质区别。
现在,我们可以试着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漫画剧本的创作过程和格式是怎样的?这种物理形态是否影响了剧本的本质?或者说漫画的本质精神对剧本的物理形态有什么影响吗?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并不需要长时间的思考和深刻的分析。很明显,漫画的剧本形式会和电影非常相似,可以借鉴。到现在为止,我们所知道的漫画剧本只有一种形式,但是如果再细分一下,就会得到一些不同层次的做法。如果把这些做法看作是一个持续的改编过程,我们就会得到一个漫画剧本的一般创作程序——也许这个程序只是在我们的头脑中进行——其中任何一个都会是漫画剧本的可能格式。
首先,最常用的形式无疑是文学和剧本。完全用文字写出来,把人物的特点,时间地点,事件的始末讲清楚,然后根据场景或者镜头来解释行为和对话。这种形式是最容易做到的,所以也是所有尝试的基础——当然也有人纯粹以写小说的形式完成剧本,但结果是又要改编,中间难免出现误解和分歧。
其次,上面的形式会被演化,加入到漫画的镜头理解中。在文字叙述上,增加了对画面氛围的要求,对镜头处理的要求比如画幅大小等等。
第三,如果剧本作者和画师关系密切,剧本还可以包括人物和场景的初始设定等画面描述——但除非你已经决定用这个画师,否则至少没用。
最后,如果你自己有很强的镜头感,不妨把剧本完全变成画面形式——就像电视广告的画面剧本一样,不划分画面,只用同样的大小来解释镜头。必须说明的是,这里的镜头不代表创作的最后一个镜头,作者不应该被剧本中的镜头感所限制——剧本作者毕竟不是画家,即使是画家自己也应该意识到写剧本的自己和画漫画的自己是有区别的。其实这是漫画剧本的最后一行,再往前走一步,就变成草稿了。建议漫画作者尽量去体验这个剧本创作阶段,而不是从头进入草稿阶段——没有剧本的事先规范,草稿中很容易出现不必要的漏洞,特别容易把握漫画的时效性、流动性和连续性。
得出漫画剧本的创作形式可以是从最初的文学剧本到最后接近草稿的镜头(非框架)剧本的任何形式。它的应用要考虑编剧和画师的合作形式。一般来说,文字形式的剧本给画家更大的发挥空间,绘画形式的剧本适合合作非常紧密的创作者。(推论5)
作为漫画剧本的一般形式,其实到此为止。没必要在这上面浪费更多的精力。如果要更深入的探讨,不妨考虑实际剧本创作中的一些程序问题。
如果细分剧本的创作步骤,可以得到以下三个部分:故事主题、人物、环境设定、风格、剧情、镜头。由于漫画篇幅不同,在这三个部分的使用上也有差异。
初学者或初学者最需要的是精心制作几个小故事来锻炼自己的绘画技巧,作为出版社的敲门砖。因为短篇小说很难刻画人物,所以制作短篇剧本最重要的是先完成风格、主题、剧情,然后围绕主题设置人物、场景道具,最后画故事板。其中,故事的主题是重点,短篇小说的构思是最重要的。一般8页的短篇小说只能容纳一个点的情节,可以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甚至可以没有情节。这个时候,主题当然很重要。一个20-60页的小故事,可能情节很复杂,也可能没什么,但会有高潮(或者更有话题性的部分),这是整篇文章的重点,故事的主题也就在这里。一般以抖包袱的形式来制造这个高潮会更吸引人。当然也可以自然的达到效果——这是一个具体的构图问题,这里不需要详细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在短篇剧本中,人物和事件处于从属地位,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处理不好,违背了这个原则,就不容易达到创作的目的和效果。
如果写剧本的时候剧情是重点,为了讲故事,塑造人物,描述世界,那么至少需要一部中篇小说来容纳。中篇小说的主题还是很重要的,但同时,你可以选择主题或情节作为重点。这是因为一部60-200页的作品可以展现一个细腻丰富的情节,塑造一个或多个完整的人物形象,描述一个完整的世界,而且它可能包含不止一个主题。因此,中篇小说剧本的创作首先要完成故事的大纲,以便根据依据来设定人物和环境,而情节要由这些经过深思熟虑的人物来完成。最后,故事板要在完成文学剧本大纲后进入创作,或者只是完成详细的文学剧本,直接进入草稿创作。一般来说,中篇小说应该是一部完整的小说,而短篇小说无疑是一篇作文。从商业出版的角度来看,中篇小说具有商业价值,能带来更持续的读者,可以扩展形成单一出版物;短篇小说不具备这个价值,就像作文一样,它只是展现作者实力的一种手段,也是要创作的长篇小说的探路者。换句话说,短篇是新人的努力,中篇是成年人的休闲。
有时候,一系列的短篇小说或拉长的中篇小说,形成一个很长很长的、没完没了的连载,这就是长篇故事。在长篇剧本创作中,人物是长期陪伴读者的亲密朋友,是创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在这里,主题或多或少可有可无,情节曲折,都退居次要地位。精心设计的人物和环境是赢得读者的终极手段。经过精心的设计和讨论,对不同风格的短篇小说进行测试,才能确定这部作品的风格和设定。至于主题,往往要看具体情况。一般一个商业作品不可能只有一个主题。往往每一集围绕主旋律都有另一个副主题。完全没有主旋律的作品也可以成立。剧情往往是在大纲的基础上单集制作,几十集组成一个段落。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很好的把握市场,无限延伸故事。另外还有每集换主角的连载,这是特例。其实它把一种人文精神作为主角。这种连载比短集更贴切——它有一个变形,形式上有一个连续的主角,但只起到一个线索角色的作用,每集仍然有自己独立的角色。其实长篇连载的创作特点就是在完成长篇的准备工作后,将每一集创作成一个20-60页的小故事。
推论六:剧本创作过程由剧本长度决定。短篇小说强调主题,适合实验性质;中篇小说强调故事的整体性,主题与情节并重,是严肃的文学创作;小说强调商业化,以人物和各种设定取胜,从设定中生成情节,阐述主题。小说每一集的具体创作都和短篇类似。(推论6)
第五节我们的漫画
经过一些空洞的理论研究,得出了一些推论,有助于我们实现自己的愿望,对自己的剧本创作有所帮助。
创作一个好的漫画剧本,尤其是一个不抄袭的有价值的作品,至少需要不犯低级错误。这就需要把握漫画的三大原理,理解漫画的本质;熟悉漫画创作的套路,有选择地吸收;知道漫画剧本创作的过程和规律,就是不会顾此失彼,把精力浪费在不必要的方面。
然而,这些只是基本要求。一个成熟的漫画家,一个负责任的剧本作家,更重要的责任。这就要追究我们搞漫画的初衷了。
我们中的一些人在努力画出自己心中的故事——和大多数文学爱好者一样,我们中的一些人同时也在努力赢得一口气——那就是不满足于日本人,而另一些人则在努力画出美丽的图画——普及艺术大概也是漫画的一大功能。不管是哪一部分,其实都是为了画出好的漫画,那么什么是好的漫画呢?好的漫画一定要有好的剧本,那么什么是好的漫画剧本呢?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
首先是功能。
漫画的直接作用当然是影响读者,然后读者决定市场,市场影响社会,社会决定文化。所以漫画最终会影响并形成自己的文化,任何漫画作品都有必要从这个高度来认识。中国的动画片会形成什么样的文化,是由所有的动画片从业者决定的,包括剧本的创作者。因此,在他的创作中有必要考虑到他作品的文化属性。当然,中国的漫画作品更多的是把自己归于中国的文化,这就需要对中国的文化精神有所了解。这可不是一般的工作——说到中国文化,我们总是先想到传统文化的传承——祖先太优秀了,这给后代,尤其是那些不争气的后代带来了压力。其实中国文化的含义应该是宽泛的,至少对于漫画来说是这样的。不仅包括我们的祖先,也包括我们自己。这种文化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不管是我们的祖先还是我们自己——我们要做的就是从我们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美化它,然后用它来影响我们的生活——总的来说,任何文学形式的存在都是为了在表达情感的同时赞美或批判我们的生活,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规范我们的生活。受漫画影响的大多是年轻人。当这些人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社会就会在他们的规范下运行,漫画对他们的影响就会体现在他们所掌控的社会中。所以漫画和所有的文学形式一样,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要求,甚至有些干扰了创作的自由。当然,我们不能允许那种让艺术变得形式化的干扰,但我们也应该做出适当的妥协——哪怕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因为漫画是一种大众艺术,它影响的不是个人,而是整整一代人。一般来说,通俗、夸张、讽刺、叛逆、幻想...这些令人愉悦的特点不能丢,它们是漫画的生命力;批判现实的力量也必须保持,这没什么好讨论的,因为任何一种文学形式都绝不是仅仅为了赞美某样东西而创造的;无聊的东西也应该被允许存在,因为它是社会想象的基础;消极颓废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只要不犯罪,基本属于人身自由,没有理由禁止。相反,如果禁止了,会有更多的人因为在文艺作品中得不到满足而自己去尝试。事实上,禁止文艺作品的表演只会适得其反。其实真正应该反对的只有几件事——违背最基本的道德价值观,损人利己的事(指的是原则问题,不是带有讽刺性质的,只要不是刻意宣扬的);叛国罪(这个根本没得商量);鼓励和欣赏犯罪(但不指出法律漏洞);直接侵犯公民权利(侵犯名誉和版权)-如果有的话,应该被禁止。至于对政治、生活、信仰的质疑和讨论,都是宪法赋予的权利。没必要防人嘴比防川更治——即使是防川,也应该疏导而不是堵。对于作者来说,要谨慎对待不健康的东西,大胆表达对生活的看法——这就是漫画的作用,也是我们真正应该做的。
其次是主题和情节。
动画片的题材大多是针对青少年的,所以需要有一个更简单、更有创意的特点来适应这个阶段的读者心理。这和文学、影视是不一样的。漫画的题材大多时尚年轻,具有开创性和启发性。这种感觉在国内还是挺少见的,不过大部分都是严肃的说教和胡搅蛮缠的打闹。说起说教,马上让我想起北京漫画里刊登的《戒烟》《我是木头脑袋》。教育意义无界,兴趣也同时存在。我也特别注意漫画语言的合理性,但是味道一点都不对。在新漫画的阵营里真的很难统计。之所以看起来不像,大概是不够时尚,一点创意都没有(在镜头方面没有抓住漫画的精髓,在造型和镜头运用上也是不伦不类,其实草草符合漫画三原则)。这是一个旧漫画向新漫画过渡失败的例子,值得关注和回避(作者后来在电视上接受采访,甚至自诩自己是中国漫画的救世主,为拯救中国漫画而生,并相信自己的漫画很好,是典型的新漫画——这些话会对自己在床上和电视上产生什么样的误导?!这位先生真的以为自己领悟了漫画的真谛吗?怀疑是丧心病狂?怎么才能忘记原话?只是时不时想起他们就觉得很生气。也许我嫉妒这位先生抢了大家的风头,尤其是我的。反正无论如何,很难接受这位先生的漫画,不小心看他一眼的人都会不顺眼。我说了些跑题的话,但不影响主题。主题还是在呼唤有创意的作品,尤其时尚和叛逆是商业作品的两大武器,是时代赋予的,更应该珍惜。虽然时尚是一种肤浅的东西,但是如果你不花大力气去研究和利用它,它仍然只是别人的摇钱树,而不会成为你自己的工作——就像老祖宗认为儒家的自然科学是浅薄的实用主义,结果呢...所有人都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实上,他们认为肤浅只是自满,所以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大部分好的漫画应该是擅长幻想和创作的。即使是成人导向的漫画,也不流行,叛逆,夸张,最不可或缺的还是想象力。这是人生的乐趣,抹不掉的。我们本土的漫画很缺灌水,这应该是编辑保守的责任,但同时也有一些作者表现力太弱的成分。而且,幻想不等于随想,它只是完成主题的工具,而不是主题本身——如果被迷惑,就会变得泛滥,难以理解。
漫画和文学在剧情要求上没有本质区别,但在关注度上会有区别。文学的剧情比漫画自由多了,但商业化的就那么几个;漫画从一开始就是商业的,所以在这方面比文学更有表现力。一部漫画的情节,和它所服务的主题一样,也要求生动、时尚,也要让读者有代入感,有说服力。这需要真实——至少在你创造的世界里,能够自圆其说,不啰嗦。还需要让读者舒服的节奏感和整体感——这是一个可以把握的技术活。现实主义来源于生活,不能闭门造车。我们的作家经常深入生活创作小说,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日本漫画家经常要去采风,去旅行,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是需要建立和完善的,但在此之前,至少要尽力保证真实,尤其是多从熟悉的生活中取材。
再次,是人品。
漫画中的人物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群体,不仅思想怪异,行为夸张,而且往往是市场上的哲学家,一代人的楷模。对于漫画中的人物来说,个性就是生活,夸张就是生活,这和文学真的不一样。但这些人的存在一定是合理真实的,他们的人格应该支持他们自己去演绎整个故事。漫画中的人物因为理念而活着,而这些理念就是主题。
最后,文化。
漫画往往涉及各种文化元素,如哲学、历史、宗教、神话、风俗、民族、节日、体育、科学研究、行业行为特征等...这些文化元素往往外行人很难理解,需要认真的调查和体验才能有初步的了解。对创作者来说是辛苦的工作,对读者来说又充满了神秘感——但正是这种神秘感让他们在漫画中具有了商业价值和人性。引入这些文化元素的好处不言而喻,任何文艺作品只要有可能都会想坚持。然而,我们必须谨慎使用它们——日本人在这方面很差。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只是把这些文化元素当成点缀,这是对文化和作品的不负责任。另一方面,如果中国人能在这方面认真负责,那肯定是打败日本漫画的机会。这里有一个特例,对于历史的改编,忠于原著往往是不必要的,一方面是因为原著不一定可靠——至少对原著的解释不一定可靠,另一方面也可以看作是架空之作,只是考虑到现实意义——这并不是歪曲,甚至会有助于历史的普及。相反,不负责任地歪曲历史是令人憎恶的。不仅看起来假正经,还在伪历史的本质基础上不负责任地把自己和历史混为一谈。两者的区别不在于对历史的改编,而在于有没有独立的思想,在于改编历史的态度。一种是主动自觉的适应为自己的思想服务,一种是被动懒惰的要求不多的扭曲,思想相当混乱。这种情况在其他文化的使用中也可能存在,但更多的是无意和断章取义。由此造成的危害是误导读者,暗示草率的人生态度——这是非常不好的潜在影响,甚至影响到民族性的根本特征。实在是马虎不得!
总结起来,一部好的漫画应该具备以下特征:首先,具有文化和社会功能,能够影响大量读者甚至一代人;宣扬向上的主题,有完整连贯的情节,符合漫画的根本原则;能塑造合理感人的人物,创造自己完整的世界;能
以上只是对好漫画特征的粗略回答,但好漫画从何而来?
制作好的漫画剧本,有时候不一定全靠个人创作。改编现有的文学作品是一条捷径,但也需要漫画剧本制作者的努力,才能让它们更适合漫画。
组建一个创意小组也是一个好主意。更多的时候,更好的方式,是提供专门与作者沟通,通过密切合作产生优秀作品的编辑——不仅作者不能胡来,编辑也不能强迫他们做什么。也许在他们中间增加一个专业代理人是个好主意。
也许在条件合适的时候,大的漫画经纪人会成为实体,组建漫画工厂,引入流水线——虽然阻碍了创作的自由,但确实有着无与伦比的速度。那时候连漫画剧本都会工厂化,所以必然要走一定的套路。
随着硬件的升级,电脑创作和网络出版也是不错的出路。这样可以形成规模自由的一体化生产,但由于缺乏编辑约束,质量无法保证。
说这些是我们的漫画还不够准确,但是从这些需求出发,我们会一步步接近自己的漫画。重要的是认真思考,努力工作。
结局
现在中国漫画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答:就是漫画家的温饱问题。
无论作者、编辑还是经纪人,都处在业余的边缘——从水平和待遇上来说,都是业余的。如何提高待遇,其实和提高水平一样重要。而如何提高待遇,必须依靠各种帮助——最重要的当然是我们自己。
漫画家要想提高待遇,必须多挣钱;要多赚钱,就要开拓市场,想各种办法;要打开市场,就要有能拿得出手的产品——这不仅是广大还在中学阶段的作者的责任,编辑和经纪人也不能总拿着这张渔网,只喊鱼快点过来;说到底,要出一个好的产品,还是要靠优秀的剧本——不仅要符合中央精神,还要在一两篇文章里。我们需要的是对现实生活和幻想空间的全方位介入,大量铺天盖地的剧本,最好是成熟优秀的——这才是编辑和经纪人应该做的。
对于编辑来说,有三种方法可以得到一个好的剧本:
1,自我创造——不管产生的量有多小,多小,光靠质量是很不靠谱的。
2.组稿——这无疑是必要的,但远远不够。这种行为从原创漫画创立以来就没有停止过,也没有看到好的作品。
3.培养专门的力量——听起来不可能,但却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据说电影学院的学生都是写剧本挣大钱的,没人会写漫画(就算愿意写,我估计也写不好,因为是半调子——漫画的外行。如果他们不谦虚,还有比没有更糟糕的事情。培养自己的剧本团队确实很难,但如果你能创造条件将其与就业挂钩,相信也会为未来打下一些必要的基础——这只是星星之火,但不点燃,就永远看不到燎原的希望。主席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里只要形成一个开放的出口,就会形成吸引力;只要做了足够好的先例,一大批作者就有了行为的依据和指导。人会飞向希望,而他们需要的只是创造这样的希望——这就需要突破以前不敢突破的东西。
漫画不同于以往的任何媒体,需要新的出版体系与之相适应,但这一步还没有走到位。其实没有太大的需要,但是在人事上,要把美国编辑-文学编辑-总编的格局细分成各种特约编辑;增加一些编辑部以外的辅助成分,比如编剧、专栏作家;出版形式要灵活,在单一出版物上附加各种专题增刊...